姜行媛
(随州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随州 441300)
浆细胞乳腺炎,又称“粉刺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1]本病主要发生于较大乳腺导管,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逐步趋向年轻化。现对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2015年收治的309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近年来浆细胞乳腺炎的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面的变化。
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的309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18~55岁,患者有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提示大量浆细胞,彩超提示乳腺导管扩张194例;乳头溢液、乳晕或乳房上可触及或彩超提示乳腺包块≤3 cm,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大量浆细胞96例;乳腺包块>3cm,疼痛或有压痛,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浆细胞乳腺炎19例。
年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患者年龄18~55岁,以 25~50岁为主,≤25岁由2011年0例(0.00%)增至2015年16例(17.20%)(χ2=5.04,P<0.05),呈年轻化趋势,见表 1。
表1 309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发病年龄情况(n%)
为描述方便,笔者将患者自诉乳痛乳胀、乳头溢液,有或无乳头凹陷,彩超提示乳腺导管扩张视为轻度乳腺导管炎;在此基础上彩超提示有乳腺包块≤3 cm为中度乳腺导管炎;重度乳腺导管炎,即彩超提示乳腺包块>3 cm或呈弥散型。见表2。
表2 309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乳房包块情况(n)
以往认为乳头凹陷为本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笔者观察到,大多浆细胞乳腺炎患者无乳头凹陷。伴有乳头凹陷者由2011年22例66.67%降至2015年 26 例 27.96%(χ2=15.48,P<0.05)。见表 3。
表3 309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乳头凹陷情况(n%)
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多食用燥性、油腻食物,浆细胞乳腺炎患者明显增多,由2011年10例30.30%增至 2015年63例67.74%(χ2=14.01,P<0.05)。见表4。
表4 309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饮食情况(n)
本病的治疗,以往大多数医生主张手术治疗,但是其不足是治疗创伤较大、费用高、且易复发。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嘱患者口服中成药,加局部贴敷,急性期静脉点滴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创伤小,且不易复发。一般只有乳头溢液,彩超提示乳腺导管扩张者,口服乳癖消等中成药,一个半月为一疗程,1个疗程即可治愈。若同时有乳晕下结节或彩超提示乳房包块≤3 cm,伴有乳头凹陷者,即用5%活力碘浸泡乳头:每日三次,每次3~5分钟,口服乳癖消的同时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包块处贴敷自制中药药膏,2个疗程即可治愈;重度乳腺导管炎,即乳房包块>3 cm,乳房变型,彩超提示脓肿形成,可用5ml注射器抽吸脓液,2天后贴敷中药膏剂,口服乳癖消等中成药,静脉点滴头孢类抗生素一周,贴敷一周后,病灶变小局限后可再行抽吸,可吸出淡黄色液体,如此反复几次,至包块消失,3个疗程可治愈。
笔者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预防重于治疗,只要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绝大多数浆细胞乳腺炎是能够尽早预防而不发病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多食用燥性、油腻食物,加剧了乳腺腺体组织及乳腺导管增生。过食同时引起肥胖、脂肪代谢紊乱,造成乳腺导管内分泌过多脂质物质,加上这些物质不易排出,储存在乳腺管内,侵蚀乳腺导管。同时,中医认为女性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过食热性、油性食物,促进郁热上火,引起乳腺导管及周围组织炎症。[2]所以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醒人们均衡摄取营养以预防该病发生。同时加强孕期及产后营养指导,尤其是产后尽少食用太过油腻的食物,以防急性乳腺炎及输乳管炎发生。
乳头凹陷畸形是乳腺导管炎的病理基础,因此,纠正乳头凹陷、保持乳头清洁是减少乳腺导管炎的发生的重要环节,有乳头凹陷的患者,平时应经常牵拉乳头,勤清洁乳头内分泌物以防继发感染,初起乳头感染或轻度乳管炎,可用5%活力碘溶液浸泡乳头5 min,每日2~3次,持续一周,至炎症消除。
预防哺乳期输乳管炎,是产后乳腺炎及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基础,笔者接诊的乳腺炎患者中30%~40%患者为单个或多个输乳管炎,一是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或产妇情绪不畅,致单个乳孔感染,炎性渗出、乳孔闭塞感染上行致输乳管炎;二是过食油腻食物,导致产妇消化不良,乳汁粘稠排出不畅,而致输乳管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易引起乳腺炎或慢性输乳管炎及乳腺导管扩张症。
[1]全新华.实用乳腺疾病诊疗与保健[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3:161-162.
[2]林毅,蔡炳勤.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常见病[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