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远芳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12
一、多鼓励、少批评,善用近因效应
孩子就是孩子,贪玩是天性。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有时候看着真是让人火冒三丈,但是又不能爆发出来,实在令人头痛。开学初,我无意中使用了近因效应进行管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刘同学,以前一贯散漫,属于较早进入老师视线的学生,是上课时的重点关注对象。近来因为他的特殊表现,让我刮目相看。三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信息技术课,很多孩子一开始上课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小刘却很快接受了,还能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我对他大加赞赏,而他似乎也体会到了被表扬的荣耀感,接下来一段时间,无论上什么课都明显自律了许多。做科学实验时,我作为奖励,邀请他到演示台来,和老师合作演示实验。他受宠若惊,细致地协助我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我又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把他的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好记录等优点一一都指出来,让同学们也都看到他的进步。看着同学们快乐合作、专注实验的样子,我惊奇地发现,这些孩子们还是挺可爱的,并不是真的那么招人烦。
二、谈条件、定目标,巧用奖赏效应
比如在始业教育和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强调一点:要做实验可以,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先自觉遵守纪律。如此一来,在实验的诱惑下,小朋友们个个都自觉听讲,偶尔有谁忘记了,马上会有同组的同学小声提醒他。每次分配实验器材,也是请表现好的组优先领取、优先开始实验,别的组要想拥有这样的特权,必须遵守纪律……这种良性攀比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再比如每次科学记录写得工整、正确、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遵守纪律的孩子,我会在批改时在成绩单上加上两个不一样的符号,“+”代表守纪律,“☆”则表示记录质量高!累计得满3次的可以兑换为一颗大星星,满十颗大星星就可以挂上一枚金牌。虽然不是物质的奖励,但是孩子们每次都会为自己得到了几颗星、几个加而高兴或难过一番。只要孩子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老师就会给他们相应的奖励,决不食言!所以,我们班的小朋友总是乐呵呵的,他们大概是在想我的哪些优异表现又可以换一枚金牌了吧!
三、常复习、多巩固,战胜遗忘效应
孩子的特点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也是符合艾宾豪斯遗忘曲线规律的,这就要经常复习。
针对这一方案,我跟学生们约定: 每次课前来个五分钟提问,问题就是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点。回答正确的有加分,回答不完整的不得分,别人可以补充完整再得分,不会的则要扣分。所以,很多原来偷懒不做记录的同学也开始认真记好笔记,防止在提问时惨遭滑铁卢。当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时,也可以把这个过程转变成一种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应用过的方案的机会。如在研究声音的变化时,前一个实验是研究音高的变化的,课外拓展是让学生自己设计音量的变化,我引导他们借鉴音高的研究方案,想一想哪个条件需要改变,其他的条件要保持一致。很快就有学生领会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这样通过自己思考,不但理解深刻,而且还达到了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每单元学习结束后,我都会与学生们一起系统总结、复习过后,再来次小小的单元检测,让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就不得不把所学过的知识反复在头脑中回放,记忆的效率大大提高,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齐动脑、出主意,刮起头脑风暴
比如,在比较两个不同形状容器中空气的多少时,按我们来想,比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实在令人为难。但当同学们遇到这个问题时,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各抒己见,一下子想出了很多种方案!其中最让人叫绝的就是称重法。当成人的思维完全局限于怎么比容积大小时,孩子们却想到了从重量变化中来迁移比较出空气的多少了!真是不容小觑啊!
学习“点亮小灯泡”时,我要求学生要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小灯泡连接起来,点亮小灯泡。很多小朋友尝试了几种方法以后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但有个小朋友却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潜心研究,想到了更多的独特的连接方法。我请他当小老师,把自己的每种独特的连接方法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赞叹不已,同时也暗下决心,提醒自己以后也要多动脑想出更多的方法,不能一知半解就满足了。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还有很多很多, 有的看似陌生,其实早被我们试用过了。我们不妨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大胆尝试,努力为师生创造出更快乐的教与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