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劲
“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来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因此,课程是否亲近学生,是否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素养也就成为评判课程的重要标准。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根据学校“亲亲教育”的思想,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建构起了集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为一体的“亲亲课程”体系。
一、重构课程目标,明确培养方向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回应。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构,将其定位于“善于学习、趣于生活,敢于创造、亲于做人”四个方面,并细化为可以评价的几个维度。(如图1所示)
善于学习,即热爱学习,对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
趣于生活,即热爱生活,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积极适应周围的各种环境;拥有一定的审美情趣。
敢于创造,即对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付诸实际行动。
亲于做人,即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够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我们又将学校总体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孩子们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相融合。
二、重设课程内容,提供发展载体
在亲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的、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在抓好着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国家课程的同时,我们在体验拓展课程与特长彰显课程板块开设了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课程群。如通过个人生活、居家生活两类课程群为学生形成“趣于生活”的素养提供可能;通过科学与创造、动手与思维两类课程群为学生形成“敢于创造”的素养提供可能。
三、推进课程实施,创新教学形态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不应是固定的、死板的、千篇一律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也不应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储蓄式、输入式学习,而应是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探究、基于挑战等的深度学习、非认知学习、跨学科学习、连接学习等。因此,在亲亲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创新了丰富的教学形态。比如,科学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以发展科学素养为纲,以学生科学活动为主线,实现知识、态度、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融合和统一,使课程更加聚焦核心素养所指向的目标(见图2)。
四、重构课程评价,关注学习全程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课程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应纵向地、发展性地看待课程学习的过程。另外,课程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为认识客体,在教师个体对知识进行加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认知过程。所以课程评价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还要关注到教师的“教”。以“敢于创造”这一素养的评价为例,主要是对学生创新素养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即“教”与“学”进行评价,意在准确把握学生创新素养形成的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教师创造性地教来激活学生创造性地学,进而达成创新素养的发展(见表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也是人精神生长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活动。以“亲近学生,适合学生,发展学生”为核心的亲亲课程,正是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对每个学生生命活动的尊重。
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还在研究之中,以上所言只是依据核心素养的本质做出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