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茜 席蓉
近两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词汇。有校长甚至担心,不提核心素养是不是落伍了。学生核心素养是否如此重要?国际上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如何?对我国研制核心素养框架有何启示?本文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一、提出学生核心素养是对教育问题的回应
我国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面对教育中的这些问题,改变应试教育现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从教学和评价各环节开展,从考试改革到课程整合,路径多样。但我们发现这些改革并未能完全扭转应试教育的风向。
高考、中考等高利害考试正在进行各类改革。然而,考试内容和形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校就出现什么样的应试措施,只不过是由“应”这种“试”转变成“应”那种“试”,“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本质未发生变化。
考试改革是从教学“指挥棒”角度进行改革,而课程的整合是从“教什么”角度进行改革。低龄学生的认知具有整体性,分科设计将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强行分割,使教学陷入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的囹圄,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实践中,部分学校和地区对不同学科教材同一主题进行整合,形成“主题课”,或者对将同一学科课程的不同部分进行整合,并且教学时间也不再是传统的40分钟,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发现课程整合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不明。将已有课程或教材中相同部分整合在一起,仅仅解决了课程的零散和重复性问题,对于“为什么教”“培养什么样的人”并未给予回答。不同学科教师仍然坚守向学生传授某一科目课程的任务,难以将学生看作一个“完整”人格的人。
改革进入深水期,我们不得不反思改革是为了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校是知识传播的场所,教育是知识传播的方式。教育的表现形式是知识的转移,但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将知识的转移作为教育的目的是本末倒置。考试是评价的手段,仅改革考试并未也不能撼动应试教育,形式上的课程整合也无法解决回答教育目的问题。而“核心素养”则是对“促进人的哪些方面的发展”的回答,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抓手。
“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描述,将学生看作一个人格独立和统一的个体,不再从学科角度进行硬性分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教育部明确表明目前重点工作之一在于,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等环节,充实完善课程标准,强化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的要求。①
二、国际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概述
21世纪初,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世界主要组织和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行探索,希望找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的,同时也是社会应对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最早开始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研究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ECD启动的DeSeCo(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素养的界定与选择”项目,从广泛的跨学科的视角来探讨核心素养。项目认为核心素养是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且能发展与维持的素养,这些素养能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有益于实现预期结果,促进走向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 ②
美国提出了21世纪技能(21st Century Skills),描述学生在工作、生活和公民资格方面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及21世纪学习所必需的支持系统。美国认为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成功与社会的良好运行。
日本提出“21世纪型能力”,从能力角度对核心素养进行描述,包括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表1(见下页)罗列出世界一些国家和组织构建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从各国家和组织对核心素养的描述来看,用词不一,着眼点和视角稍有差异。从我国教育部文件看来,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从“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方面描述,不仅是描述学生的能力,还强调学生品格的培养。
三、思考与启示
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研究之后,不同层面的教育机构和组织都投入了思考和研究,综述国际做法后,我们发现,核心素养研究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针对时代问题
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选取非常注重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力求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社会、经济、科技信息等最新发展所必需的素养。比如芬兰提出的“对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责任感”,是在当今自然环境恶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我国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规定同样也体现出了时代性,从1957年的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到1999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到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从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方面的阐释。当下构建核心素养体系,需要延续与时俱进的观点,抓住目前培养人才的内核。
2.全面简洁的概括
既然是核心素养,选取的素养数量是有限、精炼的,并且能够概括基本的和面向未来的素养。
国际上核心素养的选取涉及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跨学科的方面,同时也兼顾教育阶段的课程,包括学科指向的核心素养。辛涛等(2013)对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进行收集与分析后发现,各框架基本可以分为人与自己、人与工具和人与社会三个维度。⑨
从人与自己的维度看,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创新力、自主性、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从人与工具的维度上看,信息与技术素养、语言能力、学习与认知能力是各国关注的重点;从人与社会的维度上看,社交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公民意识、国际视野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
3.融入课程体系
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启动。
从各国情况看,学科课程与核心素养的联系有几种形式:
(1)将核心素养分解后形成国家课程。如欧盟多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正式颁布包含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程。芬兰在具有法律效应的《国家核心课程》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七大核心素养主题(包括成长为人、文化认同与国际化、信息素养与交际、参与行使公民与企业家的权利、对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将来的责任感、安全与交通、技术与个体)下,又细分了小目标和核心内容,然后再将这些内容具体到各门学科,直接引导教师的教学。
(2)以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改革。最典型的是美国。由于美国没有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美国的21世纪技能通过“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ommonCore StateStandards,CCSS)发挥着国家课程标准作用,CCSS的修订体现了美国21世纪技能的要求。比如,英语学科标准不单涉及英语一个学科标准,而是由跨学科的三个部分组成:K-5跨学科综合标准;6-12英语语言艺术标准;6-12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读写素养标准。
(3)将核心素养融入分科课程中。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一”对“总”,即每门学科课程都要承担起所有核心素养的培养责任。如新西兰的各门课程都要体现出培养国家规定的五种核心素养,即思维素养,理解语言、符号及文本的素养,自我管理素养,参与贡献的素养,与他人互动的素养。第二种是“一”对“分”,即一门学科课程有侧重地对部分核心素养做出独特贡献.如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设计思想就是一个典范。
总的来看,学生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发展的深入思考,是学生发展和教育改进的依据。国际上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已有比较广泛的经验,我国的研究虽然刚起步,但是可以迅速借鉴国际经验,以其为抓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注释:
①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404/t20140425_168960.html
②张娜. 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 教育科学,2013,(10): 39-45.
③DeSeCo项目官网,http://www.deseco.admin.ch/bfs/deseco/en/index.html
④Pigozzi M J, Secretariat C. Achieving quality education a UNESCO perspective J . Commonwealth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04: 65-68.
⑤关晶. 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 外国教育研究, 2003,(1):32-35.
⑥ 21世纪技能官网,http://www.p21.org/our-work/p21-framework
⑦辛涛,姜宇. 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 人民教育,2015,(9):54-58.
⑧ 刘菁菁. 新加坡发布学生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J]. 世界教育信息, 2014,(8):72.
⑨辛涛,姜宇,刘霞.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⑩ 辛涛,姜宇. 全球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 人民教育, 2015,(9):54-58.
辛涛, 姜宇, 王烨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11.
New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Key competencies and 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 EB/OL.http //keycompetencies.tki.org.nz/ 2012- 06 - 08.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15,(8):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