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宁 张世法
摘要:茄子种植在龙泉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剑池街道和砻村的“和砻茄”,八都新村的“新村茄”,兰巨豫章的“豫章”,屏南的“绿皮茄”,龙南的“白皮茄”等茄子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品质都很好。龙泉的茄子经过近两年在充分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茄子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山地;龙泉茄;高效栽培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浙闽边境,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300-500m中低海拔面积5333.33公顷,山地茄子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利用龙泉市山地独特自然资源发展“龙泉茄”,上市时间集中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正值“秋淡”市场,销售价格相对较高,效益比较稳定,从而为发展山区经济、致富山区农民探索出一条新路。
1 山地茄子高效栽培主要技术
1.1 集约化育苗
在茄子品种引进比较试验的基础上,确定龙泉市茄子主要品种是“浙茄1号”、“引茄1号”、“和砻茄”。由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统一采购,并由育苗中心进行集约化统一育苗。在3月中旬采用32孔的穴盘基质育苗播种,10天左右进行假植,苗龄控制在35-40天移栽。
1.2 统一种植技术
1.2.1 地块选择。山地栽培茄子的田块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地块栽培,中性土壤的地块。
1.2.2 整地施基肥。在翻耕后整地前,亩施腐熟有机肥500kg,或亩施菜饼肥100kg,亩施生石灰50-100kg;亩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50-75kg,加钙镁磷肥50kg、硼肥3kg、敌克松3kg。
龙泉茄具有特殊的栽培方式,其主要技术之一是宽畦、高畦、宽沟。双行定植的畦面连沟宽2m左右、沟宽50cm、畦高30cm;单行种植畦面连沟宽1.2m左右,沟宽40cm,畦高30cm,畦做成“龟背型”。
1.2.3 地膜覆盖栽培,推广微滴灌、肥水同灌。畦做成后先将滴灌带排好,单行种植每畦放1根,双行种植每畦放2根,滴灌带离茄株7-10cm,然后铺地膜。定植后安装微滴灌、肥水同灌设施。
1.2.4 适时定植。龙泉茄子生产基地海拔差异大,不同海拔温度条件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茄子的生物学特性,当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并提倡在晴暖、阴天定植。
龙泉茄特殊栽培方式的主要技术之二是小苗定植,疏植。小苗定植能使植株根系发达,茎基和主茎粗壮,培育大型植株;疏植每亩栽700-800株,株距80cm,行距1m,疏植茄株光照充足,通风好,茄株不会徒长,坐果率高、光泽度好,同时还可减少打叶、整枝次数。定植好后浇定根水,再用泥土将定植穴封好。
1.2.5 合理进行植株调整。茄子要经常整枝、摘叶、疏果,整枝、打叶。疏果的目的是提高茄子商品率和质量,整枝是为了控制株型、控制坐果数,并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生长初期保留门茄以下2-3个侧枝,待这些侧枝采收1-2个果实后摘除门茄以下所有侧枝;生长中期以后,每株茄树长茄子枝头不能超过20个。摘叶可利于通风、透光,减少营养消耗,一般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生长期间随时摘除畸形茄、病茄、弯茄。
1.2.6 物理杀虫。基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灯、性诱捕器、诱粘虫板等物理杀虫设施,降低茶黄螨、烟粉虱、斜纹夜蛾等害虫,减少用药量,提高茄子安全质量。
2 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模式
2.1 产前做好准备工作
2.1.1 技术培训和市场调查。在去年年底农业局邀请省农科院、杭州市农科院的茄子专家对有意向的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户进行全方位技术培训,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去市场考察跟对接。
2.1.2 统一购种、育苗。为广大茄子种植户进行统一集约化育苗,提高种苗质量,减轻种植户负担。
2.1.3 聘请产业农技员。为了茄子产业有序、快速、健康发展,农业局聘请5名茄子产业农技员,服务区域划分,责任到人,每个种植都有产业农技员进行技术指导。
2.2产中做好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服务
在生产过程中对广大种植户做好一系列指导服务工作,包括基地选择、犁田、做畦、开沟、打底肥、铺地膜、铺滴灌、移栽、病虫害防治、整枝、摘叶等,到现场指导。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茄子标准化蔬菜技术指导生产,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推广使用杀虫灯、黄板、诱捕器等物理杀虫技术,推广有机肥、菜饼肥,提高茄子品质。
2.3 产后切实做好市场销售和品牌建设服务
2.3.1 市场销售。引进杭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地经销商来我市产地收购,同时积极培育本地营销大户。
2.3.2 品牌建设。统一使用蔬菜公用品牌“龙泉绿”,统一设计“龙泉茄”包装箱,统一使用“龙泉茄”包装箱,对统一使用“龙泉茄”包装箱的营销大户给予资金补助。
2.3.3 加强技术服务。聘请蔬菜产业农技员分布到各乡镇基地开展上门服务,做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产前做好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产中聘请产业农技员现场指导,产后联系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