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林(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农业高校档案育人研究初探*
陈海林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培养现代社会主义大学生的作用。农业高校档案在农业高校校园文化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既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农业高校;档案;育人;功能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党建思政与高教管理课题经费赞助SZ201506
Abstract: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culture,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modern socialist college students.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rchi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t has a strong cultural connot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ommunication of campus culture,an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ng people.
Key words:agricultural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rchives;education;function
农业高校档案是农业高等学校及个人在从事科研、教学、生产以及其他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教育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实物、书籍、文字资料、图表、视频资料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农业高校档案是农业学校历史的文化积淀,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资源。农业高等学校档案以培育人才为主要职能,以传播和继承农业学校的精神为己任,是发现历史、塑造当下、创造以后的文化宝藏和知识的源头档案。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农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水平、学校规模设施、专业学术水平都在持续提高,由此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它们具有数量大、内容充实、文化形态特性强、科学技术含量高等高科学和技术含量,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发挥农业院校档案的育人功能,已日益成为高校档案工作者所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档案的校园文化构成
校园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大学的精神,并展示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文化不同程度的表现形式,体现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等不同的方面。档案是文化的来源,是文明和进步,也是一个记录高等学校的发展。只有明确了学校的历史,才能形成自己的学校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文化校园。
(二)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
高校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非常真实的、公正的记载学校,记录一所高校所有的历史活动和深层次的内涵。高校档案资料不仅仅停留在原始的档案史料中,从这些历史档案中挖掘有价值的材料,对其分类总结,便于更完整的记录高校的校园文化精髓,进而能发挥高校档案的校园文化传播的功能。
(一)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多样化的时代,大学教育也要求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以及社会上的不是主流文化的、没有科学依据的、低俗格调的不能带来正能量的思想观念,培养、引导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健康的大学生。高校档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清晰记载保存了大量的凝集学校精神、校园文化、人文思想、工作作风,对于社会上的造假卖假、贪污受贿、机会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以及对社会大众恶劣影响比较大的,可以通过高校的档案资料提供学习交流、社会实践、参观等方式将高校历史上具有良好思想、敬业精神的先进人物事迹灌输给高校学生,给他们以坚强的意志[1]。
(二)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改进工作方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思想、意识、信仰以及最终的社会实践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将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对青年学生尤其是党员学生在思想上的一个基本要求。高校档案记录了学校的诞生、演变、发展过程,凝聚着先辈们大量的汗水,专门记录了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著名校友资料,记录了大学生的各种文化教育过程。这些历史数据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独特的大学档案文化来营造积极向上、高层次的大学生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与知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并且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中,是一个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时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创新思维,还更应拥有创新实践的能力。学习是为了运用,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大胆对前人理论和经验做出质疑,提出改进观点,并实事求是的对新提出的观点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实现真正的创新。大学生具有了创新性思维,才能获得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我国大学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制约,普遍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缺乏非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课本教育模式,多渠道创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2]。不同科研领域的高校档案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结合、重建了这些珍贵的材料。这些宝贵的教育材料,能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从知识发现和实践能力上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主动发现和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民族基本认可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未来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中坚后备力量,大学生的民族观和民族精神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因此,对现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必须肩负的责任,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高校档案记录大量的高校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人士事迹,是树立大学生高尚的民族精神的宝贵材料。
(五)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质
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更是每一个公民的道德责任。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固守诚信,讲信用,守诺言的优秀品质,因此,诚实守信是大学生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标准之一,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胸怀坦白,敢于负责,不弄虚作假;守信,就是要遵守诺言,讲究信用信誉。诚实守信,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途径[3]。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在思想层次上对不诚信现象起到抵制作用,防止一些不诚信现象的发生。高校档案保存着学生的诚信记录,犹如一面镜子,对大学生具有警示、引导作用。
(六)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兴起,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趋向发生明显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显著增强。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确失、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是高校和社会的重要任务。高校的档案承载着学校成功人士和名人的资料。通过利用高校档案保存大量的历史名人宝贵信息,让大学生有机会了解他们在校园里的言行、经验,激发学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抱负。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就现代大学而言,高楼大厦只是一“器”,大学文化、精神内涵才是最高境界的“形而上”。高等学校的档案不同于其它档案,因其伴随着历史、文化、传统、精神的传承而尤其显得有历史文化积淀,它也通过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而绵绵留长,散播至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整理高校档案而提炼大学文化精神,并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既对高校历史渊源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又能领悟到大学文化博大精神的内涵和底蕴[4]。更重要的是,大学文化通过大学生的继承而不断延续下去,保住大学文化的“根系”和“血脉”,也就传承了民族的文化。
通过学习、交流、参观、展览以及其它多种媒体方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对自身沉浸在大学精神文化中而豪情博发,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大学博大精深的、内在的精神文化实质。更重要的是,大学精神文化通过档案资料的保存在思想上、材料上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让他们既领会了大学的本质和精髓,又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魏巍.论高校档案思想及育人功能的进路[J].兰台世界,2013 (4):67-69.
[2]王萍.校史档案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J].中国档案,2014 (12):34-35.
[3]谭军红.浅析高校档案的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58-59.
[4]曹虹,陈冬林.试论高校档案的育人功能及途径选择[J].大学教育,2013(12):130-13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177-02
作者简介:陈海林(1979,9-),女,汉,江苏淮阴人,南京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农业推广硕士,从事档案及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