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梅 杨永刚 左晓燕 曹梅娟 宋晓利(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行业特色高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
——以北京印刷学院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为例*
张改梅杨永刚左晓燕曹梅娟宋晓利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摘要:创新基地的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基地的建设,介绍和分析行业特色高校——北京印刷学院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管理模式和建设成果,针对创业教育的需要,行业特色高校为学生构建创新训练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关键词:行业特色;创新基地;印刷包装
杨永刚(1976,8-),男,汉族,江西省高安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印刷材料与工艺设计。
左晓燕(1968,9-),女,汉族,河南省三峡门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印刷技术。
曹梅娟(1980,7-),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印刷电子。
宋晓利(1979,3-),女,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代包装技术。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bas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of higher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base in the university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the paperintroducesand analyzes the university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Beijing Printing College 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management mode and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its campus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as well as the further work that the university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do for studen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train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industry characteristics;innovation base;printing and packaging
为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11月,北京市教委发了《关于开展北京高等学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通知》(京教函[2011]702号),北京市各高校积极开展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北京印刷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的办学宗旨,以学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机械工程等特色优势专业群为基础,有效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以提升、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重点,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在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的基础上,建立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学科竞赛、创新活动等提供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同时配置了指导教师。
基地围绕“印刷与包装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面向行业、注重特色、突出创新、项目驱动、开放共享、自主管理”的原则,通过探索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有效模式,搭建学生自主实践平台,构建学生自主实践的长效机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印刷出版行业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面向行业、注重特色
印刷、包装工程专业是面向现代印刷、包装及相关产业,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印刷、包装工程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立足北京,面向行业,依托基地培养适应文化创意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推动数字印刷、包装印刷和个性化印刷发展,促进我国印刷复制科技技术的进步。
(二)突出创新、项目驱动
基地支撑的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很多,包括学科竞赛、创业项目、研究项目、调查研究、科技论文、资格认证和参与教师科研等。以项目驱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逐渐走到后台,更多的是提供支持和引导。基地以学科竞赛为龙头,以各类项目为依托,实施项目驱动教学,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简捷的路子。
(三)开放共享、自主管理
基地在保证安全、监督、监控机制健全的条件下,实现创新实践基地的全面开放。在保证学生基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印刷包装学科各种创新竞赛,使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与竞赛活动,从业务经费中拨出一定资金用于学生的活动经费和奖励。
实践基地通过完善自主创意空间、改善配套设施、加大项目经费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有目标、有空间、有团队、有项目、有指导、有经费支持”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支持大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创作和创业实践。
(一)两级管理、统筹布局
基地实行两级管理,由学校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学院教务处负责业务指导。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职责是制定校内基地总体发展和建设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订政策并指导基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形成校级领导力——部门协同力——教师支持力——学生参与力——专家指导力五力合一的支撑机制,为实践创新基地运行的可行性、长效性提供制度和可行性的保障。
(二)项目驱动、多种模式引导
基地以学科竞赛为龙头,以各类项目为依托,实施项目驱动教学,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简捷的路子。基地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实际特点,建立并实施了灵活多样的运行模式,包括科技创新竞赛模式、创业训练模式和科学研究模式。
(三)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利用率
多种形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基地日常运行维护工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中,为了能够顺利地开展各种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以构建师生之间的联系网络,并以规章制度保障创新基地的日常运作,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为使基地达到最大使用效率,主要由各类学生社团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组织学科知识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等。学生自主管理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扩大受益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突出“印刷包装学科群交叉融合”建设优势,构建了“面向工程、激发创新、突出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专业课程中创新体系的建立,提高“创新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比例和水平,探索和建设一批更具创新性和工程性的科技项目。将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使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有力保障。在教学中偏重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纳入应用性教育教学环节,为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开设相关课程,设置创新学分,将科技创新活动与毕业、学位联系起来,同时增加资金、设备、场地等相关硬件的投入力度,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水准。
(二)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一步采取分层次培养的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以课程实验为基础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逐步形成综合性试验、设计性试验及创新实验的分层次、阶梯型的分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式、合作式和研究式三维一体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开放式管理,面向不同学生的需求达到科研创新、国家级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实现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建立健全制度化和项目化,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制定奖励机制和项目化管理制度,鼓励学生交流和互动。增设一些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紧密、与理论课程和专业训练密切相关的一些科研项目,有利于提升学生科研创新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基地优秀作品和项目为样板,扩大到更多专业课程中,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科技项目的锻炼机会,实现因材施教。
(四)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展基地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
创新实践基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若长期坚持,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必将日益凸显。运行过程中应建设和总结共抓,积累与宣传并行,加强创新基地建设的成果集成和推广,注重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为利用好这一平台,发挥更多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打好基础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本质工作和核心任务。
(五)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化水平
加快引进国际化师资力量,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外教受聘于学院工作,他们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高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继续实施国际化印刷工程、包装工程课程体系,积极采用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的设计实践理念、方法以及学科专业的前沿信息。结合基地现有的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兄弟院校的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与国外高校的校际合作,双方定期互派教师以学术研讨、学术访问等形式开展国际交流,并互派学生以定期实习、夏令营等方式开展国际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际科技竞赛活动,扩大中心的国际影响力。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工程认证,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道路。
我校印刷与包装工程创新实践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具备了全新的创新实践教学理念、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较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安全的环境条件、高效的运行机制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开展了丰富的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了显著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和鲜明的特色。创新实践基地工作若长期建设并不断思考、总结和完善,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必将发挥巨大作用。今后需要继续注重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利用好这一平台,发挥更多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初汉芳,李锋.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6):139-141.
[2]任佳,王杰,梁勇.北京高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分析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222-2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065-02
*基金项目:2014年,北京印刷学院颁布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基于“3+1”培养模式印刷包装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的研究(编号:22150115035);2013年,北京市教委颁布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传媒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契合度研究(编号:2013-ms147)。
作者简介:张改梅(1975,9-),女,汉族,河南省辉县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现代包装技术和包装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