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9 17:21李琳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德语阶段教学法

李琳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文理学部,上海 201209)

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李琳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文理学部,上海 201209)

为了探求适合德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理论的阐述,以实例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得出该教学法是一种提高学生德语综合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对探求德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德语教学;视听说教学;必要性;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德语学习者的德语交际能力,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德语视听说课程并取缔了传统的听力课。虽然课程进行了改革,但是许多德语教师在视听说课堂中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听力训练模式,教师方法陈旧单调,使得“视听说”训练名不副实,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探索适用于德语视听说教学课的教学法堂已刻不容缓。德语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突破,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这种教学法重视语言的应用性,强调“从做中学”,使学生在完成有意义的任务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与传统的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具真实性和交际性,并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1],因此广受外语教学者的青睐。

作为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任务在教学设计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eter Skehan[2]提出任务应具有以下特征:①意义处于首要地位;②任务中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应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首先要完成任务;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在设计任务时,一方面需要强调任务执行中某种语言结构的应用,另一方面还应注重任务的真实性。Peter Skehan[2]将任务型教学的流程切割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Pre-task phase)、任务实施阶段(During-task phase)及任务后阶段(Post-task phase)。在前任务阶段,教师需要引入任务,例如向学生说明任务内容,通过头脑风暴或提问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与此次任务相关的语言及背景知识,为任务实施阶段做好认知及语言准备。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限内分小组执行任务,并向全班汇报任务成果。在此阶段,教师需扮演监督者及援助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任务后阶段是对整个任务实施的回顾、评价及分析,教师应带领学生巩固归纳任务中所用到的知识点,对学生在执行任务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与反思。

二、德语视听说课程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根据《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德语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博采众长,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应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德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大学德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除了应包括最新德语原版听力视频和音频训练以外,还应加入德语音乐、德语电影、德国国情、网络教学,并结合丰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4]。然而,现实中的视听说课却没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参与度不高。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德语视听说教学仍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方法单调

大部分德语教师无法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下。播放音频或视频材料→学生做题→教师公布正确答案→播放下一个听力材料,这种教学模式仍然统治着大部分的德语视听说课,课堂教学很少涉及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练习。无聊、陈旧的上课形式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听”多“说”少

3. 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由于教材的老旧,许多教材内容已经过时,教师为了赶进度很少补充背景知识,造成学生只能脱离现实学德语,无法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运用,语言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为了提高德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视听说水平。任务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此外,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巩固语言,学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因此,任务型教学法不失为对症治疗的良方[1]。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为改善德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现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下面以《当代大学德语听说训练1》 Lektion 7 Essen und Trinken 中的Hörtext 1为例,谈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视听说课堂中的应用。

《当代大学德语听说训练1》共由1课预备课程和12课课文组成,每一课都包含了一篇稍长的听力课文和一些简短的听力文章。这些文章内容取自德国日常生活,所涉及的一些社会和文化背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增加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以基本教材与补充材料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为学生的德语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Hörtext 1的主题为餐厅就餐,通过教学需要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理解和运用食品饮料等德语词汇。②掌握点餐及付款的表达方式。③理解和运用德语情态动词mögen和möchten。

1. 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教师需要引入任务,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展示图片、观看视频等手段呈现与任务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对任务的兴趣。以Hörtext 1为例,此阶段教学步骤如下:

在历年来的风沙化土地综合开发治理过程中,夏津县人民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摸索总结出了适合黄泛平源风沙区综合治理的、以五大体系为代表的开发模式,即:林木防护体系、蓄灌排水体系、治理开发体系、试验研究体系和预防监督体系。

步骤1:导入主题。首先将学生分组,四至五人一组。然后播放电影《红酒烩鸡》主人公打电话预约餐厅的片段,让学生讨论接下来剧情的走向,由此引出餐厅就餐的主题。

步骤2:补充背景知识。学生分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教师汇总各个小组的意见,总结出日常的德国食物及饮料名称。继续播放电影中餐厅就餐的片段,使学生了解在德国点餐及付款的流程,此处引入Speisekarte(菜单),Vorspeise(餐前小吃),Hauptgericht(主菜),Nachtisch(饭后甜点)等相关词汇。在播放给小费的片段后,讲述德国人如何给小费,使学生深入了解德国就餐礼仪,激发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步骤3:布置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及教材内容,设计出既具有真实性、自然性,又能强调语言形式的任务。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将精心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

2. 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监督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具体任务。根据本课的主题,现布置以下5个任务:

任务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列出点餐及付款时所能用到的表达方式。此任务的目的为引导学生复习整理与点餐、付款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课堂前期播放的影片片段也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回忆的作用。此项任务明确了学习目标,巩固了语言结构,为学生顺利完成后续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任务2:播放听力材料,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一组记录服务员的服务用语,另一组记录客人的点餐用语,并与任务1中小组罗列的表达方法进行比较与补充。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报进行汇总和总结,并指出情态动词mögen和möchten在表达请求时的用法。在此任务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记笔记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一任务是对任务1的巩固与补充,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点餐付款相关表达方法的理解。

任务3:再次播放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听力理解的练习,通过短文填空、判断正误、回答问题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综合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任务4:分角色进行情景对话,要求学生模拟餐厅点餐场景,并在全班进行展示。此任务的目的为巩固训练在餐厅就餐中出现的重点句型,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任务5:学生分小组进行菜单设计,并将设计好的菜单向全班展示与介绍,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菜单。此项任务提供给学生氛围轻松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课堂交流活动中巩固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需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扮演监督者及援助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限内按照具体要求完成任务。

3. 任务后阶段

任务后阶段,教师应带领学生重新回顾与评估整个任务的执行效果,归纳总结任务中所用到的知识点,对学生在执行任务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与反思。在此阶段,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式总结分析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语言表达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本主题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德国饮食相关词汇、点餐买单相关表达方式、情态动词mögen和möchten的用法。

学生在执行任务阶段经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不停地纠正语法错误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需要将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记录与总结,在任务完成后先让学生互评,自己找出错误,最后利用小结的时间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提出并帮助学生纠正他们未发现的错误[5]。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任务的延伸,使任务更加贴近现实。例如就本主题,可以组织学生到德国餐厅进行实地考察并利用德语进行点餐与买单,由此体验真实的语言场景。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任务型教学法在笔者教授的德语视听说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德语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们对德语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了增强,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任务型教学法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氛围轻松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执行任务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其次,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增强学生人际交往、决策与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教师角色不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执行任务期间的合作者、援助者与监督者,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提高德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德语综合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1]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74(9):17-20.

[2]Skehan Peter.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6(1): 38-62.

[3]大学德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郭祺.媒介与文化认知——德语专业高年级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67-169.

[5]姬晓媛,史小妹.任务教学法与多媒体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97:6-9.

[责任编辑:董士忠]

2016-07-07

本文系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ZZEGD15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琳琳(1989- ) ,女,研究方向为德语教学法。

H33

A

1671-5330(2016)06-0130-03

猜你喜欢
德语阶段教学法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