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强,方亚丽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简述西路军血战河西始末
周 强,方亚丽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西路军西征的历史曾一度鲜为人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才逐步揭开其历史的真实面貌,并为公众所悉知。革命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西路军征战河西惨遭“马家军”围追堵截,最终血洒河西。西路军在河西地区浴血奋战期间,得到河西人民群众的支援,同时也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西路军;河西地区;马家军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也称红西路军,简称西路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1936年11月到1937年4月,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命西征河西地区。过黄河的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总兵力约2.18万人。
今天我们讨论的河西地区主要是指今河西五市,因黄河流经甘肃省省会兰州,在地理位置上将甘肃省划分为东西两块,由此就产生了河东和河西的叫法。河西地区总共包括今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5个市。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中共中央为了粉碎蒋介石回戈西北、全力“剿共”的阴谋,继而形成西北地区的抗日局面,计划夺取宁夏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西北根据地,进而打通与苏联的国际交通线。为此,党中央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相机渡河北进,打通国际路线。由于形势的变化,夺取宁夏的计划被迫放弃。“11月10日中央正式命令渡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之九军、五军,三十军组成西路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浩昌、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以上5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组成。陈浩昌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1]其中主体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
西路军西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河西建立革命根据地,控制陕甘宁同河西走廊链接苏联的陆地生命线,打通苏联军援的西北通道,但因西路军孤军作战,装备落后等原因,没有后援而最终以失败告终。根据中共中央命令,西路军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甘州占领后,可以五军在甘、肃两州活动,而九军、三十军在永昌以南活动。①此处甘州即今张掖市、凉州即今武威市,民勤为今武威市下辖的民勤县。“甘肃两州”其中,“甘”为张掖市,“肃”为今酒泉市。但是西路军西渡黄河以后,在5个月后大部分均被马家军歼灭。
从1936年10月24日夜,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开始强渡黄河,到1937年3月西路军兵败河西,石窝会议决定分兵撤出,至5月1日仅剩的400余名战士在甘肃与新疆分界线星星峡被党中央代表陈云接走历时短短6个多月。西路军在河西地区浴血奋战,为后来顺利解放河西地区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西路军在进入河西不到5个月就被马家军歼灭,咎其根源,不仅有孤军作战没有后援、装备落后、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等客观原因,更有深层次的主观原因,那就是对于马家军来说,红军是否反蔣不重要,是否抗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插足他们的统治地盘,保证其在西北地区的“长治久安”这才是重中之重。马家军经马麒、马步芳父子十几年的经营,军队重要岗位均由其胞族人员把持,早已视军队为家族事业。还有一个不可忽视原因就是,军队中凡是回族、撒拉族的军官,基本上都是新教的教徒,士兵也基本都是回族、撒拉族,这就使得他们到达了“思想信仰一致,政治行动一致”,这种形势对于当时社会来讲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马家军利用严格的宗法思想和其狭隘的民族意识控制军队,使军队有着强烈的团体意识,“同生死,共患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军队从上到下普遍的共识。
马氏父子在军队中用红军是“杀回灭教”而自己是保护伊斯兰教的反动宣传误导广大群众。更重要的是就像邓小平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中指出的那样:“红军北上时,为了自己的生存,做了一些犯纪律的事,那时饿慌了,没有办法。”[2]比如,所过之处猪羊粮食抢尽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少,但却极大地危害了西路军与当地群众的关系,造成了红军与当地群众之间极恶劣的关系,引起当地群众之间的反对。也是使西路军遭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3]所以西北回族军阀自从红军北上长征之后,就一直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以至于西路军遭到马家军的毁灭性攻击。
1936年10月24日夜,红三十八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开始强渡黄河,首先遭到了马禄的骑兵旅堵截,我军在摧毁马敌一个团的敌兵防线,全歼守敌一个连后,全军遂向纵深推进。迫于敌军压力,我军为保存实力,只能夜间行动,至28日四方面军之九军、五军及总部直属部队全部渡过黄河,之后由三十军仍然担任前卫军向景泰一条山方向挺进。
“1936年10月26日至11月5日,我军先后同马步青、马鸿逵、马步芳等部在靖远、河西吴家川、景泰一条山、五佛寺、打拉牌等地交战,击败诸马家军队,在河西占领了阵地。”[4]这时候虽然获得了阵地,但是也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到了12月2日的时候,陈昌浩、李卓然汇报西路军伤亡情况的时候,西路军已经减员4303人,伤亡团以上干部15人。到永昌、山丹战役结束,西路军已锐减至1.5万人。1月20日高台被马步芳的4个骑兵旅、3个炮兵、步兵团攻占,时任西路军红五军军长的董振堂和3500多名干部、战士牺牲。经过两天两夜激战后马敌追至临泽,西路军转战倪家营、梨园口等地区边打边撤,虽然杀敌过万,但是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3月12日徐向前致电中央时,西路军已不足3000人。
3月14日我军退至祁连山深处,兵殇石窝山,至此,西路军短短半年时间里由2.18万人锐减为不足2000人马,且粮草缺乏,敌众我寡,又无兵员和物资补充,“1937年3月14日在国民党围困中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浩昌离开部队,回陕西向中央报告,其余部队分成三个支队,在有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5]1937年2月下旬由刘伯承任司令、张浩任政委的援西军得知西路军业已失败,遂止步镇远、平凉地区。部队分开后,除了一部分被中央竭力营救和收容至陕甘宁地区外,其余部队约400余人于1937年5月1日在甘新边界星星峡被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接入新疆,至此西路军西征彻底结束。
西路军奉命西渡黄河执行中央任务,到最后虽然失利,但是仍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先后在甘肃永昌县、山丹县、临泽县、高台县等4县区以及一些区、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与此同时对于建立地下党组织、发展地下党员;以及对于打击西北地区马家军阀的势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西路军在河西地区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
西路军在河西地区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从1936年11月18日进驻甘肃省永昌县到12月28日主动撤离西进,虽然仅仅驻防40余天。但是却这里建立了西渡黄河以来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即永昌县苏维埃政府。西路军在永昌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以后,继而在永昌县城乡相继组建了包括县城西北、西南、东北、东南隅乡苏维埃政府等13个乡、区、村各级苏维埃政府,并民主选举出了各级政权相关的主要负责人。[6]11月21日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二六九团及总部骑兵师攻克山丹,留下红五军、妇女抗日团负责防务,总部进驻永昌。在1936年12月25日西路军撤离山丹继续挺进的35天里,红五军先后在山丹东、西、南、北街及东、西关建立五个苏维埃市政府[7],但是随着西路军的撤走,苏维埃红色政权遂遭到马敌破坏,不复存在。1936年12月30日西路军攻克临泽,随之临泽县苏维埃村政府建立,西路军于1937年元旦攻占高台,1月5日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正式成立,随之各街苏维埃政府也相继建立。
(二)西路军在河西地区播撒革命火种
西路军在河西地区几乎每天都有战斗,几乎没有专门的时间在后方发展党组织。但是,西路军不仅在河西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还在建立过党组织的地区发展中共党员。1937年2月西路军总部派人员在张掖一带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即甘州中心县委(相当于地委)。虽然甘州中心县委在张掖活动仅9个月时间,但是却先后发展了包括王有富(王泽喜)、潘发生、王克勤、阮文章、阮文云等六七人入党。
关于西路军问题,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对西路军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和肯定:“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这是新世纪权威党史对西路军问题做出的全面而充分的肯定。
[1]中共甘肃省张掖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张掖地区党史资料(第七辑)[M].张掖:甘肃张掖河西印刷厂,1990.22.
[2]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3.
[3]丁宏.西路军为什么要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J].前沿,2013,(18).
[4]宋仲福.西北通史(第五卷)[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309.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402.
[6]张曼.红西路军进驻甘肃河西地区的建政工作[J].甘肃理论学刊,2014,(5).
[7]中共甘肃省张掖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张掖地区党史资料(第七辑)[M].张掖:甘肃张掖河西印刷厂,1990.22.
[责任编辑:郭昱]
2016-09-02
周强(1991-)男,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发展;方亚丽(1992-)女,甘肃定西人,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
K264.4
A
1671-5330(2016)06-0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