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家校合作模式及推进难点分析

2016-03-19 13:41王炜芳李颖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032
高教学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家校子女辅导员

王炜芳  李颖(复旦大学 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当前我国高校家校合作模式及推进难点分析

王炜芳李颖
(复旦大学 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在高校中开展家校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对大学生、学校和家庭都有着重大意义的决策。文章介绍了我国各大高校的传统家校沟通途径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来的交流平台、新型互助团体,分析了推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时所遇到的多重阻力和现实困难。

高校;家校合作;模式;推进

当前我国高校深入推进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决策。对学生本人来说,借助家长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可以减少在摸索过程中走的弯路,家庭所能提供的情感支持更有助于他们树立信心;对家长来说,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家长及时掌握子女表现,增加共同话题,继续保持亲密关系,也能从学校资源中获取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学校发展来说,加强家校联系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完善大学教育、管理政策,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家长的参与有助于老师迅速、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也可以有效协助学校对问题学生进行监督,部分减轻学生工作者的工作量。

一、当前国内高校家校沟通模式

时至今日,国内各大高校围绕“全员育人”教育理念,针对家校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简单的单向信息告知到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从传统线下的家长会到利用信息化搭建丰富的线上交流平台、建立互助团体。

(一)传统型家校联系途径

1.召开家长会

现在高校的家长会往往有三种模式,一是新生家长会,依托新生报到时送子女入学的契机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全面、基础地了解学校的培养理念、管理制度和发展前景等,效率高且覆盖面广,如北京大学于2003年即首推新生家长会;二是特殊学生家长会,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出现了严重的学业困难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需要召集家长面对面进行相关情况说明、政策解读、后续工作计划等;三是专题家长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邀请不同年级的家长来校参会,针对主要问题如大一新生的过渡期适应问题、大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问题、毕业班学生实习、就业问题等进行沟通。

2.寄送成绩单

学习成绩一直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国内很多院校都有寄送成绩单的传统,而其中也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于每学期末给每位学生家长寄成绩单,达到信息告知的目的,另一种做法是给部分成绩较差的同学家长寄成绩单,提示家长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以便督促学生在下学期提高学业成绩。随成绩单同时寄出的可能还有《给家长的一封信》等,信的内容可能是学生共性情况的通报,也有院系会有针对性地制作每一封信,进行具体情况的沟通。

3.家访

高校家访的主要访问对象是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突发重大疾病的学生家庭和重大变故的学生家庭,主要目的是代表学校进行慰问。由于所投入的人力和经济成本太高,高校探索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春节送温暖活动,如复旦大学长期利用辅导员寒假返乡契机,看望同乡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送去新年红包和春节问候。

4.家长开放日

随着高校“开放式办学”的理念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敞开校门吸引社会资源,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如邀请家长参加子女的毕业典礼,其他主要的活动内容还有校园游览、实验室和校园设施开放参观、观看学生汇报表演、旁听部分名师公开课程等,让家长亲身体验子女学习、生活环境。

5.电话与信息

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保持电话和信息的沟通是基本的工作要求,但这种做法不但需要投入的精力多、效率低,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电话、短信的沟通往往局限于已经有问题表现的学生,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和后续工作探讨。

(二)信息化家校沟通平台

1.开设网站平台

高等院校的官方网站上出现了家长专栏,有院系专业介绍、教学政策解读、学生管理条例、就业数据统计、学生活动展示等各方面内容,甚至还有家长Q&A专栏,由相关部门专人定期回答家长提问。针对家长最关心学业问题,江西师范大学已在教务网站上设置了家长登陆平台,家长可以登录查看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表、培养方案、学业成绩等内容,通过该平台观察子女平时的学习表现,还可以在平台上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王炜芳(1986-),女,汉族,浙江嘉兴人,硕士,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辅导员,从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五年。李颖(1973-),女,汉族,上海人,硕士,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学工组长,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

如今不少辅导员在新生入校时就建立了家长QQ群和微信群。复旦大学的顾宁老师表示,某年学校开展无偿献血但班级同学积极性不高,他就在群里对家长进行科普和思想动员。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在家长QQ群中发布每周话题,如“好成绩就是好学生吗”“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何充实假期生活”等组织家长互相讨论。

3.设立微博、微信公众号

近两年各高校还探索设立针对家长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邀请知名的教育专家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邀请优秀学生记录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与感受,请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等的权威人士进行观念科普,并定期进行文章的推送,引导家长调整家庭教育观念和对家校关系的认识;定期发布讨论话题,开放家长和学生的评论等,增进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互相了解。

(三)互助式家校合作模式

1.成立家委会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2006年即成立家长委员会,其工作定位是:沟通、协调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实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参与与监督,通过家长的渠道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支持大学实现更加优质的人才培养(王玲玲,2009)。家委会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和严格的管理规程,定期召开会议开展工作汇报和讨论,在院校建设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开展专题讲座、研修班

开展家庭教育理念、方式方法的探讨,研究家校合作新模式是当前高校家校合作的新方向,因此已有国内知名高校利用自身的专家资源开展面向家长的专题讲座;也有学校计划组织部分学生家长形成互助团体,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体验、解决子女所面临的情绪、心理问题,配合开展家庭治疗,形成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系统。

二、当前高校深入推进家校合作的难点

相比于近十年来高校在学生管理的其他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但高校的家校合作方面的理论体系建立和实践工作推进都较为薄弱,个别家校联系起步较早的高校,后期的深入、先进经验的推广也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制度设计、平台搭建方面,都遇到了一些现实阻碍。

不少研究者曾提出过两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家校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造成了沟通不便,然而地域分布的问题固然会影响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传统活动的参与度,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当今高校的家校联系的重心已大部分转向线上,空间距离的不利影响不如过去那样巨大;其二,家长对家校合力育人的重视程度不足,然而作者于2014年9月在复旦大学新生家长中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3%的家长认为家校联系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超过95%的家长表示有意愿与学校建立联系沟通子女在校表现,那种“思想上放松”、“行动上放手”的家长已经非常少见,尤其是大学生们成为家中的独生子女,承载了家庭未来发展的唯一期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主动将家庭教育延伸到大学期间,也不断提出与学校沟通合作的需求。可见高校和家长之间已经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家校合作后续推进难呢?

(一)来自学生的警惕与排斥

年轻大学生们经历了学习压力大、生活枯燥的中学生活,非常期待能够远离父母的管束,并且当前“90后”大学生自我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追求个性自由发展,不愿意受到监督和约束,因此当他们得知来到大学以后,学校仍然保持着与家长的密切联系,立刻萌生出了敌意和反感。尤其是,他们对家校之间联系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产生了警惕和担忧,担心学校会事无巨细向家长通报自己的在校表现,家长们免不了进行远程的“指手画脚”;同时自己在校的一举一动都会变相受到“监视”,隐私权荡然无存,他们所期待的自由则名存实亡。因此当学校推进家校联系时,学生往往会有不配合的情绪,如委婉拒绝透露家长的联系方式、隐瞒学校的家长活动通知等。

(二)信息化覆盖不平衡的客观难题

由于高校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分布不平衡,家庭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家长的受教育水平相差也很大,当高校广泛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部分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家长就很难参与到这部分沟通中来。曾有一位建立家长QQ群的辅导员就提出,一位来自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向她说出自己的担忧:“我的爸妈不会使用QQ,当辅导员使用家长群的时候,我父母亲是不是会遗漏重要信息?我父母不能用QQ与辅导员交流,会不会影响辅导员对我的看法,减少辅导员对我的关注?”当学校开展家长交流会或者是其他的活动,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会由于高昂的路费而放弃参加。

这个角度来说,推进家校合作反而产生了不公平的风险,甚至有学者断言“弱势家长与精英家长之间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差距,必然会转化为弱势家长与精英家长在与学校合作中行为上的差距”,但这是无法规避的客观难题。

(三)过度干涉可能阻碍学生的能力发展

霍弗尔在其著作《信息时代的父母》中就曾指出,日常的过度接触,在抗衡与阻碍年轻大学生的成长,剥夺来他们的决策能力以及从错误中学习的经历,有损于他们的大学自我经验(杨启光,2015)。美国高校学生管理专家用“除草机家长”来形容那些习惯于为子女清除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的家长,而深入推进家校合作以后,这部分家长会进一步干涉学生生活,甚至是替代学生解决困难,从而极大可能阻碍学生的独立成长和能力发展。

大学时期原本是年轻人走向独立、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但在“保姆型”家长的庇荫下,子女们失去了锻炼成长的机会,导致他们的独立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缺失,不利于大学生的人格成长。

(四)不合理需求可能增加学校的工作量

建立家长QQ群和微信群后,有辅导员提出,原本是希望利用辅导员QQ群和微信群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把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工作转移到家长身上,但实际上工作量却没有减轻少。部分家长迫切地希望了解子女的情况,他们会利用简便的信息化平台,频繁地联系辅导员,询问从学业成绩到生活习惯等所有事项,而辅导员则不得不每天去了解学生是否有缺课、是否跟异性单独吃饭等,这种做法看似是对子女的关心,实际上通过这种间接途径的了解是削弱了家庭内部的沟通;甚至还会有家长在子女遇到困难时,代替子女联系任课老师和相关部门的老师,于是学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的同时,还要应对家长抛出来的难题,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量。

(五)问题学生家长的联合容易形成负面效应

这是长久以来广泛存在于高校学生工作者心中的“难言之隐”。当前国内高校积极向欧美国家学习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却在借鉴家校合作模式时遇到了现实困境。美国从国家层面就通过法律对大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的权利义务有明确的规定,如1974年美国通过的《家庭教育权利与隐私法案》,对父母与大学共同分享学生信息的权利进行限制,而在酒精滥用、校园暴力等问题上是允许家长参与进来的,无论是任何一方“缺位”或是“越界”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反观我国现行教育政策、法律或经验等方面相对滞后,家长对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义务与途径了解有限,高校也很难明确定义学校教育管理的界限,因此有担忧家长之间建立联系渠道会使部分有共同诉求的家长联合起来造成负面影响,届时学校会陷入规则和舆论的两难处境。因此很多高校推进家校合作的时候不得不放慢脚步,一边进行试点积累经验,一边开展理论研究,理清家校工作的界限,希望推动调整社会认识,推动教育法规的建立。

归根到底,推进高校的家校合作最大的困难,还是因为当前我国的家校关系没有厘清,家校合作的边界和底线没有明确,学生不知道学校与家长之间会沟通什么,是否会侵犯自己的自由权益,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大学教育,不知道参与的程度是多少,学校也不知道与家长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如何给家长适度的知情权、监督权、评价权。可见,在国内高校进一步推进家校合作模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王玲玲.家长委员会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及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2]杨启光.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家庭参与背景影响及领导力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

It is necessary to launch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ode in college,and is a significant decision to college students,their families and the college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modes,communication platforms and new support groups construc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the multiple resistances and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new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o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me-school cooperation;mode;promote

2096-000X(2016)15-0189-03

G647

A

猜你喜欢
家校子女辅导员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