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政 ·国情民生·
李安警示电影业陷阱
“我们人多(票房)当然会超越它(美国)”“年轻电影人不要成长得太快”“不要用掠夺市场的概念”……6月13日,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个论坛上,导演李安金句频出。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年度电影票房从26亿元增长至近441亿元,年均增幅约36%。在以“票房即将超美,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为主题的论坛中,李安把脉中国电影市场,为目前的电影市场降温、降躁。
“抢钱”和“抢明星”被李安归为目前国内电影行业的两大陷阱。
第一个陷阱“抢钱”,即疲乏状态。李安说:“因为观众会审美疲乏,同样的东西会看腻。所以,拍电影很艰辛。我只是说‘很容易走到这个陷阱中去,变成一个疲乏状态,变成不光观众不喜欢这个类型,他连看电影这回事都觉得不是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自食其果’。”
第二个陷阱“抢明星”,即资源分配不均。把钱都花在了明星上,而不是在内容制作上。抢明星抢资源将走向恶性循环。李安认为,现在是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始,要注意市场泡沫化。
市场火爆容易带来浮躁之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仍存待解决的命题,其中也蕴含着诸多可能。
“东方民族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和情怀、逻辑,这个还没有变成普及的世界语言。当这个东西建立起来以后,才可以到外面跟大家分享。我觉得不要去用掠夺市场的概念去做,而是能给这个世界提供什么东西。”李安说。
“我觉得我们古典的文化里面有很多的宝藏,有很多东西需要翻新,因为已经古老了。这一点东西可以给全世界一个新的滋润,第一,你内中需要充实。第二,你在共通语言上可以沟通”。李安表示。
在李安眼中,中美电影行业的差别在于美国不光有票房,还有文化背景。他在中国和美国做片子最大的不同是,“国片什么都要下去做,做好莱坞片子的时候,做任何的细节是在享受和学习,他一个调光或者做任何技术的人,他都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后面。器材都是一样,硬体都是一样,但是软体和经验,它的品位、文化背景,这个音真的这么调一下就会让你感受到做电影的乐趣。”
谈及电影明星在行业中的位置,李安认为,明星文化是电影文化的一部分,明星自带吸引力属性,在观众眼中有时或许明星的演技反而不那么关键。他笑称:“我常常跟不是太大牌的明星讲,我说你不重要,你永远演不到观众想象的那么好,观众是借你的脸来想象他想象的东西,所以不要把你想得那么重要,很诚恳地跟他说做该做的事情,该做的反应,观众自己会想象。你越少的话,给观众的想象空间越多。”
青年电影人该如何快速成长?李安的答案是,不要让他们长得太快,“给他一个时间自然发生,给我们自己一个健康环境,晚熟没有什么不好,不要太急”。
(摘自《财新周刊》2016年第24期 黎慧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