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03-19 12:36刘晨光
高教学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

刘晨光

(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刘晨光

(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育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公共教育学课程因其特殊的课程性质承担着为师范生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的职能。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亟需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适应新课程对师范生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新课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的序幕,新课改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2001年9月,新课程体系率先在国家级实验区实行,后逐步推广到全国。新课程体系的实行迫切需要师范生的培养“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优化’的转变”[1]。为此,纲要明确指出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适时调整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等。

新课改也为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是因为“从本质上看,公共教育学是为师范生后续的学科教学论学习、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以及未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的,这种基础与其说是知识基础,还不如说是思想基础、价值基础、道德基础以及情感基础更恰当。综观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师范生职前教师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奠基性的,其中教师专业意识品质的形成是核心任务。”[2]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初步奠定师范生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基本教育观念,培养师范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优质后备教师资源的需求。

一、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改对后备教师资源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变革,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并未随着新课改而改变,而是严重滞后于新课程体系对后备教师资源的需求,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其在师范生培养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和其他课程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在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并未有实质的改观。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广泛地存在着“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学仍然采取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如果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不能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师范生培养需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必然成为一纸空谈。以课程的实施为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的实施应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实现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转变,学生学法的转变是以教师教法的转变为前提的,而师范生(后备教师资源)接受的仍然是简单、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致使师范生认为传统的“三中心”观点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范生未来的教育生涯。

(二)忽略甚至忽视公共教育学的实践性,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教育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学科,无论是一般原理的探讨,还是直接以改进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最终的指向都是面向实践的”[3],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实践,着重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反观当下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仍然沿袭理论教学第一的思想,造成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公共教育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反复强调教育学对师范生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未能真正体会:一方面,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师范生领悟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和其他专业必修课程相比,公共教育学课程变得更是可有可无,这种观点在理科师范生身上尤为明显。忽视公共教育学教学实践性的状况也与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公共教育学课程评价通常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强调以理论知识掌握为主的学业成绩的评定,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缺乏全面、综合地对师范生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素养的考核,缺乏对师范生参与教与学过程的评价,导致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为考试而学习”,“考试考什么学生就背什么”的严重倾向,从这种意义上说,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仍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与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性是不相吻合的。

(三)教师自身因素

大多数拥有高学历的高校教师自身缺乏中小学教学的实践经验,部分硕士、博士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表现为:第一,缺乏中小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对新课改的认识主要来自文字的介绍、理论的学习,总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因此很难胜任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第二,缺乏对师范生学习公共教育学课程意义的深入认识,指向性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事实上,绝大多数师范类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认识倾向是积极的,具有不同程度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通过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教师教育的认识,不乏有学生志于跨专业深造教育学专业的想法。但外界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众多质疑不仅使师范生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使担任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产生类似的困惑,这种困惑源于对新课改认识的不足,源于自身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的缺失。师生的双重困惑致使公共教育学课程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这种鸡肋效应使师生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见,教师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也是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这与新课改需求的高素质师资是相违背的。因此,针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建立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观,师范生的培养也应着重建立新课程的教学观。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应起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转变单一的课程传递和执行为课程创新和开发,转变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

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更新教学观念外,课程评价体系也需进行相应的转变。试想,如果仍坚持以考试作为评价师范生学习公共教育学课程效果的唯一标准,即仍坚持教学与评价相分离的做法,要求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适应新课改就是不现实的。教师应把师范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展示、论文写作等作为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依据教学方法的变化,对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做出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各有侧重,避免出现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师范生素质唯一标准的现象。

公共教育学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中小学的进校观摩、深入实践等方式,深入领悟新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模拟教学中,可以聘请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可以观看中小学优质课教学视频,组织交流与讨论,分析优质课教学必备要素等。事实上,关于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始终都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作者将结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践,重点介绍意在培养师范生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一)教育名著导读法

教育名著导读法是师范生掌握教育理论的重要方法,与传统讲授法不同的是,教育名著导读法更加注重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注重师范生能力的拓展。可以说,教育名著导读法是培养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第一,精心挑选教育名著。例如,教育学各个发展阶段的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是导读的重点,其中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最为典型。在公共教育学课程学习期间指导师范生重点阅读1-2部教育名著,注意引导师范生深入挖掘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第二,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记笔记是必须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注意指导师范生在读书时,选用适宜的读书笔记形式,学会做相应的记号;指导师范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思考的同时归纳,将心得体会或者疑问困惑及时记成文字,师生定期针对心得体会进行交流,针对疑问困惑进行讨论。通过读书记笔记的形式,有助于师范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师范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第三,鼓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建议引入“席明纳”的教学方式。“席明纳是一种教学方式,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在教授的指导下就某些专题展开探讨,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4],在研讨班中,学生将阅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向小组成员汇报,师生对研究报告进行交流讨论,畅所欲言,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对深入理解教育思想有更大的帮助。这是因为,学生不是在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听课,而是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师范生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四,撰写读书心得或教育小论文。阅读、读书笔记、交流讨论是读书心得或教育小论文的前期准备和积累,读书心得或教育小论文是前期积累后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教师在指导师范生撰写心得或小论文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强调创新点的挖掘,即不论字数的长短,着重在于“新”意。写作过程中创新点的挖掘有助于师范生问题意识、学术兴趣的培养,有助于研究能力的提高。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师范生职前训练教学基本技能的重要方法。进行模拟教学的师范生以讲课和说课为主要形式,其他学生则以听课和评课的形式参与,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模拟教学法的特点有:第一,进行模拟教学的1名师范生,对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牢固;第二,一对多的场景,角色的转换要求师范生具备良好、敏感的角色意识,不同角色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节省时间,增强实效;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形象地反映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参与的师范生及时查找不足和差距,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带来的问题。

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教学基本理论的前期积累,如果缺乏教学基本理论的支撑,学生根本不清楚讲课、说课、听课、评课的基本要求,模拟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第二,重视教师的指导,“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模拟教学很容易变成一场表演秀,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并未得到实质的改善,因此,教师在模拟教学法中还要充当同行专家、评委的角色,适时对师范生的模拟教学进行有的放矢地点评;第三,重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各项工作,包括前期的模拟教学准备和后期的模拟教学总结,准备和总结是模拟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缺乏前期的准备会导致编制的教学计划不符合规范,教学内容不熟悉,变“备”为“背”,达不到模拟教学的目的,缺乏后期的总结,则很难达到升华和提高。

(三)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讨论的方法进行相互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讨论教学法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第一,教师。在讨论教学法中,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无论在话题的选取、讨论的前期准备还是在讨论过程的引导以及讨论的后期总结等方面,教师都应全面掌控和把握;第二,师范生。讨论教学法对师范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有要求;第三,话题。并非所有的话题都适合讨论教学法,话题的选取应同时兼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话题本身也应适合讨论,例如,教育公平话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话题以及即时发生的教育热点问题等比较适宜展开讨论;第四,气氛。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跑题、冷场等极端的情况,因此,现场讨论气氛的营造也是讨论法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要素。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本身就是极富创新的过程。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局限在以上几种,依据具体的教学条件的差异,公共教育学教师应适时调整和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发挥公共教育学课程的示范性,引领师范生体会教与学的乐趣,而且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善也是颇为有益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教师素质等方面的改革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共教育学为师范生后续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的职能。

参考文献

[1]李帅军,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78.

[2]郑晓梅.意义建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2(5):18-22.

[3]柳海民,李伟言.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J].教育研究,2003(9):13-17.

[4]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6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114-03

*基金项目:文章系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TPACK框架下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重构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晨光(1975-),女,河北迁安人,硕士,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Abstract:The refor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requires that teacher education timely adjust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professional settings,curriculum structures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Because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the public pedagogy course bears the function of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ormal student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which public pedagogy course teaching fa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It's urgent to reform the teaching ideas,teaching methods,curriculum evaluation,teacher qualit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new curriculum for normal students'training.

Keywords:new curriculum;public pedagogy course;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