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艳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考古学概论”教学内容探索
张礼艳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
摘要: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普遍适用的教材、各高校各自的学术传统以及授课教师专业知识程度的差异,导致各个高校在“考古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千差万别。文章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重点教材《考古学概论》一书为教学参考书,针对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行探讨,以期在教学规范化和针对性教学上找到结合点。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公共考古;考古学概论;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的大学阶段教育中,大多数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为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考古学概论”课程作为必修课,考古专业的本科生则将“考古学概论”作为学科基础课。但实际上,虽然课程名称相同,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讲授方式应有所区分。考古专业本科生和历史专业本科生的考古学概论讲授方式应各有侧重。而具体到历史专业本科生,应进一步区分综合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在讲授方式上采取针对性的内容设计。然而,作为一门普遍开设的课程,规范化教学是“考古学概论”这门课程乃至考古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同时,随着教考分离方式的应用和历史专业本科生报考考古学专业研究生现象的增多,规范化教学也成为势在必行的要求。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普遍适用的教材、各高校各自的学术传统以及授课教师专业知识程度的差异,导致各个高校在“考古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千差万别。如何既能照顾到授课对象的差异,又能保证教学规范化,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讲授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考古学概论”课程不能回避的问题。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重点教材《考古学概论》[1]一书的出版,以及《考古学概论》教材研讨会的召开,为“考古学概论”这一课程的规范化教学奠定了基础。作者近年来从事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考古学概论”的教学工作,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重点教材《考古学概论》一书(下文简称马工程《考古学概论》)为教学参考书,针对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行探讨,以期在教学规范化和针对性教学上找到结合点。
彭长林先生曾撰文指出历史专业的考古学教学“既不能过于专业化,又不能失去考古学的特色,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研究成果,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历史研究中运用文献与考古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而具体到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的本科生,除了具有与一般院校历史专业学生的共同的特征之外,其特殊之处在于未来的就业上,绝大多数从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尤其是招收免费师范生的院校。
近年来,公共考古成为中国考古学界越来越重视的热点问题,“公共考古”又称“公众考古”。1972年,美国考古学家查尔斯·麦克基姆(Charles McGimsey)首次提出“公共考古学”的理念,提出“考古学与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元素之间通过协作方式保护历史资源的构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公共考古学所倡导的公众、政府和考古学家通过合作来保护历史资源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3]。罗泰先生(Lothar von Falkenhausen)在接受中国学者的访谈时提到,目前在中国实施公共考古学的实践方式之一是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考古夏令营,而关键问题“就是中学教师事先要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有所准备,比如让他们知道考古学是什么,和正在学习的其他内容有什么关系等”[4]。北京大学近年来面向全国的中学历史教师举办考古培训班正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罗泰先生认为这也正是目前在中国实践公共考古最需要的环节,目前中国的公共考古“在大学和老百姓之间还有一些缺环,中间最能起作用的就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老师,如果我们能够让他们传递考古知识,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尽管我们只接触一个中学老师,但这个老师面对的却是一个班级、甚至一所中学里的学生,这样的传递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4]。
可以说,提高中小学历史教师的考古学知识水平对于实践公共考古至关重要,而目前全国的中小学历史教师整体上对于考古学知识的掌握十分有限,甚至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上考古资料的解读尚且存在一定困难。前文提到的北京大学为中学历史教师举办的考古培训班固然对提高历史教师的考古学知识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这些中小学历史教师积累自身知识储备的本科教育阶段,考古学知识的传授同样也很关键。这些师范类院校的历史专业本科生绝大多数通过“考古学概论”这门课程第一次接触考古学,在一些学校中,“考古学概论”也是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唯一一门考古学课程。因此,师范类院校中“考古学概论”课程的设计和内容成为普及考古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其对提高整个社会对文物考古的正确认识及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深远意义,是实践公共考古的关键环节。
由于师范类院校主要的培养对象为师范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小学教师,因而在师范类院校中讲授“考古学概论”课程应注意与其将来的职业相结合。考虑到中小学教师是实践公共考古、传播考古学知识的生力军,师范类院校“考古学概论”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结合中学历史教材
目前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常常忽略授课对象的特殊性。“考古学概论”作为考古专业、历史专业均开设的课程,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应采取针对性。尤其对于师范类院校考古学概论的教学,由于授课对象将来将奔赴中小学教学一线,其求学期间关于考古学的知识储备,绝大多数来自于“考古学概论”的教学,因而有效地将考古学基本知识用一门课的时间传授给学生尤为重要。如果再考虑到学生将来的课堂教学,“考古学概论”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对现行的中小学历史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尽量在授课过程中传递给学生考古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在构建历史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取得了什么样新的认识。
(二)略讲程序性知识
在马工程《考古学概论》教材中,部分内容专门介绍考古工作的程序性要求,这些内容对于将来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考古学专业学生来讲,体现了学科要求的规范化,对于将来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且非常实用。但是对于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来讲,则显得内容过于专业,对于学生理解考古学这门学科的意义不是那么必要,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应省减这部分知识。
以马工程《考古学概论》“第二章田野考古”为例,该章共分四节,“第一节考古调查”和“第二节考古勘探”中,可以以图片的形式简要形象地介绍考古调查的形式、考古钻探的工具、布孔方法、土样辨识等,其中关于调查具体的程序和方法、调查和勘探资料的整理、具体土样的区别、物探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等可以省略。“第三节考古发掘”中,先结合图片介绍考古遗存的形成次序,便于学生理解发掘的原则,然后按照考古发掘的步骤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重点讲解,并强调田野发掘的基本原则。其中课题规划和申报、发掘前组织和准备、发掘工地的管理、资料整理的内容和考古报告的编写部分属于从事考古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必备的实用知识,不太适合在课堂上讲授给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可以省略。
(三)简要介绍自然科学方法
自然科学方法和技术在考古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是考古学走向科学化的标志,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马工程《考古学概论》中部分章节介绍了一些自然科学方法和技术,这些内容对于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本科生而言,只需大致了解即可,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没有必要详细讲解。以马工程《考古学概论》“第四章考古遗存分析”为例,本章共分三节,其中第三节自然遗存分析中,涉及到具体的体质人类学性别、年龄及其他方面鉴定方法,动物、植物、土壤和沉积物的具体分析,可以简要介绍。
(四)重点讲解考古学基础理论及现今的研究趋向
“考古学概论”作为历史专业学生了解考古学的基础课程,考古学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应该重点讲解。“第三章 分期与考古学文化”一章中,应重点讲考古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考古学文化,这些可以看作考古学研究最基础的理论方法;“第六章 古代社会研究”中第一节为聚落考古,中国考古学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转型期之后,聚落考古已经可以看作是目前的中国考古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方法,是进行社会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因而有必要重点介绍。同时,公共考古学目前不仅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整个社会关心和参与的内容,再加上上文提到的中小学教师是实践公共考古的关键环节,因而“第八章 遗址保护与公共考古学”应该详细介绍。
另外,马工程《考古学概论》中“第五章 环境、资源与经济研究”中的内容在以往文献记载中缺失或少见,是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第七章 思想文化研究”的内容是以往考古学研究中关注较少、目前正逐渐引起重视的方面,这两章内容可以根据各个院校的课时安排情况适当讲解。
在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考古学概论”课程的讲授中,为保证规范化教学,可以采用马工程《考古学概论》作为参考教材。然而,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差异,在教学内容上应作出调整,有所侧重。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学生将来绝大多数从事中小学历史教师工作,而中小学历史教师考古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对考古学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影响到公共考古的实践途径之一中小学生考古夏令营等活动的开展。因此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考古学概论”课程的讲授在内容上应注意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强调考古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在构建历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新认识、略讲程序性知识、简要介绍自然科学方法,重点讲解考古学基础理论——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等方法,以及现今考古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聚落考古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考古学等内容。
参考文献
[1]《考古学概论》编写组.考古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彭长林.历史专业考古学教学改革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5(2).
[3]魏峭巍.国外公共考古学研究现状综述[J].南方文物,2010(3).
[4]罗泰,曹峻,魏峭巍,等.中国公共考古的新思路——罗泰先生专访[J].东南文化,2016(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086-02
作者简介:张礼艳(1980,0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博士学位,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周考古。
Abstract:For the lack of generally applicable textbook,the different academic traditions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pert knowledge of teachers,the content of"Introduction of Archaeology"is different in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This paper is going to take the key textbook of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n Maxist Theory——Introduction of Archaeology,as teaching reference book.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history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normal college,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of Archaeology should be adjusted in order to find a perfect bonding site of normalized teaching and targeted teaching.
Keywords:normal college;public archaeology;introduction of archaeology;content of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