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斌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齐斌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摘要:“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造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应积极响应并为“中国制造2025”顺利实施推波助力。文章基于“中国制造2025”对技艺精湛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从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教师人才队伍等方面,探讨了高职教育如何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以保障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技艺精湛技能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
全球制造业正面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制造业在发展理念、制造模式、价值链拓展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为促进和保持本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德国和美国相继推出“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国家战略。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受到劳动力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制约日益严峻,产业转型升级引起的阵痛还在持续。鉴于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形势,为把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升级为制造业强国,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规划和行动纲领[1]。为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实现我国制造业升级发展,“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九大任务和五项重大工程,同时配备了八项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以确保九大任务及五大工程的顺利实施,详细内容可以参阅文献[1]。以人为本,人才培养是强国之基,“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中国制造2025”配备的八项政策之一,特别强调了人才培养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保障。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主力军,在职业教育探索之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需要各高职院校群策群力,深入探索,积极实践。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制定的技术背景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所呈现的智能制造技术的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式转变需要大量的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制造技能还需要一定的跨学科的信息处理技术,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高职院校要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修改和完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实施所采用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适时修改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各高职院校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项必要工作。面对制造业新的发展形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大量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把握现在及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方向,要深入先进制造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对技艺精湛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及企业对技艺精湛技能人才所应具有的各项技能素质的要求。据此,修改和完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能满足智能制造对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要注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强化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仍然过于强调专业的“专”,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环节设置及其学时分配等方面对专业的“专”的绝对倾斜。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驱动下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多学科门类的前沿领域。绝对突出“专”的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应该注重一专多精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使其立于专业并结合信息化处理等技术手段在系统设计、调试、维护等方面成为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高职”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要兼顾普适性和个性化。普适性要求高职院校要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对技艺精湛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时分配等方面要最低限度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个性化主要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在满足人才培养方案普适性要求的前提下,要尽最大限度地给予个性化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比如通过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导师制项目、校企合作培养项目等一系列个性化训练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由此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养成探究钻研精神,极大拓宽专业视野并能提升跨学科协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方案普适性的必要补充,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建设的必要保障。
再次,畅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通道,营造尊重技能型职业岗位的社会环境,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人能成才,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创造利于人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条件,才能更好的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或多或少体现出他们对自身高职学历及对未来职业前景不满意的一种消极反映。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不畅通,高职教育阶段缺少本科职业教育,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还未建立,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立交桥”尚未完全搭建,不少人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2]。希望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尽快畅通高职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型职业岗位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对未来技能型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发挥高职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为成为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而努力学习。
“中国制造2025”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培养更多的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而这体现出职业教育一定要切实加强学生实训、实践环节教育。鉴于高职院校自建实训中心耗资巨大,往往后续维护投入不足,设备升级改造困难,难以紧跟先进技术发展步伐。此外,还存在高职院校在建实训中心时,引进了当时的先进设备,但是缺乏对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套培训,造成对引进的高端设备技术消化困难,极端情形下使得引进的先进设备成为参观的摆设,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为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成为紧跟时代步伐的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需要重视高职院校实践环节教育,尽量将实训基地建立在技术先进的企业里面。工学结合培养模(可进一步延伸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实施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能极大地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不管是对待在先进企业里建立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还是对待与企业联合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始终是高职院校十分热心而企业往往比较冷淡。这里面原因很多,归结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满足高职院校实践培训目标的情况下企业无利可获或获利颇微。解决这对矛盾,光靠高职院校自身是解决不好的,这需要地方政府给出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比如在税收、企业评级等方面给以优惠。同时政府在给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明晰地方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应尽的社会义务,最终将优惠政策与应尽义务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下来。由此,可积极促进在实训基地建设、工学结合开展等方面的校企合作良性发展,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
高职院校师资水平强弱对能否培养出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内师资水平建设。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被引进到高职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教师在师资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这是非常可喜的一面。但是,应当注意到大部分硕士或博士多是由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就业,他们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在企业一线的实际工程经验。可以说,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具备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教师人才队伍的先决师资条件,但缺乏对现有师资进行长短期的系统培养规划和持续资源投入,难以将这些高学历师资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顺利实施,高职院校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教师人才队伍已是刻不容缓的重任。如何加强师资培训规划和投入,需要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总结成效经验并相互借鉴。
首先,以项目为载体凝聚校内师资,形成众多具有协作精神的科研技术团队。如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发展呈现爆炸式涌现,专业技术研究依靠单兵作战模式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有通过互相协作的科研团队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技术研究。高职院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以团队为主体尽量争取更多的校外项目(国家纵向、企业横向),同时在校内加大投入创造更多的校内项目。高职院校以项目培养师资,更要加强项目管理和考核,杜绝项目挂名不干事的现象,真正依托项目培育出众多具有协作精神的科研技术团队。
其次,创造更多教师去企业进修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多获得企业工程实践经验。教师进企业培训要制度化,针对不同的师资水平安排长短期的轮训规划。加强对进企业培训的教师定期进行量化考核,避免形成对企业培训教师学校不管企业不问的两不管现象。
再次,对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的教师人才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适当的倾斜政策,创造适当的破格条件,以此激励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专业技术的教师人才的涌现。
高等职业院校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己任,在为将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的征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承担重任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希望全国各高职院校能为更多更好地培养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而献计献策、交流合作,为“中国制造2025”扬帆起航推波助力!
参考文献
[1]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于志晶,刘海,岳金凤,等.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1):10-24.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046-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编号:(16BRK009);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与职业教育研究”编号:(15YJC880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齐斌(1978,01-),男,汉族,安徽固镇,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复杂系统控制理论、高职教育等。
Abstract:The"Made in China 2025"plan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e in our country.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 shoul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Made in China 2025"plan and mak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Based on the demand for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of"Made in China 2025"plan an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issue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it can train more and more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from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he perfe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the training of highly skilled composite personnel,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eachers'team and so on.
Keywords:Made in China 2025;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tech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