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价值观的深层解读

2016-03-19 11:02:12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民价值观道德

严 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杭州 310053)



习近平青年价值观的深层解读

严 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杭州 310053)

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推广到全社会。

习近平;青年;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扣子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为稳定的精神内核,反映了本民族的终极追求和普遍愿望,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在公民个人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价值准则。青年,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引领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践行者。广大青年学生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迫切需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上下功夫。

一、勤学:克服厌学态度,培养学习自觉和钻研精神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嘱咐同学们:“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成语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中国读书人求学的精神和态度。但是在当今中国部分青少年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的学习状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即前一阶段的勤学、苦读,升入大学阶段以后逐渐变得懒散、松懈。部分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虚拟世界不可自拔,出现了逃课、挂科、厌学等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青年未来的成长与成才。知识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生未来走上社会的“敲门砖”。大学阶段,大学生有一个良好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心无旁骛的钻研学习,不仅要努力学习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还需要刻苦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文化内涵,提升道德素质,才能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的知识海洋浩瀚辽阔,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有着光辉璀璨的科技发明与创造,“四大发明”饱含着中国古人的科技智慧,但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却导致中国与“第一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近代以来的被侵略、被奴役以及连年战乱的现状又导致了中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重要性。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必须努力学习物理、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学习吸收国内外自然科学领域的先进研究成果,时刻保持记录学习心得的好习惯,从而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行学术创作与创新,在学习和创新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发明和创造的实践,以“勤学”的态度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实力的进步和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坚力量。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首先就要积极学习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一方面学习中国5000年中国古代史,洋溢在灿烂而又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感受中华民族平凡中的伟大,从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中国近代史,沉浸在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蹂躏的屈辱史中,我们要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事实,从而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其次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我们要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脉络和基本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是我们现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理论。就目前来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更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最后还要学习和阅读大量的中外古今名著,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质。

只有下得苦功夫,才能求得真学问。勤学既要求我们“专攻”,即努力学习和扎实掌握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也要求我们“博览”,即文科生要涉猎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理科生要进行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学习。同时要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用勤学的态度践行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自觉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明辨:消解利己主义,培育集体主义和爱国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在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唯利是图”在侵蚀中华儿女优秀的精神品质,“注重眼前利益”正在取代我们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部分个体不是在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而是在为了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尔虞我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逐渐向“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低俗价值观转化,利己主义成为人们行为的最根本出发点。人既是社会中个体的存在,也是社会中群体的存在,“利己主义”虽然会给自己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从总体和长远的意义来看,无论是对自身的未来发展还是对社会的整体利益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消解利己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应尽之责,更是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而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青年一代消解利己主义的最重要的手段。

确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并不是拿集体的利益去取代个人的利益,只强调个人单纯的“牺牲”与“奉献”,而忽视对个人正当权益的保护,这种集体主义必然会导致社会出现一部分人在无私奉献,另一部分人只是在单纯地享乐的不公平的状态。“集体是个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集体利益也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源泉和保障。”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应当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的肯定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尽可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采取正当手段积极谋求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更好的维护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正当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社会利益的满足结合起来,能够在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自我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果断的放弃个人利益,否则集体的结构瘫痪了,个人的其他权益也必然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

维护作为中国人的形象。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个体的形象往往代表着集体的形象,爱国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上。中国人在国外的行为往往会被无限放大,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在移动互联网及时传播的功能下被全世界人民所审视,一个有钱群体逐渐增多的社会所表现出来的陋习和张狂的形象也在国外人的眼中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尽管旅游陋习只是个别现象,排着长队在世界各国疯狂“扫货”的中国人或许与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刻乱画的中国人不是同一拨,但是在外国人的选择性的眼光中,这些中国人的形象却共同构成了我们中国人的群体形象,有钱任性但又毫无修养,这一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国家形象的一种伤害。爱国就要爱护我们中国的形象,每一个身在国外的中华儿女的个体形象往往就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形象,有修养的行为是我们爱国的具体体现和维护。

“明辨”不止是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辨别是非对错,厘清集体主义与利己主义的辩证法则,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舍弃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作出正确判断与价值选择,培养爱国主义的理念情操,真正能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与危害祖国的行为作斗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世界充分认识到爱国、诚信、文明、友善的中国人形象。

三、修德:清除旧道德残余,提升道德素质和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深入转型期,旧道德价值体系虽已逐渐消解但“残余势力”尚未被彻底清除,新的道德文化体系也未完全确立,新旧道德体系之间的冲突使人们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转型期的道德困境,道德困境的产生严重影响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对青年来说,也陷入了这样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道德意识退化和诚信的缺失。在物质利益面前,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把金钱的多少看成自我职业生涯的选择以及衡量社会价值实现的判断标准。完成社会转型,实现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素质,对我们青年来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自觉。提升自我的道德文化素质,培育民族道德文化自觉,具体有以下两点要求:

养成道德文化自觉。实现自我的道德文化自觉,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要从小处着眼。这里的“小处”既是指在学校里能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不玩手机等电子设备、不交头接耳,将课堂当成自己求知的重要助力;做到诚信考试,不作弊、不抄袭,真正能够将考试当成检验自己所学、所思、所悟的杠杆;做到待人处事恭敬、谦卑、友善,能够和寝室室友、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能够尊敬师长,爱护校园;做到勤学苦读,勇于实践,不虚度光阴,将学习看成自己进步的源泉。同时在家庭和社会中也要自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自觉接受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做到尊敬、孝顺父母长辈,与邻里友好相处;做到遵守交通法规,不乱闯红灯;做到遵守市场秩序,诚信买卖,不欺诈;做到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二要从大处着力。这里的“大处”是指“爱国、爱党、遵纪、守法”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常怀一颗爱国心,为中国的崛起而骄傲,勇于与危害祖国的行径斗争,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而奋斗;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为我们带来今天幸福生活的恩情,尊党、爱党,敢于同诋毁中国共产党的行径作斗争,敢于向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自身贡献智慧和力量;时刻保持一颗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学法、守法、懂法,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增强道德认知能力。“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告诫我们的道理,一方面要求我们每天及时的不断的反省自己,对自己做的损人不利己之事或者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对自己所做的即利人又利己之事,在内心给予自我表扬,并能够始终恪守此做人准则。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通过不断的反省自身从而能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及时地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端正自身的人格品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只有“身正”才能得到他人的信服,才能真正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和帮助。同时反省自己,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的价值判断,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不做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事,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积极做一名守法、爱国的社会主义好公民。我们要清楚的了解,民族的道德文化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对我们提升自我道德修养至关重要,青年一代必须自觉学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增强自我的道德认知能力,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自觉践行“仁爱、诚信、友善、和谐”的价值观,养成道德文化自觉,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立足于发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基础之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缺乏道德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失去动因。” “修德”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青年一代确立“尊道德、守道德”的道德理想,树立“讲诚信、行友善”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笃实:摆脱服从意识,树立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公民意识既表现为民众对于政府公共权力的认可及监督, 又表现为民众对公共利益的自觉维护与积极参与。”我国政府积极肯定并维护公民的主体意识与社会参与意识,并为公民意识的实现提供了各种法律和现实上的保障,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公民主体意识还没有被充分的唤醒,可以说缺乏“主人翁”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臣民”思想,侵蚀了中国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服从意识”占据了“主体意识”的地位,至今中国人的深层心里仍存在着尊卑有序、贵贱有等的封建等级观念,体现在青年群体中即一切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成长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磨难的考验,心理极度脆弱。二是长久以来的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养成了中国青年“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式,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原本是对古代读书人苦心钻研学问的赞赏,现在却成了许多中国青少年死读书、不作为、不会为的写照。“勤学”和“笃实”做不到应有的协调与平衡。

树立社会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就我们青年一代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地认识公民意识的社会存在。“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所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包括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观、义务观;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和政治权力的诉求意识,是民主法治意识,是追求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意识, 是社会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39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都是作为社会主体的组成部分,青年是最朝气蓬勃、最有活力的公民代表,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这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和政府的引导与放权,还需要通过自我学习提高社会主体意识、自主地参与公共事物的管理以及自觉的监督政府的行为,敢于同政府举报和制止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谐、健康。第二,自觉地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更好的维护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正当利益,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社会利益的满足结合起来,能够在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自我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果断地舍弃个人利益。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心系国家、敢于同危害祖国的言行做斗争;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勇于揭露不诚信的市场行为(短斤缺两、使用假币、制假售假等);敢于制止不文明的社会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干一行爱一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发明创造,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待人友善、乐于助人、与邻里和睦相处并能够积极的调节邻里矛盾。

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精神层面的结晶,其得以实现的基础只能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中华儿女共同的实践努力。笃实观就是要求我们青年在实际行动中自觉树立“主人翁”的意识,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准则。

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区和深水区,国内国际领域的各种复杂矛盾层出不穷。其中,文化价值领域的冲突更为凸显。作为青年学生,没有理由对此熟视无睹。“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对于我们广大青年而言,我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关乎一个时代核心价值的质量和分量。正视现实,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态度努力学习与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并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蕴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引领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价值导向和指引。

[1] 习近平.青年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2] 周晓.市场经济视域下的集体主义再认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1)

[3] 杨红英.道德文化自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J].学术论坛,2013,(4)

[4] 纪政文.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探析[J].东岳论丛,2009,(3)

[5] 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Hangzhou, 310053,China)

(责任编辑:陈勇)

Profoundly Understanding Xi Jinping's Thought on Youth Values

Yan Song

(CollegeofPharmacy,Zhejia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The youth are the successors to the cause of socialism, so their value orientation determin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entire society. President Xi Jinping stresses that the youth should diligently acquire knowledge and strive for virtues and be earnest and down to earth and able 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starting today. They should internaliz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earnestly practice the value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values in society as a whole.

Xi Jinping; youth; core values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PXM2016_014203_000107)

严松(1988-),男,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师。

10.13585/j.cnki.gxfdyxk.2016.05.002

G641

A

1674-5337(2016)05-0007-05

猜你喜欢
公民价值观道德
论公民美育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