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字结构与韩语것字结构比较

2016-03-19 08:47:50
东方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心语谓词助词

王 晖

(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汉语“的”字结构与韩语것字结构比较

王 晖

(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汉语的“的”字结构与韩语的것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结构,但在语义、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字结构一般用于他指,것字结构还可以用于自指。“的”是结构助词,것是依存名词。“的”与韩语的属格助词의、定语词尾는等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语言结构生成和教学的角度看,都宜把“的”字结构视为定中型偏正结构省略中心语形成的。

“的”字结构;것字结构;比较;“的”字性质

汉语的”的”字结构和韩语的것字结构(것与它前边的词语共同构成的结构)在两种语言中,都是常用的结构。由于有较多的相似性,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以것字结构来不自觉地比附汉语的“的”字结构。这种比附有的是正迁移,有的却是负迁移。反过来说,中国学生学韩语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看以下几个例句:

①他爱吃辣的。

그는 매운 것을 잘 먹는다.

②沒吃的,也沒穿的。

먹을 것도 없고 입을 것도 없다.

③前边走着的是王老师。

*앞에서 걸어 가고 있는 것은 왕 선생님이다.

④*我们明天去的比较合适。

우리는 내일 가는 것이 비교적 바람직하다.

⑤最重要的是,毕业以后,我们能在一起工作

가장 중요한 것은 졸업한 후 우리는 같이 일을 할 수 있다.

⑥做得好。*你真是做得好的。

잘했다. 넌 정말 잘한 거야.

⑦贵国积极支持我国,这是我们忘不了的。

귀국은 우리 나라를 적극 지지해주었는데우리로서는 잊지 못할 것이다.

以上例句中,前边带*的都是不符合规范的。由此可见,“的”字结构和것字结构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在用法上也是有各自的一些特点的。

一、“的”字结构与것字结构的异同

下面,我们将结合韩国学生在运用“的”字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谈一谈“的”字结构与것字结构的同和异。为了使韩国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的”字结构的使用特点,我们以谈两者之异为主。

(一)汉语的“的”与韩语中相应成分之辨

首先要说明的是,“的”和것在汉语和韩语中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汉语学界一般把与“的”字结构有关的“的”定性为结构助词,韩语学界则一致把것定性为一种特殊的名词――依存名词(或不完全名词)。结构助词“的”的作用:一是作为定语的标志,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明两者是一种偏正关系;一是作为一个后附成分放在其他词语后,一起组成“的”字结构,其功能相当于一般名词。依存名词것的作用是与其前边的修饰语一起组成것字结构,起一般名词的作用,或置于谓词后使其名词化。从作用上看,“的”和것的第二种作用具有相当大的相似性,也是韩国学生容易把两者混淆的地方。

从汉韩翻译的角度看,第一种作用的“的”在名词或代词后表所属时,韩语译为属格助词의,如“我的书”(나의책);在谓词后时,则相当于各种定语语尾,如“好看的东西”(보기좋은물건)、“我在家的时候”(내가집에있을때),等等。这时候的“的”和것没有可比性。

因为第一种作用的“的”既和韩语的属格助词、定语语尾相当又不完全等同于它们,所以,韩国学生在用谓词性词语充当定语的时候,对要不要加“的”,有时就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要么是应该有的“的”没有,如“*我在家时候”“*我有一本很好书”;要么是不该有或不必有的“的”却加上,如“*我回宿舍的以后”“*他是我在中国的好的朋友”“我在书店买了一本新的书”,等等。当然,汉语中定语后加不加“的”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情况下必须加,如短语做定语的时候(我们班的敎室、很大的石头、去北京的留学生);有的情况下可加可不加(我们国家、我们的国家;新课本、新的课本;使用情况、使用的情况);有的情况下通常不加(我国、红花、感谢信)。加与不加涉及到语法、语义、语用甚至语音等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

而韩语的情况则简单得多,凡是谓词性词语做定语,一定要加上定语语尾,但名词或代词做定语表示领属关系时,有时也可以不加属格助词(우리나라-我们国家),这方面跟汉语非常接近。韩国学生对谓词性词语做定语时“的”的使用规则不甚了了,常常以母语的语法规则去比附,结果就产生了许多偏误。要掌握汉语“的”的使用规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笔者建议,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初级阶段时,遇到这种情况,宁可让学生先都加上“的”,因为初级阶段给学生讲语义、语用问题,学生接受起来十分困难。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再循序渐进地告诉他们“的”具体使用的各种限制条件更符合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

即使是“的”字结构中的“的”也不完全等同于것,而是相当于것字结构中的것及其前边的各种定语语尾或属格助词的结合,如“他看的是我的”(그가 보고 있는 것은 나의 것이다.)

(二)“的”字结构与것字结构的适用对象、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之辨

“的”字结构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特定的明显的感情色彩。像前边的例③中,“前边走着的”就可以指“王老师”,不含贬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表示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的人时,与相应的正式称呼相比,自称时可以作为谦称使用,他称时则带有一定的随便的、不太尊敬、不很庄重的色彩,如:教师―教书的、售货员―卖货的、清洁工人―扫大街的,但没有明显的贬义色彩;것字结构一般指事物不指人,指人时则往往带有较强的贬斥色彩,接近于咒骂,如:늙은것(老东西;老家伙)。也许是受母语中것这一用法的影响,韩国学生用“的”字结构指人时,显得有些谨慎,有时用一个“的”字结构很自然的情况,也硬给它加上一个相应的名词,如“坐在右边的人是中国学生”。实际上在这样的句子里,“坐在右边的”后名词“人”不出现显得更自然一些。有的句子的것字结构好像是指人,但实际上它并非指人,而是对整个谓语的强调,如例⑥所显示的那样,其中带*的部分译为“你做得真好”才符合句子原意。

(三)“的”字结构与것字结构的语义、语用功能就语义、语用功能来讲,处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的”字结构里“的”和것都具有名词化的功能,加在谓词性词语后面使它们不再具有陈述功能,而是具有了一般名词所具有的指称功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的”字结构在语义上一般指称人和物(其中的物包括具体的和抽象的物),而것字结构除了一般不指人以外,它既可以指物,也可以指称谓词性词语所表示的行为或性质状态本身。也就是说,它除了可以他指以外,还可以自指,而“的”字结构一般用于他指。像前边的①②③例中的“的”字结构指称的都是人或物;而像例④,如果不看相应的韩语句子,其中的“去的”在汉语里就会被理解为“去的人”,但根据相应的韩语句子的意思应该是“我们明天去比较合适”,汉语句子在此种情况下不能使用“的”字结构。再举一例,“我喜欢开车的,不喜欢修车的”一句,其中的“的”字结构在汉语里一般只能理解为“开车的人”(차를 운전하는 사람)和“修车的人”(차를 수리하는 사람 ),韩国学生如果以것字结构去直接对译的话,意思只能是“我喜欢开车,不喜欢修车”(나는 차를 운전하는 것을 좋아하고 수리하는 것을좋아하지않다.)简单地说,当由谓词性词语表示的事件本身被作为陈述或支配的对象时,汉语一般情况下是直接让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或宾语,不用“的”字结构,而것字结构则常常运用于这种场合里。韩国人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常常用“的”字结构去表达此种情况下的것字结构所表达的意思,很容易产生偏误。

不过,在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应该算是例外,那就是由谓词性词语加“的”组成的“的”字结构后边再加判断动词“是”强调后边宾语的情况,如例⑤。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用于强调的特殊格式,其中的“的”字加“是”类似于一种插入性的强调性成分。

还有一种令人感兴趣的情况,那就是当表示对未来事情的确信和肯定,或表示强烈的意志的时候,像例⑺所显示的那样,汉语常常可以在谓词充当的谓语中加上“(是)……的”这一强调格式,韩语中与此相应的是-ㄹ것이다(一般要出现)这一것字结构格式,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再如:我们是一定要统一祖国的(우리는꼭 조국을 통일시킬 것이다.)。不过,韩语中-ㄹ것이다格式还可以表示推测,如:저산너머는비가올것이다.(山那边要下雨。)汉语的“(是)……的”格式没有这样的用法。

二、“的”字结构的生成机制及其运用问题

(一)“的”字结构的生成机制

在进入正题之前,需要先把“省略”的概念理清一下。我们此处所说的“省略”是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的,不是吕叔湘所说的那种补上时只有一种可能的严格意义上的“省略”。

为了使留学生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的”字结构,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不妨把它看作是定中型偏正结构“省略”了后边名词性中心语而形成的结构(定+的〈+名词性中心语〉),这样,便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结构助词“的”的用法,避免把表示定中型修饰限制关系的“的”和“的”字结构的“的”看成两个作用不同的词,造成更大的困惑。朱德熙认为:“在许多情况下,用省略来解释十分牵强,甚至完全讲不通。”[1](P100)但是,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用“省略”来解释的,即使不能明确地补出来“省略”掉的名词性成分,但从语义上看,至少也可以说隐含着一个名词性成分,或者说是一种空语类。这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是说得通的。

笔者以为,从语言形式生成的角度讲,“的”字结构应该是在语义明确性的前提下适应语言经济性的需要而生成的。所以,把“的”字结构看作是定中型偏正结构“省略”了名词中心语而形成的结构是很自然的。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在一定的语境或上下文中,我们是能补出所“省略”的成分的。如“坐在第一排的[那位同学]请回答问题。”(老师在教室里说)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补出来以后有些啰嗦或不自然,有的则很难补出来。如朱德熙所说的两个典型例子,“我说的那个人是男的[ ]”,方括号中“省略”成分无疑是“人”,但补上以后非常不自然。再如“他笑他的[ ],与你什么相干?”,方括号里“省略”了什么则很难说[1]。有些不能省略则跟谓词(特别是动词)本身的配价性质有关。[2](P133-139)

在这里我们顺便说一下日语的相关情况,从语言对比的角度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汉语的 “的”的性质。日语里有一个助词の,一般用于名词性定语后边,修饰、限制后边的名词性中心语,如“わたいのほん”(我的书) 。为了语言的经济,在一定的语境下,也可以省略后边的中心语。在此种情况下,跟汉语的“的”的用法完全一样。の也可以用在一个句子后(谓词是基本形)使这个句子名词化,如“空港で両替するのを忘れました”(在飞机场忘了换钱),这又与韩语的것字结构十分类似。另外,日语的の(放在谓词的基本形后)还有类似于汉语“(是)……的”和韩语것字结构放在句子后边强调的用法,如“外国からの 留学生や研修生が 多いのです”(从外国来的留学生和研修生是很多的) 。在日语语法中,并没有把“省略”前后或处于不同位置中的の当作两个不同的东西去处理。这对我们处理“的”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运用“的”字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观察,除了上面第二部分我们指出的区别以外,凡是韩语中可以用것字结构指物(特别是具体的物)的,基本上都可以用“的”字结构表达,如例①②。其他情况,大致归纳如下:

1.“的”字结构所指的人或事物,一般须是由上文或语境显示的、不需要说明听话人也知道的已知的信息。如“小张买的衣服是紅的,我买的是黃的”“家里只有吃的,沒有玩的”。

2.“的”字结构虽然可以指物,但以指具体的物为常。像“条件、意见、办法、想法、看法、事情、情况”等抽象名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为使语言不显得重复或啰嗦,也可用“的”字结构所替代。如“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一)……(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这种情况一般见于书面语。

3.一般说来,“的”字结构具有限制、指别的作用,比如“大的”区别于“小的”,“做衣服的”指明不是“做鞋的”。如果由形容词性词语加“的”形成的格式不具有这种作用,只具有描写作用时,如“雄伟壮丽的(长城)”,省掉中心语就不能说。从偏正结构中的定语的意义类型看,限制性定语后的中心语省略,以“的”字结构的形式出现比较自由,可以出现在主语、宾语和定语的位置上;描写性定语后的中心语则很难省略,像这样的“的”字结构就通常只能出现在定语位置上。

4.“的”字结构常常出现在以判断动词“是”形成的判断句的主语、宾语位置上。这种判断句表示的是所属或存在,其中的主语或宾语常常用“的”字结构,这样可以使句子显得更简练。如“这辆车是我们公司的”“站在前面的是我女儿”“桌子上放着的是作业本”。在所指非常明确的情况下,主语、宾语可以同时出现“的”字结构,如“你的是你的,他的是他的,可不能混了”。

三、“的”字结构中“的”字性质

由于“的”本身的复杂性,汉语学界对“的”字结构中“的”字性质的确定,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

(一)“的”字的复杂性

通过与韩语的것字结构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的”字结构中的“的”确实不是一个单纯的成分:它在名词性词语后表示领属关系时,相当于韩语中的属格助词의加依存名词것(我的:나의것);它在谓词性词语后表示其他修饰或限制关系时,相当于韩语中定语语尾加依存名词것(短的:짧은것)。总的来看,不管它前面出现什么词语,加“的”以后就变成一个名词性单位。 就这一点来看,“的”的作用确实很像韩语的것。朱德熙认为“的”字结构中的“的”是一个“名词性单位的后附成分”[1] (P100),有一定道理。 也正因为如此,韩国学生学汉语时,常常把它简单地等同于것。不过,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那就是它表示它前边的词语是后边名词性中心语的定语的性质也是十分明显的(我的书、旅行的人、短的头发、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又跟韩语定语语尾相当。韩语的것本身只是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名词,它只能依存于它前边的词语,后边不可能有被它修饰或限制的名词性中心语。

(二)“的”字的教学策略

有鉴于此,我们觉得不能简单化地处理“的”字结构中“的”,从方便教学的角度看,笔者以为按如下的办法来处理或许更合适一些:“的”具有两重性,当“的”字结构处于主语、宾语位置时,“的”凸显的是它作为名词性单位的后附成分的功能,或者说它替代了它后边的名词性中心语,而表示它前边的词语为后边中心语的定语的功能随着中心语的省略而被隐藏;当“的”字结构处于定语位置时,因为“的”后有了名词性的成分(定语的中心语),它凸显的是表示它前边的词语为后边的中心语的定语的功能,而不再具有替代它后边的名词性中心语的功能。我们不赞成牵强地比附外语,把定中结构里的“的”处理为定语语尾或定语小句的引导词[3],或者简单地比附外语,把“的”字结构里的“的”处理为非独立名词或连接代词。科学研究可以百家争鸣,但教学要考虑可接受性。否则的话,只能带来混乱,对教学没有什么益处。

国内语法学界很多人承认主语、宾语位置上的“的”字结构,而不承认定语位置上的“的”字结构。也有不少人(如朱德熙等)承认定语位置上的“的”字结构,并认为其中的“的”和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字结构中的“的”的作用完全一样。后一种处理虽然可以保持理论上的一致性,但这样一来,就极易导致一个让人感到尴尬的结论的产生:很多词语(特别是短语)需要名词化以后才能做定语。这非常不符合人们的语感,从语言类型学上恐怕也很难找到同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极为牵强、难以让人信服的。我们的处理,可以说是吸纳以上两种处理法的合理部分而做出的一种融合。

从术语的角度讲,我们觉得还是不要把“的”叫作名词性单位的后附成分好,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的”是一个名词化的标记或名词性成分;也不能叫作定语语尾或定语小句引导词等。在没有更好的术语产生以前,还是笼统地称之为“结构助词”比较稳妥、合适一些。

“的”字结构和것字结构都可以指物,但“的”字结构还经常用于指人,指人时除了对人的某种职业或工作外,一般没有什么褒贬色彩;것字结构一般不用于指人,如果用于指人则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것字结构还常常用于指称动作行为或状态本身,“的”字结构除了某种强调结构以外,一般没有此种用法。我们不能简单化地比附其他语言来处理“的”字结构中的“的”。它具有两重性:使其前边的词语与它一起组成一种名词性的结构;表示其前边的词语是其后边的名词性中心语的定语。

[1] 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 陆俭明等.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石定栩.名词化、名物化与“的”字结构[A].中国语言学论丛(第三辑)[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潘文竹

The Comparison of "De" Structure of Chinese and "Ged" Structure of Korean

WANG Hui
(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

The "de"( 的 )structure of Chinese and the "ged" (것) structure of Korean are noun structures, but in semantics and functional areas they have differences. The "de"( 的 )structure is often used in reference to others while the "ged" (것)structure can also be used in self reference. "de"( 的 )is the structural particle while "ged" (것) is a dependent noun. "de"( 的 )has a certain corresponding relation with "eui" (의) of the Korean genitive particle , "neun" (는) of the attributive suffi x. From the source and from the teaching perspective, the "de"( 的 )structure should be seen as the structure that the attributive structure forms after it omits the headword.

"de"( 的 )structure; "ged" (것) structure; comparison

H146/H195

A

1005-7110(2016)04-0112-05

2016-06-04

王晖(1963-),男,山东临朐人,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心语谓词助词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日语中的“强调”表达研究——以助词为中心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现代哲学(2020年5期)2020-11-30 17:00:36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西夏研究(2020年2期)2020-06-01 05:19:12
转折副词“却”在单句中连接状语中心语的特点和功能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长江丛刊(2018年6期)2018-11-14 16:42:08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生成语法框架下并列结构的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