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美春,李文瑞
(1.赣南师范大学 学工处;2.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思想政治研究·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实现路径*
魏美春1,李文瑞2
(1.赣南师范大学 学工处;2.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疑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战略性工程。但是,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中存在着经费支持不足、学生认同度较低、培育队伍比较单一等诸多的现实问题。突破这些问题应当发挥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新媒体等方面的作用,构建起高校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重要职能的高校,应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正确导向,正视高校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寻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路径,从而求得实效长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高度概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素材,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然而,经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比较低
高校在大学生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外化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然而,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依然比较低,这成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当前90后、00后年轻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的认识、接受和自觉践行有较大难度。”[2]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近半数学生不能很清楚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和现实意义,有些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些“高大上”,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抵触心理,特别是“随着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认同意识淡薄。”[3]此外,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采用简单的考试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侧重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内涵的教育,而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真正的价值追求进行引导和教育,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没有达到行动上的自觉和认同。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条件保障缺乏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必须以坚实的物质保障作为后盾。但是,部分高校在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条件保障。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一是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没有设立专项工作经费,为降低运行成本,甚至只是将教育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教育过程流于形式。二是部分高校缺乏相关的硬件设施,比如在常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能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设备,使整个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整个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普遍存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在对几所高校的访问中发现,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近一半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采取课堂灌输和校园文化活动的传统方式,而运用新媒体、社会实践、慕课、网络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开展教育活动少之又少。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渠道,占60.5%; 其次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占38. 8%;而网络媒体和其它占 21.7%。”[4]这显然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不相吻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少数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严重偏差,比如仅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某一门课程,在教育对象上主要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为主,没有在大学生中实现全覆盖教育。这些都深刻地反映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队伍不够整齐
调研发现,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出现队伍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只是将相关活动交由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干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使整个教育活动缺乏深层次的考量,不能很好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部分高校选派的教育队伍参差不齐,比如有些教育干部年龄偏大,身心素质较弱,专业基础较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讲解不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三是部分高校对教育队伍管理不严,没有将整个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纳入考核,出现了部分教育人员应付了事,消极作为,不积极对待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和基础是认知认同。”[5]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与高校自身认识不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一,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织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形式缺内容,部分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重点放在对外宣传、氛围营造以及工作流程上,而忽视具体内容以及如何确保教育实效等问题上。其二,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监管者,存在思想放松、麻痹大意的问题,认为只要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就一定可以取得效果,放松了对教育过程的监管。其三,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者,存在着重阶段性、缺乏持续性的问题。遇到上级部门的检查、重大节日或者是授课内容有所涉及才会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教育和宣传,而没有持久的教育机制。其四,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他们当中部分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存在先入为主的思维观念,造成思想上的放松,这也是高校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中的重要障碍。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不健全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取得好效果,与其机制密不可分。高校之所以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机制不够健全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是部分高校缺乏健全的领导机制,甚至有些高校将这项工作直接推给了学校的学工、思政部门,没有从学校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的组织,导致缺乏合力和后劲不足的现实问题。二是部分高校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没有相关的制度约束,也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导致教育效果得不到保证。三是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后勤服务保障,制约着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大学生开展相关活动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考核不严格
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对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正向促进作用。部分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评价考核不力的问题。一方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只是就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调查,而对于整个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管理、上级文件及其学校相关举措的落实缺乏考核和监督,评价考核依然是单一性的,而不是全方位的。另一方面,在评价考核上缺乏针对性,对考核的效果不能有效运用。比如,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考核上依然采用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和内容进行考评,没有突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考核结果的处理上,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四)大学生深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
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既有内部机制的影响,也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当前,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已处于较完全的开放状态,多元文化思潮的交汇对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从国际环境来看,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各种途径将西方所谓的人权、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干预,加之大学生对多元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较弱,必然造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障碍。从国内环境来看,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个人至上、功利为重、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制约着整体的教育效果。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来看,当前已步入网络时代,特别是微媒体的应用无时无刻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网络文化中的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网络诈骗、劣性非主流文化等,对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价值立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困境。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大学生吃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髓,也就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前提。”[6]因此,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头脑的“三进”工作。首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内容的教育,将这八个字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将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讲解透彻。其次,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要从十八大的战略高度,对大学生进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刻讲解,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教育和引导,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再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要从历史和现实维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最后,在形势与政策课,其它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中要从国际视野和国内发展的视角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实现全覆盖,在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融入丰富多彩的主流校园文化
高校主流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渲染作用,“校园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牵涉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7]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主流校园文化的预期目标。其一,高校要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景观,比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以板报的形式放到学生常见的地方,通过校园文化景观、教室板报、寝室文化设计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等活动中,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培养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三,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大学制度文化,尤其是在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中融入,形成贯穿于学校办学传统和制度层面上的校园制度文化。其四,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和社团文化,成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网络宣传组织和学生社团,积极利用飞信、博客、QQ群、微信圈、班级微博、APP展示等新媒体技术和多元的大学生社团文化,扩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三)同步渗透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互动的“统一体”。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步渗透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形成积极的精神风貌、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道德风尚,进而推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两个结合”,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立足岗位和实际,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举办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中华古典音乐会、 “校园汉字听写大赛”、中华美文诵读大赛、最美校园人物评选等活动,使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的最佳境界。
(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锤炼作用。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强化教育的效果。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知识、奉献社会、锤炼品格。一是要依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专业考察、学习雷锋月活动、志愿者节日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理论层面的知识,一言一行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二是高校要开设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程,以实践课程的形式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确认和固化,确保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三是要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要发挥学校和社会的两种力量,产生学校和社会两个“大圈效应”,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高校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学校要加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投入力度,为确保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三是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队伍建设,充实队伍力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四是要制定完善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及其规章制度,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长效作用。五是要形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联动机制,形成学校管理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后勤保障队伍、学生群体一盘棋的格局,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每个环节职责明确、责任到位,真正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
[1] 杨雪梅,等.三个倡导塑造时代精神气质[N].人民日报,2012-11-11(1).
[2] 李斌.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问题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5):40-41.
[3] 陈延斌,周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16-17.
[4] 邓若伊,蒋忠波.网络传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基于五省市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9):174-175.
[5] 印亚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4,(10):113-114.
[6] 冯秀军,王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学与研究,2014,(8):67-68.
[7] 陈大勇,刘清才.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16-117.
责任编辑:侯伟浩
Theor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Problems and Its Realization Path
WEI Meichun1, LI Wenrui2
(1.TheDepartmentofStudent'sAffairs,GannanNormalUniversity;2.JiangxiCollegeofAppliedTechnology,Ganzhou341000,China)
College students as a national valuable human resources, and its values with strong plasticity.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no doubt, is the "khalid ents" strategic pro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such as insufficient funds to support, comparison to single students less esteemed, cultivating and so on many of the real bottleneck,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network classroom teaching, campus culture and social practice role in aspects of new media, build u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path
2015-11-20
10.13698/j.cnki.cn36-1346/c.2016.05.027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魏美春( 1971-),男,江西安远人,赣南师范大学学工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李文瑞(1989-),男,甘肃陇南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校德育。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1010.1034.014.html
G641
A
1004-8332(2016)04-01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