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学”协同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研究——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

2016-03-19 05:05谢本亮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赣南专业学位硕士

谢本亮,陈 勃

(赣南师范大学 a.研究生院;b.校长办公室,江西 赣州 341000)



·教育理论与实践·

“大学—中学”协同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研究
——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

谢本亮a,陈 勃b

(赣南师范大学 a.研究生院;b.校长办公室,江西 赣州 341000)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硕士培养的核心和专业特性体现。当前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认识不到位、培养模式学术化倾向较严重、导师及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实践指导能力普遍不足、中小学校参与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大学—中学”如何围绕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性教学开展、三导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育研究和招生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协同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协同培养;模式创新

教育硕士学位是一种具有教师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1]1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2]我国于1996年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09年开始进行全日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教育硕士)的培养,招生对象以应届本科生为主,学习方式是集中在校学习,同时授予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学历证书(双证)。2009年至今,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全国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的院校有139余所,在校生规模达57 372人。[1]2教育部关于专业硕士培养强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3]要求“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结合。创新建设模式,构建长效机制。”[4]但是,教育硕士培养仍存在认识不到位、培养模式学术化倾向较严重、导师及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实践指导能力普遍不足、中小学校参与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本文以教育硕士培养高校——赣南师范大学为例,分析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培养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为导向,以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出新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

一、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育学硕士存在趋同,出现了学术化倾向

由于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特殊性认识不足,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偏重于教育理论而缺乏对基础教育实践的关注,忽视了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性、应用性等要求,[5]缺少贴近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研究方面的课程、讲座和案例,缺少实践指导类课程,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2.教育硕士导师及实践课任课教师满足不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数剧增的现实要求

目前,教育硕士导师多数为学术型导师兼任,导师学术化现象严重,教育素养及教育实践指导能力普遍不足。具有基础教育(或教育)学科背景或从事基础教育研究,能胜任教育硕士实践类课程教学、基础教育实践指导及面向基础教育研究的指导的老(导)师人数较少。

3.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因职责不同,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开展不是中小学校应有的责任,中小学校和老师参与教育硕士培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学要选择和联系中小学校作为教育硕士的教育实践基地存在现实困难,愿意接受研究生实习一年或一个学期的优质学校较少。教育硕士顶岗实习因缺乏政策支持也较难实施。中小学校骨干教师因学校工作的不支持、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大等原因,不愿意或积极性不高指导教育硕士教育实践,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高校与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育硕士的体制机制还有待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完善。

以上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既有高校对教育硕士专业性属性认识不清的因素,也有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和评价标准缺失的因素,还有中小学校承担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主体责任的国家政策要求和相应措施不明确。基于这些原因和对问题的解决,作为地方高校的赣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二、以实践取向引领教育硕士协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赣南师范大学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市,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地方高校,2009年获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目前,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领域有16个,涵盖了基础教育所有学科。现有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校生556人。赣南师范大学立足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以教育部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大学—中学”合作为途径,以教育实践为重点,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师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围绕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及其具体化的专业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掌握,出台相关教学制度,对生源组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实践、师资交流、导师遴选、技能提高、毕业就业等教育内容和培养环节进行改革,构建了“大学—中学”协同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新模式。

1.突显实践能力培养,“大学—中学”协同制定和实施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基于地方师范院校特点,以教育部系列文件为指导,做好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为“能站稳讲台、能带好班级、能搞好研究、能扎根基层”,并制定培养方案。一是课程模块化。设置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模块,开设了《教育学科案例编写》《微格教学》《教师素养与技能专题》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二是构建了 “369”教育硕士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大学—中学”协同实施教育硕士实践教学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和九个实践项目,突出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369”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具体为三个阶段:生手阶段、熟手阶段、能手阶段;六个环节:见习环节、选题环节、实习环节、教研环节、竞赛环节、论文环节;“九个一”工程:深入一所学校、熟悉一个班级、学习一名优秀老师、收集整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教学)案例、制定一个班主任专项工作计划、设计一个具有特色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提交一份合格的基础教育实践调研报告、获得一次教学技能竞赛单项奖、撰写一篇反映基础教育特色的毕业论文;三是明确学习内容与考核标准。“九个一”工程都明确了目标(目的)、内容和环节要求、考核评价标准、实施时间与工作安排。“369”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地域针对性强、内容具体,又可操作。作为《基于地域优势文化和专业特色的扎根基层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主要内容,2015年获江西省“第十四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2.“大学—中学”协同探索教育硕士实习新方式,提高实习成效

根据教育实习“九个一”工程内容和实习时间不少于一年的要求,创制新的《教育硕士实习手册》,从实践标准角度对“九个一”工程及其每个环节提出规范要求,提高实习的绩效,并凸显实践导师的指导作用。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实施教育硕士实习实践改革。改进实习方式,一是推进“在岗职业融入式”实习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提高实践锻炼效果,促进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提升;二是推进“1+1”的同伴互助研习模式。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与寒暑假“小学期班”教育硕士结成对子,共同学习、研讨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合作研究;三是加强教育硕士实践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硕士见习手册》和《教育硕士实习手册》中,落实于教学技能竞赛和考评中。考核要求体现在《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见习工作暂行办法》《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工作暂行办法》,学校规定教育硕士必须完成教育见习、实习全部内容,并通过教学技能竞赛,实践教学考核才合格。

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成为“大学—中学”协同培养平台与合作纽带

“大学—中学”共同建设实践基地。赣南师范大学与江西省内赣州一中、赣州三中、赣州中学、赣州四中、赣南师院附中等10余所省级重点中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已建成教育硕士省级创新示范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进一步发挥省级创新基地示范作用,探索实践基地运行有效机制。立足于创新基地与合作导师共同开展教育硕士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程建设、案例教学、教育调查、课堂观摩、毕业论文研究等。通过从实习基地学校选聘骨干教师担任教育硕士合作导师,联合开展导师培训、教学竞赛、基础教育研究,解决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等举措,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成共赢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既保障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全天候专业实践,又支持了教育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实习基地学校与大学共同成为了教育硕士培养的双主体。

4.“大学—中学”协同举办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技能训练常态化

“大学—中学”协同举办教育硕士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构建“赛学制”新模式,提高教育硕士的教学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在每年下半年,大学与中学联合举办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竞赛,竞赛时间为一个月。教学竞赛是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育实践培养环节,教育硕士在三年学制内每年必须参加,竞赛优胜者及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竞赛结果记入学业档案。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五届竞赛。教学竞赛内容为教学设计、教案编写、课制作、说课、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真实课堂上课等。竞赛课程内容由中学指定,竞赛评委7~9人全部由中学优秀教师担任,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复赛在大学举行,决赛在中学真实课堂举行,评委现场给分,并赛后点评。通过竞赛,大学层面上检验了“369”实践体系运行效果,评价了学生实践能力,加强了与中学的合作;教育硕士层面上熟悉了中学真实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基本行为要求,体验了具体教学过程及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提升了教学技能,增强了教育见习与实习的自觉性;导师层面上通过全程参与和观摩增进了对中学课堂的了解和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及与合作导师的沟通。同时,中学也能通过承办教学竞赛选拔教育硕士毕业生到中学任教,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中学真实课堂教学竞赛既体现了教育硕士专业性特点,又达到了“大学—中学”合作双方互赢的目的。中学骨干教师集体对教育硕士教学能力的评价和教学反思的引导,“以赛促学、以赛检学、以赛评学”机制的有效构建,形成了赣南师范大学独具特色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赛学制”,深受教育硕士和中学的欢迎,也较好解决了教育硕士教育见习及实习的问题、大学导师对基础教育不深入了解的问题。

5.改革教育硕士学业与学位论文考核与评价方法,“大学—中学”协同保证学位质量

一是制定科学的教育硕士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推出“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培养过程信息,修正培养方案;二是出台教育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包括传统学位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观察研究报告、教育案例研究报告、教学设计等)标准及评价指标,规范学位论文各环节,强调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教育问题导向;三是加强毕业论文过程指导,严把质量关。毕业论文的开题、指导和答辩实行“学科教学专业教师+教育学理论教师+中学合作教师”组成的“三导师”团队制,大学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送校外双盲审,双盲审未通过的教育硕士,做延期毕业处理,对其导师做停止招生1年或限制招生名额的处理。

6.加强导师队伍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能力建设,保障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

一是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加强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专业教师的培养及引进,建设优秀实践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二是严把导师遴选关,实行导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在导师遴选时,明确大学教师要有基础教育相关的课题和研究成果,愿意投身基础教育事业。中小学校合作导师应具备高级职称,或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每年暑期学校都要组织新上岗导师和中学合作导师进行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导师交流研讨、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省内外中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聘请基础教育一线领军人物担任实践类课程主讲教师;三是加强导师考评。大学规定教育硕士导师每学期到中小学听课不少于5次。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变导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导师岗位聘任制。实行3年为一个聘期的聘期考核制度以及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四是引入有效激励机制,学校有效利用人事分配、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政策,进一步促进导师队伍教学实践能力建设。

7.以实践能力为取向,改革教育硕士招生选拔制度

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拓宽教育硕士招生优秀生源渠道,推进教育硕士“小学期班”(一年分四个阶段,寒、暑假上课、其它二段时间开展教育实习、调研、自学和完成作业)学习模式改革,为中小学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创造条件。教育硕士“小学期班”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培养环节、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与全日制在校生相同的前提下,其学习方式和实践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学习时间为寒暑假集中授课,其余时间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学校对自主学习课程进行考核,自主学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二是结合在职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有所欠缺的特点,对“小学期班”教育硕士的课程学时做了相应调整,减少素质教育课程板块学时,并将“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这门课程调整为专业必修课程,加强在职教师教育统计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三是见习、实习结合本职工作在合作导师指导下完成,并按要求参加考核。同时,加强复试过程中对考生中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考生在复试时除了专业笔试外,必须通过面试、说课等旨在考察考生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通过对教育硕士招生以实践能力为取向的复试考核,保证了教育硕士的生源质量。

三、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实施成效及发展思路

1.实施成效

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近两年,教育硕士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表彰和奖励。5名教育硕士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16项,其中化学一等奖4项,英语一等奖1项、语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4项;教育硕士获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专项资金项目18项,占我校研究生同期立项总数的47%;教育硕士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2015年学位论文全部送往省外211大学双盲审,校外评审优秀率达22.8%,论文答辩通过率超过95%。

自2012年以来,报考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人数连续4年超过900人,第一志愿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录取率保持在87%以上。教育硕士毕业后能扎根基层促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毕业教育硕士就业率均超过96%。其中有80%的教育硕士毕业生扎根基层中小学教育事业。教育硕士扎根基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高尚的教师品格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升了以赣南地区为主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2.发展思路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硕士培养的核心和高校的主要任务,任务的有效完成需要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实践体系的改革,需要基础教育行业的紧密合作。改革的方向有多种,其中,赣南师范大学探索建立的“大学—中学”协同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新模式,较好实现了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项系统工程,日已形成的有效培养模式也需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进行创新,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完善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技能训练各环节和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中学”合作培养教育硕士的长效机制,完善面向基础教育行业的教育硕士实践能力评价机制。

[1] 中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网.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概况[EB/OL].http://www.edm.edu.cn//viewnews.jspid=41.

[2]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EB/OL].(2009-05-20)[2013-05-05].http://yz.chsi.com.cn/kyzx/zyss/200905/20090520/94572569.html.

[3]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G].教研[2013]3号.

[4]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G].教研[2015]1号.

[5] 李子江.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5):62-66.

责任编辑:吴旻

A Practice-based Study on the U-S Cooperative Model of Cultivating the Master of Education——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E Benliang, CHEN Bo

(a.SchoolofGraduate;b.OfficeofHeadmaster's,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al abilities is the core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of cultivating the master of education (short by Ed. M.) .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its current problems and relevant reasons, such as the lack of the awareness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abilities, the cultivating model tend to be academic, tutors and relevant teachers lack of practical instruction abilities, primary ad middle schools have little enthusiasm in the cultivation of Ed. M.'s practical abilities etc. Wtih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 cas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novate the education model and cooperative cultivate Ed.M.'s practical abilities by introducing the U-S Cooperative Model and its connections with making training program for Ed.M., pira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rio-tutor team,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and practicing base,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formation of enrollment etc.

master of education (Ed.M.); practical abiliti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l innovation

2016-07-29

10.13698/j.cnki.cn36-1346/c.2016.05.022 基金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YJG-2012-088);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研究课题(教指委教科立(2015)018号)

谢本亮(1964-),男,江西于都人,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陈勃(1966-),男,江西南昌人,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1010.1025.010.html

G643

A

1004-8332(2016)05-0112-04

猜你喜欢
赣南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