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强, 高一滴, 刘晓颖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高等农业院校烟草化学教学方法探析
李 强, 高一滴, 刘晓颖*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针对烟草专业本科生的特点,以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分别分析和列举了兴趣激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知识点串联教学法、典型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教学法6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相关教学法可以促进烟草专业本科生更好地掌握烟草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烟草化学成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同时增强了烟草专业本科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烟草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烟草化学;本科生;课程;教学方法
烟草化学是研究烟草及其制品以及烟气中化学成分的组成、性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烟叶品质关系的科学[1]。烟草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是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连接烟草农业生产和工业加工的重要学科[2]。卷烟企业对于烟叶品质的需求一般也具体到对烟叶化学成分的需求[3]。目前烟草行业处于内涵发展期,从对量的追求逐渐变为对质的提升,因而对烟草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新进人才烟草化学基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好烟草化学对于学生就业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意义重大,而要教好这门课,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知识传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4年的烟草化学课堂实践,归纳并更新了烟草化学的教学方法。
烟草化学在湖南农业大学的烟草专业设置中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此之前,学生并未在课堂上接触过烟草的专业知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再由相关问题切入到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上来。例如笔者在讲授绪论时,首先讲了烟草的种植历史以及一些趣事,当讲到我国烟草种植布局时,首先展示出一张隐去图名的我国年均降雨量的等值线图,让学生辨识,经过观察讨论,学生基本都能准确辨识出来,由此很多学生获得一定自信。紧接着笔者又展示出一张包含“胡焕庸线”的简略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辨识,大部分学生就不能正确回答了,但仍然起到了激发思考和调动讨论热情的效果,然后为学生讲解正确答案,特别强调了“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规律以及降雨量特征。当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时,笔者又展示出一张隐去图名的中国烟草种植分区图,并将该图和前面两幅图展示在一个幻灯片上,使学生对比,并回答几张图的共同特点,学生踊跃回答,气氛十分热烈。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告诉学生烟草种植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虽然干旱半干旱地区烟草可以完成其生命历程,但所产的烟叶化学成分不协调,综合品质差,从而过渡到烟草化学的内容,并采用动画的形式将我国五大烟区生动地展现出来,大致介绍了不同烟区烟草的主要化学成分特点。在教学中时常使用此类方法,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烟草化学的书本上都是大段的文字,缺少精美图片和动画,不利于学生记忆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在备课时通过网上下载、自己制作等手段获取一些精美图片,穿插放置在教学幻灯片中。如在讲授烟草生物碱时,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一张打顶后不同部位烟叶烟碱含量的分布规律图,并制作了一张烟草打顶前烟叶烟碱含量分布规律图,同时绘制了一张叶片中烟碱含量的等值线图,直观地讲述了烟草烟碱含量的分布规律,并简要介绍相关规律的形成原因。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对烟碱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得到大幅提高。此外利用历史资料数据展示GIS技术绘制了我国主要烟区烟草烟碱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直观地反映了烟草烟碱含量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与此同时,要十分注重理论的精讲,避免大而化之和“填鸭式”教学。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强记忆学习的积极性有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法在其他相关内容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优化。
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书本上的分散讲解不便于学生记忆,且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烟草化学知识体系。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知识点串联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将相关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单独的知识模块,便于学生记忆。例如笔者在讲到烟叶K含量的时候,就外延到K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而引出烟叶燃烧性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到烟叶燃烧性的影响因素,从而引出烟叶Cl、S、Ca、Mg含量的相关知识点,再从矿质元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讲授S、Cl、Ca、Mg对烟叶K含量的影响,从而以K含量为串联点,把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激发学生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意识。又如笔者在讲到烟草生物碱的时候,自然过渡到烟叶生物碱的影响因素,着重讲解施肥和打顶对于烟碱含量的影响,从而又引出打顶和施肥对于烟叶K含量、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打顶措施和改进施肥技术调控烟叶烟碱和K含量的技术手段。通过知识点串联的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点构建成为若干知识模块,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同时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串联。
在讲授烟叶化学成分和烟叶质量关系的时候,除了完成书本的知识传授,还列举了一些典型案例。比如笔者在讲授烟叶K含量、K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K含量与烟叶品质关系时,首先以笔者2010年发表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的一篇文章作为依据,指出我国的烟叶K含量偏低的现状,以及与国外优质产烟国K含量的差距,进而以笔者2015年发表于《中国烟草科学》的文章为例,指出云南烟叶K含量偏低且近10年来提高甚微,以及较高烟叶K含量可以促进烤烟香气物质积累的事实,最后说明卷烟工业企业对于我国烟叶K含量的需求,从而强调烤烟K含量对于烟叶品质的重要影响以及提高烟叶K含量的重要性。又如在讲授烟叶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关系时,以湖南农业大学邓小华教授发表在《中国烟草学报》的2篇文章为例[4-5],讲述了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关系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同时还介绍了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通过采用身边教师发表的文章作为典型案例开展教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部分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工作。部分教学内容利用典型案例教学法既直观又形象,可以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烟草化学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知识,这对于行业的要求而言远远不够。为了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烟草化学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烟草化学知识对烟叶质量进行评价,有必要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增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正在进行文山烟叶风格定位研究,从中分出子课题“文山烟叶化学成分模糊综合评价”,让3位有一定数学功底且兴趣浓厚的学生参与完成。学生加深了对烟叶化学成分的理解,如不同化学指标对烟叶质量的影响及各指标权重,还有各化学指标的最佳范围,并
且掌握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同时从该项目中分出另外一个子课题“氮肥用量及形态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让4位学生合作完成,加深了学生对栽培技术对于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检测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在课题完成后,组织2组学生给班级其他学生(其他学生在相关教师的带领下也做了类似的课题)做专题介绍,分享知识与经验。实践证明:运用此教学方法能大大激发学生对烟草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烟草化学指标的理解,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运用较多,在本科教学中运用相对较少。笔者借鉴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形式、情景设置、选题,尝试在烟草化学的教学中应用课堂讨论教学法。笔者利用学校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的机会,结合大学生创新课题,让学生自行组成6组5~6人的项目申报小组,开展项目预申报工作。在与笔者沟通后,各分组选好题,撰写项目申报书,在课堂上模拟申报答辩,设置汇报环节5 min、答辩环节15 min,让其他学生在台下观摩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反响热烈,讨论效果十分好。到大学生创新课题正式申报时,各项目小组均答辩自如,经学校评审,笔者所带班级有2个项目顺利立项,打破了以往1个班级最多立1个项目的记录。此次讨论教学实践取得圆满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利用这一环节。
综合考虑烟草化学的教学特点,笔者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构建完整烟草知识体系为核心目标,旨在为行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针对烟草专业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教学中以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分别对兴趣激发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知识点串联教学法、典型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6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举例介绍,既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兼顾了烟草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最终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4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这6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烟草专业本科生更好、更轻松地掌握烟草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增强了烟草专业本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了新形势下烟草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1] 肖协忠,李德臣,郭承芳,等. 烟草化学[M].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2.
[2] 韩富根.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5.
[3] 王彦亭, 谢剑平, 李志宏.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28-35.
[4] 邓小华,周清明,周冀衡,等.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3):17-22.
[5] 邓小华,周冀衡,陈新联,等.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2):1-8.
Teaching Method of Tobacco Chemistry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Qiang, GAO Yi-di, LIU Xiao-yi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ccording to the undergraduate characteristics of tobacco major, six teaching method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learning to meet practical needs, which were interests arousing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knowledge in series teaching method, typical case teaching method,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and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practice proved that these teaching methods could promote the undergraduates in tobacco major to better grasp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obacco Chemistry, enhance the impacts of tobacco constituents on tobacco quality, increased th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and to help them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Tobacco Chemistry;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method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材与教研教改项目(540390615007)。
李强(1982- ),男,江苏仪征人,讲师,博士,从事烟草化学教学及烟草科研工作。*通讯作者,博士,从事分析化学与烟草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6-10-19
S-01;G 642.0
A
0517-6611(2016)34-02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