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体性生成

2016-03-19 02:43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美的过程语文

李 鹏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略论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体性生成

李鹏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主体性生成的策略研究,对学生心智和人格的塑造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主体性生成

审美教育是按照时代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发掘课程中的审美因素,并向学生进行审美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内在的审美情趣以及情智得以开发的一种优化教育。其中,审美意识主要包括审美理想、情趣和观念。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对人们感受、鉴赏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并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理想与情趣。因此,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陶冶性情,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美学理论,来陶冶学生情操。”语文教材以及文学作品中蕴含有大量的审美教育资源,其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先天条件。新的课程理念尤其强调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和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要重视利用语文教学材料、语文教学中的美以及课堂教学等因素,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评价和创造的能力,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征

(一)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情感特性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情感性,这一特性主要指的是人们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来对待客观事物,其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就是所谓的情感特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其自身要对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进行挖掘和消化,并保留下符合自己情感的东西,而剔除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情感的取舍。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情感特性。例如教师如果对散文偏重一些,那么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散文会偏向于多讲一些。也就是说,教师总是偏爱多讲符合自己情感的文章,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文章则讲的少一些。从学生角度来说,其对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的因素也存在情感取舍。他们一般乐于吸收符合自己情感的美的因素,而会剔除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诗歌,那么他们就会偏向于吸收诗歌中的美的因素。另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也体现出情感特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真挚的感情施教,才能够打动学生,从而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总之,情感特性贯穿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始终,因此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感人,才能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刺激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和鉴赏,从而陶冶他们的性情。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互动特性

审美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构建教育,它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反映也影响着教师,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另外,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既是审美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基于学生的角度来说,针对教材其是审美主体,针对教师其是客体;基于教师的角度来说,针对教材其是审美主体,针对学生其是客体,而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审美教育属于一种学生自愿自觉接受的教育,其会将学生的对立意识降低,并从心理上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审美教育通过特殊的形式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是目的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在审美教育中,学生将对语文知识的理性把握,转变为自身意识形态的一种,然后将对语文教学的必然性与自身的需求进行统一,从而达到提高并升华自身修养与个性的目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动性。

(三)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形象特性

当人们在欣赏美好事物的时候,总是从其直观形象上来进行美感的判断,只有通过事物具体的形象,才能够对其本质存在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获得情感愉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来辅助教学,而这些美的因素通常都是通过一定外在形象,如形、色、声等体现出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语文教材的形象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相关形象。这样在学生头脑中,这些形象就会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感受。另外,教师的板书以及个人形象也是一种美的因素,如果教师的板书写的很美以及个人形象十分端正,则学生也能够感受到直接的审美形象。然后学生就会以教师为榜样,其字也会写的漂亮,同时也会注意自己的仪表是否端庄。这些都表明审美教育中,形象特性的重要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意义的生成

(一)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比较和想象审美对象的能力,从而在欣赏审美对象的同时获得众多美好艺术形象的体验。在审美教育中,学生能够置身于文学作品的意境中,领悟美的情趣。同时,通过审美教育学生也能够用自己的情绪,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获取愉悦的情感。例如,《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作者为了反映当时现实的丑陋,将丑类人物进行了描写,描写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理想,从而利用这种丑构建了整个艺术画面的主体。学生在欣赏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是对这种丑的欣赏,而是对这类人的批判和否定,这一过程也是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二)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学生对语文课文、文学作品等的体验、感受、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具体到审美活动中,它是一种审美实践能力,包括感知美的能力、鉴赏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美的感知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可以通过文学名著名片的阅读,辨析、感知并内化文章中的真、善、美;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声声朗读中,融入情景、激发审美情感;而写作教学则为学生将内心世界积蓄的审美认知表达提供了创意平台。

(三)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塑造

叶朗先生曾经说过“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性的完满发展,其属于一种人文教育。”这就揭示了审美理论实际上是根源于人的本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有诸如认知教育、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和精神力量为主要教育的目的。审美教育所具备的人文精神熏陶和价值导向作用,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寻、挖掘、感悟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引导其不断去勾画生命的丰美和无限。

三、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内容的生成

(一)以自然美为基础,实施审美教育

将自然美作为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基础媒介,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自然真实的美,重视传神,陶冶学生情操。如在课文《月是故乡明》(季羡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柔美的情感,将作者故乡那种星罗棋布、美轮美奂的风景展现出来,黄橙橙的梨、绿油油的白菜、紫色而热烈的花,到了早上,连绵起伏的群山,时隐时现,令人心旌神驰。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调,将自己美丽的家乡描绘出来,这样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描绘出这一自然景象和美妙的画面,从而使得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自然之美。再如《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这首诗,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对大自然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了描绘,从而给了这些事物以生命的活力,将自然景观的动感美展现在学生面前。作者笔下的灵山秀水、月色之美都非常的立体传神,构成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让人赏心悦目,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

(二)以社会美为核心内涵实施审美教育

将社会美作为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核心内涵,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人物美和劳动美,这些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学生要能够感知并评价这种美。“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和重点,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其审美准则则是以自己的生活为依据,所以创造人物美是社会美的中心环节。很多作家都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而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则需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如《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一文中,描写了一个年满十八岁的青年人第一次单独走出家门闯世界的经历,讲述了作者自己走路、搭车、被抢等经历。通过这故事载体,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既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累积的过程,也是实现人物道德品质评判、内心世界自我审视的过程,在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中摒除糟粕、汲取精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以科学美为重要表征实施审美教育

首先,语文教材科学现象的奇妙美。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蕴含科学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普,而且能够使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其次,语文教材中的科学探索激情之美。在语文课本中,逐渐增加了探索科学方面的文章。这是因为语文具有“人文性”功能,能够带领学生体验和感悟科学之美。将科学美作为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重要表征,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各个学科间的课程整合与渗透。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发明以及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文章,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整合各个学科之间的课程,进行跨领域学习,从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科学之美。同时,这样也能够拓宽语文的学习范围,不仅提高了语文内在的审美境界,同时也培养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大自然在反抗》一文中,学生不仅了解到黄蚂蚁等自然界中的昆虫一直都是人类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人类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更清晰的认识到大自然反抗的原因以及其反抗的表现形式。这种科学探索的激情美,通过语文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和鼓舞。因此,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充分领略科学之美,最终实现审美的培养。

四、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视听媒体来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进行较大限度的刺激。因为学生的思维一般会受到直观形象的影响,即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视听媒体的运用能够呈现给学生一个鲜活、生动、形象的大千世界,将美轮美奂的景观世界展现在学生眼前,刺激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对美感知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多媒体中的光、影、色彩、声音等,感觉到大千世界的美好。通过这种立体的感知,将学生思维带入美的境地。例如在教授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音乐旋律和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刺激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接受美、鉴赏美和创作美能力。另外,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能够改变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音乐、文化和艺术的氛围当中,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品味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视听媒体,能在直观上给予学生感受美的刺激,从而帮助学生探寻美、感悟美,并激发学生主动创作美。

(二)在语文教学的听、读、写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

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确保学生“听”进去。“听”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基础,学生只有“听”进去了,才能够确保审美教育顺利实施,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听”进去,就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保持主动“听”的状态。例如,通过问题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并积极给予回答,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通过讨论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本节课或者某一主题进行谈论,可以分小组,也可以随机抽出几个学生上台进行演讲,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另外,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从直观上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保持学生能够“听”进去,这样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听”进去的内容进行美的感受。

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以及之后感悟美。在语文教学中,“读”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语文教材内容都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名片著作,无论是从其思想、内容、风格,还是从其结构、体裁上来看,其都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而学生只有通过对此进行认真的“读”,才能够体会到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人物美以及社会美。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读”课本。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让学生读一段文章,让学生由“读”内容,进而将内容吸收到心里,并内化为对美的感受。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读”的作业,让学生用手机录下自己所“读”的文章,然后在课上进行随机抽选,放到多媒体上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使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审美情趣“读”出来,并感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进而树立自己的审美观。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培养学生“写”文字的习惯,在“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写”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一种实施手段。学生通过“听”、“读”去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感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而“写”则是在“听”、“读”之后进行美的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写”文字,鼓励他们将自己所领略到的美,记录下来,或者对语文课文中某一篇文章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进行“写”的过程中,就能够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对所学文章进行层次、脉络以及结构的观察,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出真正的审美内容和对象,然后根据这些来进行多层次审美空间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对文章能够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把握。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品”。例如,在《听听那冷雨》(余光中)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所描写的朦朦愁云与绵绵细雨,感受台北的大学长街短巷的凄凄切切,对文章中雨中的薄荷香味、泥土味等依次进行品读,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作者“潮潮”的伤感和“秋雨潇潇”般的离愁。通过对文章的“观察”和“品味”,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从而内化为一种审美情趣。最后,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对美的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美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也要时常提出一些启发性质的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总结和归纳出文章的风格美、文字美,通过这些来增强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更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培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欣赏美、鉴赏美的过程中陶冶自身情操。因此,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促进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主体性生成,利用美育来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并让学生学会欣赏和鉴赏美,最后达到创造美的目的。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也有利于语文教学向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其教学的成效性。

[1]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春林.审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黄雪艳.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15.

[5]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

[6]卞晓妍.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7]蔡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4).

[8]刘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3,(11).

[9]刘友元,谭永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3).

[10]薛猛.语文阅读教学视阈中的审美特性分析[J].教育导刊,2011,(8).

[责任编辑:舟舵]

2016-03-2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与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2013/02/544)、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sponsored by Qing Lan Project)项目的研究成果。

李鹏(1980-),男,江苏盐城,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H09

A

1671-5330(2016)04-0105-05

猜你喜欢
美的过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圆满的过程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