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
运用冲突理论构建大学英语教育的和谐生态系统
张晓丹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运用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和冲突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研究大学英语教育现状,探索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以及其失衡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英语教学中的各种失衡,利用冲突理论平衡大学英语教学主体之间关系、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师生和教材之间关系以及评价机制等,提出合理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冲突理论;大学英语;生态系统
大学英语教育生态观是用生态学的思想来解读教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冲突。按照科塞的理论,适度的冲突是有益的,它能提高系统单位创新与创造力的水平。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认识冲突,研究冲突,解决冲突,利用冲突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失衡进行调节,在实践中克服一切失衡、失和的状态,构建动态平衡和谐的教学系统,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各要素良性健康发展的、动态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有禆益。
一、冲突理论和教育生态系统
科塞在1956年出版的《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将功能主义的视角运用于社会冲突现象研究,强调冲突对社会系统的整合性和适应性功能,尤其是他对冲突类型的区分与分析,对于解决当前的许多教学中的矛盾具有一定的价值。适度的冲突是有益的,冲突会促进各要素之间进行调节整合最终达到平衡[1]。因此,可以运用科塞的冲突理论来构建大学英语教育和谐生态系统。
教育生态学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英两国学者最初提出的。台湾学者方炳林和李聪明在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教育生态学理论,大陆学者吴鼎福[2]、范国睿[3]等学者也撰写了这方面的著作。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是课堂生态系统,主要是由课堂的生态教育环境、生态因子以及教育活动构成[4]。课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主体和生态教育环境之间,以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所有的这些关系链形成了完整的课堂生态系统[5]。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只有在教育和谐的生态系统中,教育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失衡分析
(一) 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中师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失衡
在我国,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因子之间关系失衡破坏了课堂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其一,因课时压缩、教学任务重,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生态因子在课堂生态中无法做到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课堂生态的平衡就不能协调发展,教师只能是单向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6]。其二,虽然现在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不断发展,有些教师也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但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失衡,也使其失去主体地位。学生没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语言实践机会减少,教师对个体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也随之降低,师生比的失衡也成为诱发课堂生态主体地位失衡的一个主要因素。其三,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输入,很少有积极的知识运用和输出。其四,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精神,很少考虑学生兴趣和英语接受能力,课堂教学重视知识忽视应用语言交际能力,缺失性格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五,评估虽然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缺乏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关系之间失衡。
(二)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失衡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过于功利性,大学英语学习只是学生获得奖学金、顺利拿到学历证书的一种被动的学习,这导致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等,而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基本上都采用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比重也非常小。国内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一般以完成英语四六级考试为目标[7],以四六级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阻碍了课堂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8]。虽然大学的教育环境中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英语学习网络平台建设滞后、自主学习动机匮乏、英语教材延迟性的特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脱钩等造成了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现象。
三、基于冲突理论构建和谐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根据科塞的冲突理论,适当的冲突是有益的,在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利用冲突,调整冲突,解决冲突,利用合理的策略,通过整合移动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最终构建和谐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一)基于冲突理论调整教育生态中师生主体之间关系
在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针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失衡状态,必须要师生各自调整从而能在教学系统中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基于冲突理论,利用主体之间的冲突,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环境中作为指导者、监督者和答疑解惑者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嵌入式地培训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教师还要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意识,改变教学理念,多掌握现代多媒体等技能。学生要改变学习态度,掌握新的学习方式,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协助等方式学习,积极运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学生还要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另外,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媒介教材也不容忽视。教师要调整好与教材的冲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等对教材进行理解,提炼,整合,对教材进行重新建构,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进行适度的调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制定出既体现教材内容又高于教材内容的创造性的教案,运用一切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输出。此外,教师还要创作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英语方面的知识来丰富和弥补教材因出版时间的滞后性等因素所带来的不足,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衡。只有利用师生之间的冲突,迫使教师和学生两个生态因子发生变化,形成对等的平衡关系,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因子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只有调整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因子,才能构建和谐平衡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二)基于冲突理论制定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评价机制
科学的大学英语评价机制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也是移动学习模式和翻转课堂所提倡的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学生之间互动、单元测试、课堂参与活动、读写、听说、课后作业等了解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终结性评价是运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整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掌握情况。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中,通过教师评分,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仅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应该设置口语考试等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系统的平衡发展。
(三)基于冲突理论整合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应采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适度地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中作为主导的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新的师生主体之间关系的平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环境也应遵循生态学的适度原则,虽然目前从客观角度来讲无法降低师生比,但是利用移动学习模式和网络以及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保持学生生态因子和教学生态环境的平衡。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移动学习将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例如,批改网,定期给学生布置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并且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关注一些对英语学习有益的微信公众账号,例如,NECCS、贝壳英语、英语口语、四六级考试网等。同时,让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在食堂排队、等车、坐车等零散的时间里可以背单词、阅读、练习听力等。设立微信群和QQ群,让学生就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设立公共邮箱让学生提交作业并且进行互评和自评。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对教材中较难和相对容易的章节进行翻转教学。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制作成相对独立的各个知识点的微课,对于较难的章节,部分学生课上没有完全理解或消化的知识点,学生课下可以反复学习这部分微课内容;对于相对容易的章节,学生自己课下学习,教师课上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部分翻转。在整个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中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巩固知识,拓展知识,教师要制作实用的微课,仔细研读教材,认真设计教案,做好形成性评价记录,期末可以设立简单的口语测试来激励学生练习口语表达能力。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田国秀.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探究 — 基于刘易斯·科塞的冲突分类理[J].教师教育研究,2003(6):40-45.
[2] 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33-36.
[3] 范国睿.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13-28.
[4]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谭苏燕.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6-9.
[6] 李建中,邓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建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1):67-70.
[7] 黄波.大学公共英语生态化教学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100-102.
[8] 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12(5):59-67.
(责任编辑:刘士义)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ecosystem of English teaching applying the conflict theory
ZHANG Xiaodan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using ecosystem and conflict theories,analyzes the ecosystem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that cause the imbalance of it.Conflict theory is used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teaching subjects,the ecosystem,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specifically targeted to the various imbalance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Finally,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here aiming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nflict theory;college English;ecosystem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外语教育中冲突理论对于辽宁省少数民族和谐语音生态文化环境的影响”(W2013147);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G15DB360)。
作者简介张晓丹(1972-),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1-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