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勘朱厚强郭鹏举朱立新陈向阳[.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0090;.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00875;.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公司 肥城 7608;.安尼梅森(北京)数码科技公司 北京 0000]
安全心智培训的系统集成方法
□时勘1,2朱厚强1郭鹏举2朱立新3陈向阳4
[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190;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5;3.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公司肥城271608;4.安尼梅森(北京)数码科技公司北京100020]
[摘要]安全心智培训集成系统是根据组织的危机管理的需求而形成的智能模拟系统,主要分为需求分析系统与安全心智培训系统两大部分,其中,需求分析系统主要能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源、发现生产环节中的脆弱性因素,并通过对个体的基本能力、人格特质、情绪心理、抗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确定特定岗位的胜任特征要求,进而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在培训模式上,创造了安全心智培训七步法来达到受训者心智重塑的目的。安全心智培训主要包括目标定向、情境体验、心理疏导、规程对标、心智重塑、现场践行和评价反馈等七大环节,强调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培训和效果评估,为制定和实施个性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并且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关键词]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安全心智;培训模式;抗逆力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组织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推动生产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创新提供了资本和人才支持。但市场机制通过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存在的客观弊端给企业运营带来了诸多挑战,生产安全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尤其在煤矿、电力、核能、化工等支柱性产业组织中,工伤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对安全绩效的管理成为该类企业的工作难点。国家近年逐步采取有一系列措施来严抓安全生产工作,自“十一五”规划起开始设立安全生产指标,“安全发展”理念首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并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后逐渐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1]。然而,目前政府仍主要通过监管机构采取管制的手段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但因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中西方生产和管制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单纯的管制手段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效果不理想,普遍存在“管制失灵”现状[2]。从经济角度看,金融危机过后我国企业一直受资金短缺制约,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下生存成为企业首要着眼点,有限的资金更多投入到生产运营过程中,导致安全管理在软、硬件设施上的需求难以达到。在社会层面,由于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在立法和宣传上不够完善,社会各阶层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仍难以支持企业的安全生产,社会氛围未发挥对企业不安全行为的强有力规范作用。
面对安全问题凸显的社会背景,近年学术界对企业安全生产展开了广泛研究。初期国外学者多基于管制的视角集中探索安全生产方案,主要研究内容一方面集中在对管制必要性的探讨,从管制的动因、主体、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3~5];另一方面侧重于对管制效果的考量,多围绕管制后的事故发生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与管制的关系展开关系性研究[6~8]。国内学者则普遍针对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煤矿企业,着眼于安全监管的理论研究,但多以定性的静态分析为主,缺乏对围观个体动态演化过程的深层次分析[9~11]。孙晶将量化评价思想引入企业安全生产绩效的评定之中,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以供企业自身、外部政府部门对生产安全进行标准化考核[12]。张经阳等针对安全生产系统建立集成模型,为实现对生产安全的保障和事故防范提供了定量控制方法[13]。然而,单从企业生产的外部角度入手研究控制、约束生产安全的途径,始终受管理机制和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制约,并未从生产的本质上对安全管理产生显著作用。目前逐步有研究者发现,生产型企业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是引发风险性生产行为的根本原因,从而转向于对企业员工、管理者个体,及组织群体安全心智模式的研究[14~15]。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指每个人在探索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外界的认知地图,类似于车载导航仪(GPS),能指导人们对于外界的看法和行为,隐含着关于处理周围世界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即心灵地图[16]。而生产型企业探索的安全心智模式则指所有根植于广大管理者和职工心中,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方式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探明企业管理者和关键岗位的安全心智模式,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本研究亦从心理层面出发,通过分析安全生产所要求的心智模式,结合企业组织行为理论和系统集成思想,提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心智培训的系统性思路。
(一)安全三角形模型
企业生产安全要求管理者制定与生产配套的战略性安全管理方案。针对公共安全体系多主体、多目标、多层级和多类型的复杂特征,范维澄院士提出的安全三角形理论,将公共安全体系分为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三大组成部分,并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灾害要素将三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该理论指出,突发事件指可能对人、物或社会系统带来灾害性破坏的事件;承灾载体指突发事件的作用对象,包括人、物、系统三个方面;应急管理指可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后果的人为干预手段[17]。本研究认为,安全三角形理论模型从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三个方面,将风险性、脆弱性和抗逆力等概念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突发事件风险理论与方法。
(二)抗逆力模型
抗逆力(Resilience)最早是用于解释人们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能够有效地应对,从困境中恢复、甚至反弹的心理特征,也指个体在应对负性事件以及处理突发危机事件时表现出的维持其稳定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理功能、成功应对逆境的胜任特征[18]。亦有学者提出,抗逆力是一种抑制最大潜在危险的能力以及灾后恢复能力[19]。本研究将个体抗逆力看作是个体在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能维持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生理功能的胜任特征,其核心是人和系统遭受重创时能积极适应并恢复反弹的能力。
(三)心理行为耦合模型
主观的心理行为数据来源包括两方面,一是大范围心理学问卷网络调查的数据;二是运用认知实验任务和情境模拟技术,考察人们在危机状态中的注意、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的行为特点和脑机制,确定的心理行为的因果关系模型,此外,也包括测量问卷的常模。为了实现集成系统获取的海量的主客观大数据的融合,我们在系统集成研究中提出了心理行为耦合模型的构思,可以为海量的心理行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多测度的分析途径[20]。即在系统集成平台中,将获得的心理行为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心理测量的常模、心理行为实验获得的因果关系模型分析结合起来,从而使集成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对策建议远远超越一般的描述性水平的结果呈现,这将大大增强集成系统的分析功能,可望实现主客观大数据的系统融合,为提升整体集成平台的决策功能做出贡献。
(一)问卷调查
本研究根据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范式,依据对于个体、组织和社会层面的脆弱性评估的结果,进一步对于所获得的抗逆力评估问卷进行修订和完善,并且从培养安全心智的客观要求之角度,补充完善企业员工的基本能力、人格特质、情绪心理和心理资本等测量工具,形成综合性评估问卷系统。
(二)质化研究
依据安全三角形模型,在风险性识别和脆弱性分析方面,结合特定行业的历史灾害数据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选取企业管理者、基层生产人员,通过日记重构法、BEI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方法和FGI团体焦点方法获取质化分析数据,为实证研究提供补充性数据支持。
(三)模拟仿真
运用认知实验任务和情境模拟技术(即通过不同方式呈现风险信息),记录被试在不同风险信息下的行为反应(包括正确率和反应时)和脑电活动,考察人们在危机状态中的注意、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的行为特点和脑机制,为模拟仿真提供心理行为外化的依据。目前通过集成系统获取的大数据,更多地是以描述性统计结果展示,而实验任务的研究结果提供的因果关系模型,则可以为海量大数据的分析提供多测度的分析方法,使数据挖掘方法与心理模型分析方法得到更好的结合,进而使仿真模拟的设计更加符合科学研究发现的规律。
(四)协同模型
依据上述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找出依据风险性识别、脆弱性分析和抗逆力评估三个关键环节获取的系统分析的各变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安全心智培训需要从协同的角度,需要设计基本能力、人格特质、情绪心理、抗逆能力、心理资本和综合访谈评估六个模块,以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动态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学相关变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基于上述理论背景,经各行业生产型企业的广泛调研实证,提出安全心智培训集成系统设计方案。总集成系统分为需求分析系统和安全心智培训系统两大模块,其中需求分析系统作为整个集成系统的理论支撑模块,为参与安全心智培训的员工提供培训方案的多维分析,提取出特定层级和岗位安全缺失性信息,进而自动生成有针对性的心智培训方案。安全心智培训系统则依照需求分析模块提供的建议培训信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最大信息化限度地完成整个培训流程。
(一)需求分析系统
需求分析模块根据安全三角形模型理论,主要进行企业安全事故的风险性识别、基于人-机-环-管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和个体-团队抗逆力评估。本模块的三维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
其中,风险性识别要按照ARIS流程分析法,在运营架构上,坚持从战略地图、部门任务分工矩阵及流程区域图、主流程模型到具体的岗位流程模型的层层分解,来实现各岗位风险性因素的系统分析,并通过整合本企业所发生的风险事件历史数据,实现对企业整体的风险识别。
脆弱性分析则从物理环境的灾难事故繁衍、反思中进行致灾因子分析,通过对生产的各环节单个致灾因子的提取及无限关联分析,将风险所在的动作进行归类整合,在多个致灾因子中通过关联分析形成灾难的预判分析,对相应风险进行描述并生成控制措施。
抗逆力评估主要根据企业的岗位构成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综合灵活采用员工抗逆力、领导抗逆力、团对抗逆力等心理量表对不同类别人员抗逆能力指标进行测度。由此将需求分析系统上升为三维立体结构,形成以风险性识别(D)、脆弱性分析(C)、抗逆力评估(R)作为坐标轴的集成体,如图2所示。通过计算集成体的体积,将企业对应内容的抗逆能力程度量化评估,进而形成对应的安全心智培训方案,供培训系统实施操作。
图1需求分析系统三维度结构图
图2抗逆力指标量化集成图
由于脆弱性分析、抗逆力评估维度指标具有多样性,对集成体体积量化计算的过程中可锚定其中一个维度,计算另一维度不同指标下的抗逆能力水平值。此处将锚定抗逆力评估(R)维度的集成体抗逆能力大小举例计算如下:其中,各维度边长OD、OC、OR代表风险性识别、脆弱性分析、抗逆力评估各维度中表现出的非安全性因素大小,V为集成体反映的总抗逆能力水平,i为维度指标项。
(二)安全心智培训系统
本系统基于智能模拟培训法(The Methods of Intellectual Simulation)的指导思想,吸收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关安全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安全心智培训模式[20]。这种方法倡导以人为本、突出心智模式的改变和重塑,并借助现代化模拟培训手段,参照“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智能模拟培训法”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和程序,达到了重塑学习者心智模式,固化安全生产行为之目的。
一般说来,心智模式包含了情感、认知和态度三方面要素,安全心智模式培训则倡导人在安全生产过程的身、心、灵的和谐统一。通过目标定向、情境体验、心理疏导、规程对标、心智重塑、现场践行、评价反馈等七个关键环节,实现受培训者(包括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心智模式的改变和重塑。系统流程如图3所示。
图3安全心智培训系统流程图
第一步:目标定向
目标定向是心智模式培训的第一步,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明确什么是心智模式,什么是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这是目标定向的基础。通过访谈沟通,促使学员明确所在岗位在企业整个生产系统中的作用,进而理解所在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要求。然后,培训机构对于入学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心智模式(胜任特征)现状进行评定,发现受培训者现有的心智模式与企业风险管理要求的差距,确定本次培训的学习目标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培训方案。生产人员的抗逆力评估主要在目标定向环节实施,包括员工一般心理特征、安全行为特征和岗位职责特征三大类抗逆力特征。
目标定向环节使用抗逆力量表、情绪状态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心理资本等量表测评一般心理特征,使用安全意识量表并对接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中的违章事故积分来获取员工安全行为特征,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职业人格、职业能力、个性特质及胜任特征水平测试来评估该岗位的脆弱性与抗逆力。上述测评结果在需求分析系统中进行,为培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此环节与前一系统完成数据对接,系统根据测评结果数据形成量化培训建议。
受测人员登录系统完善个人信息后,系统根据量化培训建议自动生成“一人一案”制测评培训方案。受测人员按流程选择并进行各项测试,系统针对每项测试根据预先设定的评分标准和计分规则进行分数计算,并将测评结果评价呈献给受测人员,同时将量化结果归档于后台,供安全文化培训教师及员工上级管理者整理、查阅及企业整体数据统计。在受测人员完成各项抗逆力测评后,结合前期系统整合的风险性识别、脆弱性分析、抗逆力评估数据,系统根据员工岗位特征及测评结果自动生成安全培训方案,将培训内容、顺序、各项培训时长等信息一并呈献给培训师、受训员工及其管理者。以上各环节描述的是系统的反馈测评部分,员工在完成测评环节工作后,进入系统培训环节,遵照系统自动生成的个性化培训方案,按安全文化培训七步法顺序,逐项完成培训。
第二步:情境体验
通过情境模拟激活学习者原有的心智模式,采用方法是让学员(管理者、违章员工或其他人员)从负面的角度,亲身体验因安全事故致残人员的生活情境,感受伤残导致的生活艰难,触动其心理防线,警示违章管理和违章行为的严重后果,促进学习者从负面、消极后果的角度深刻体验,认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参与安全心智培训的必要性。
情境体验环节分为反例体验、案例警示和现身说法三个模块,代表着情境体验教学环节包含的三个阶段的内容,分别是:第一个阶段要求通过自身亲自参与体验,感悟身体伤残给身体、心灵带来的创伤,警示其违章后果;第二个阶段通过视频、图片警示冲击视觉,震撼心灵;第三个阶段是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换位思考,通过反例体验、案例警示心得体会帮教身边的人,达到一人培训,多人受益的目的。系统根据受训员工在测评阶段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缺陷,针对性地生成情境体验案例、活动,由培训教师组织员工完成线下体验,并将线下培训结果以过程记录、文字总结等形式上传至系统,供后期归档整合。
第三步:心理疏导
属于积极主义导向的心理沟通阶段,关键是促进学员心智模式的正面转化,也包括促进管理人员的疏导方法从违章惩罚,向科学的咨询、疏导方法的转化。将通过个性化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模式来疏通学员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或情绪问题,促使其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侧重正向情感诱发和抗逆力提升,为塑造理性、科学的安全心智模式奠定基础。
心理疏导环节分为状态测评、分析解决和反馈调节三个模块。在第一个阶段中,将测试考量学员的情绪、心理状态;在第二个阶段中,帮助学员分析不良心理、压力的来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的方法,从根本上化解学员负面情绪,改善不和谐心理状态;在第三个阶段中,将通过系统综合分析确定学员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水平。系统根据学员暴露出的安全心理缺陷,自动生成个人及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学员予以培训,并上传过程记录及总结报告。
第四步:规程对标
规程对标通过流程分析,首先确定各关键专业的安全规程的对标标准,其次分析与之对立的形成违章行为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方式,促使学员掌握和固化煤矿行业通用的安全知识和工作标准。通过有关自身岗位操作现状与标准化要求的对标分析,使学员牢固掌握本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和隐患辨识能力,为下一步安全心智模式的改变和重塑奠定基础。
对标流程分为规程对标讲解、个体对标分析、学员知识学习和管理人员对标(选择性教学)四个模块,代表着规程对标教学环节包含的四个阶段的内容,分别是:在第一个阶段中要求学员了解规程对标的意义和方法;在第二个阶段要帮助学员梳理岗位标准并进行自主对标分析;第三个阶段是根据对标结果,有所侧重地进行知识学习;第四个阶段侧重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本环节又可按对标内容分为通用规程对标和专业规程对标,其中通用规程对标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的通识性内容规范,所有学员统一进行培训学习;专业规程对标则分岗位独立完成各项规范学习。系统提供各对标环节事故案例、课程视频、岗位说明书等学习内容,学员在完成每项对标学习后上交对应的对标作业,最终根据对标培训内容形成个人版工作标准,为正式上岗工作提供标准参考。
第五步:心智重塑
心智重塑是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的第五环节,通过对企业系统风险诊断图和所在岗位风险源辨识-应对(系统诊断)卡的学习,掌握导致各关键岗位安全问题的风险源、后果及应对措施,并通过配套的3D视频演示等先进手段的心智模拟培训,使学习者(包括管理者、安全监管人员和各岗位操作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系统可能出现的脆弱之处及原有的心智模式的不足。通过情境模拟互动,个性化干预和合作型团队等培训方法,塑造科学的心智模式,并不断固化这些认识,达到心智重塑的目的。
心智重塑环节分为积极心智培养、个体心智分析和安全心智形成三个模块,代表着心智重塑教学环节包含的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要引导学员学习心智模式的深层次内涵,树立积极心智理念;在第二个阶段要帮助学员认清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并加以干预;第三个阶段是塑造学员安全的心智模式。心智重塑主要通过高危岗位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辨识-应对卡及模拟仿真系统实现。
第六步:现场践行
完成上述培训后,受训人员进入现场践行环节完成实地践行操练。通过地面指挥系统参观、原有工作岗位或其他岗位的现场体验,让经过安全文化培训的管理者、员工回到生产实践中。践行方式包括回岗实践和工作轮换等方式,达到所学安全心智模式迁移(转化)到实践的目的,并检验受培训者对于所获得安全心智模式的掌握效果,促进态度、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综合提升,使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得以固化。由管理人员对其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纳入综合评审环节考评体系。
第七步:综合评审
该环节属于安全心智模式培训法的最后一个步骤,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化的鉴定模式,将分别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与心智模式等环节,使用综合测评、反馈面谈等方式全面考察学员(含管理者、安全监管员和普通员工)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现有状态,并通过完成培训后学员的毕业追踪以检验安全心智模式的形成效果,为后期新一批学员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安全生产是煤矿行业类组织运营的重要问题之一,为通过对典型行业抗逆力模型实践案例的示范性展示,验证本研究集成系统的可行性。本项目组定位选择国内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的流程再造,系统开展安全心智培训集成方法的示范性研究。在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和共同努力下,本项目组联合企业集团组建了国内首家安全文化培训学院,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系统分析,开发了应用于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心智培训集成系统,系统框架图如图4所示。
图4安全心智培训集成系统框架图
从目前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的最新趋势来看,煤矿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再完备,由于煤矿生产环境、多种风险源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整个管理系统中难免存在多种脆弱之处。这些脆弱之处存在于管理系统的承载载体之中,既包括物理特征方面的材料、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包括人的行为不当出现的抗逆力水平低导致的问题。通过对于系统的流程分析,可以找到上述问题产生的风险源,进而去加固其系统本身,同时提升系统中人们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风险源来源于环境、设备、管理和人员等多种因素,因此弥补这种脆弱性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来提升组织和个人的抗逆力,以保障应急管理系统万无一失。安全心智模式的获得和培训,是增强个人和组织抗逆力的关键。
本系统与煤矿集团5F(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业绩考核、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对标管理)协同管理平台对接,通过平台全面风险、业绩管理模块数据库提取企业历史灾害繁衍信息,以及诸如厂房、车间、流水线、器械、生产环境等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物理脆弱性因素信息,与心理脆弱性测验及抗逆力评估配合,实现需求分析系统整体功能,为安全心智文化建设提供培训方案来源。当下具体成果则体现在高危岗位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辨识-应对卡及其模拟仿真系统、安全心智培训教程案例体系和安全心智模拟培训模式及其培训有效性验证系统。经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表明,安全心智培训集成系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安全心智模式不仅改变了安全教育模式,通过信息化实现员工的心智培训,同时,公司将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使这一心理学成果为提升整个企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经营品牌效应做出贡献,将5F协同管理法和安全心智培训模式两大成果密切对接,并推广至行业内不同规模生产性企业,降低煤矿能源这一高危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更大程度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调研,不断完善安全心智评价模型,通过业务实践将研究策划与教学执行分离,形成研究中心和教学点,使教学点可复制推广,研究中心可统一管控。在培训系统集成方法方面,要强化大数据应用,通过大数据组建安全文化教学智库,在更大样本中获取数据来支持我们的干预模式的改善。同时重点解决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将心理学研究获得的因果模型关系用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呈现。此外,把零散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汇总整合出一套体系化应用工具,其在测评、监控、干预、培训、反馈等反面形成的合力将远大于各自功能的单独发挥,这也成为未来务必攻克的难点问题,有待项目组通过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
衷心感谢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张斌、张强、李建峰,北京安尼梅森公司宁盼,济南高通公司李明国等人的大力支持,郭鹏举等同志参与了本研究部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素霞,梅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及其安全绩效分析[J].企业经济, 2011(10): 36-39.
[2]梅强,马国建,杜建国,等.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制路径演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9, 2(17): 160-168.
[3] SCHROEDER E P, SHAPIRO S A. Responses to occupational disease: The role of markets regulation and information[J]. Georgetown law Journal, 1984, 72: 1265-1266.
[4] STAVINS R N, KEOHANE N O, REVESZ R. The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strument choice in environmental policy[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7.
[5] MACLEAN I. The origin and strange history of regulation in the UK: Three case studies in search of the theory[J]. The Politics of Regulation, 2002, 11: 111-124.
[6] SMITH R S. The impact of OSHA inspections on manufacturing injury rates[J].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79, 14(2): 145- 170.
[7] SIU Oi-ling, PHILLIPS D R, LEUNG Tat-wing. Age differences in safety attitudes and safety performance in Hong Kong construction workers[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3, 34: 199-205.
[8] LU Chin-shan, SHANG Kuo-chu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safety climate in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ors[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5, 36: 297-308.
[9]刘全龙,李新春.中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11): 150-156.
[10]傅贵,殷文韬,董继业,等.行为安全“2-4”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 2013, 38(7): 1123-1129.
[11]邓菁,王晗.煤矿安全规制的国际借鉴:制度演进与产业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 2013(10): 42-47.
[12]孙晶.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24): 15-19.
[13]张经阳,王松江.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系统集成模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1(11): 89-92.
[14]赵剑.以塑造本质安全人为核心的煤矿安全管理研究及实践[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 2013.
[15]赵树华,范玉浩,李建峰.关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安全心智模式塑造的创新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4(24):233.
[16]朱立新,张斌,时勘,等.安全心智培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3: 7-9.
[17]范维澄,刘奕,翁文国.公共安全科技的“三角形”框架与“4+1”方法学[J].科技导报, 2009(06): 1.
[18] Siu O L, Hui C H, Phillips D R, et al. A study of resiliency among Chinese health care workers: Capacity to cope with workplace stres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9, 43(5): 770–776.
[19]梁杜红,时勘,刘晓倩,高鹏.危机救援人员的抗逆力结构级测量[J].人类工效学, 2014, 20(1): 36-40.
[20]薛倚明,孙亚丽,时勘.煤矿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 2014(6): 27-29.
编辑何婧
System Integration Method of Mental Training for Security Mind
SHI Kan1, 2ZHU Hou-qiang1GUO Peng-ju2ZHU Li-xin3CHEN Xiang-yang4
(1.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5 China; 3. Shandong Feicheng Mining Group Feicheng 271608 China; 4. Beijing animoor. Co.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Integrated system of mental training for security mind is an intelligent simulation system formed from organizations’demand toward crisis management. I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which are demand analysis system and system of mental training for security mind. In the first part, we recognize the sources of risks in producing process, detect the vulnerability factors in production links, overview individuals’basic abilities, personality, mentality, resilience, etc., and accordingly determine the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of particular positions, then .develop a personalized training program. In the second part, we design a seven-step mental training method for security mind to enrich the training mode. The training mainly includes 7 steps: objective orientation, situational experiencing, psychological enlightening, regulation benchmarking, mental remodeling, field practicing, and evaluation & feedback. During the train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hich are the basis of designing and implying the personalized training program,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on. Thus it provides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method support toward the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Key wordssystem integration; demand analysis; security mind; training mode; resilience
[作者简介]时勘(1949-)男,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厚强(1993-)男,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心理促进机制研究”(13&ZD155).
[收稿日期]2015-11-05
[中图分类号]X915.2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71/j.1008-8105(2016)01-00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