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从历时角度探讨句式“且行且珍惜”的特点、来源及其演变机制,认为该句式行使祈使句功能,表示言者希望听者珍惜在某段经历中得之不易的事物,来源于近代汉语中的“且……且……”结构祈使句,在主观化动因下经类推机制产生的。
关键词:且行且珍惜 主观化 类推
2014年3月,马伊琍在微博上使用“且行且珍惜”一语,后来便迅速扩散成为网络流行语。目前,对于这一流行句式的来源,以讹传讹,多不可信。本文拟对句式“且行且珍惜”进行历时考察,主要揭示其句式演变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对句式的来源、生成机制进行探讨。
一.句式的基本特点
句式中的“且”是副词,起关联作用,“行”是行为动词,泛指所体验到的某段行为事件的经历,“珍惜”为情感动词,泛指对所经历的得之不易事物的情感或态度,两个动词在句中做并列谓语,句式的行为主语通常不出现。
“且行且珍惜”的前面常常有背景小句,表示行为事件的前提或理由,两者的语义关系上表现为(主观认识或情感上)广义因果关系。例如:
(1)牛市仍在,且行且珍惜。
(2)丢脸容易,捡起来太难,且行且珍惜。
(3)人之一世,旦夕变迁,唯有平安、健康、小康最好,且行且珍惜。
以上例句中,“且行且珍惜”前面的小句或长或短,都是提供珍惜某段经历中事物的前提或理由的。例(1)意思是市场上涨但仍存在风险,所以投资者在投资中要珍惜资金。例(2)意思是“演戏”中一旦“丢脸”,影响不易挽回,所以演员要珍惜自己的艺术人生。例(3)意思是人生只有“平安、健康、小康”最好,所以人们要好好珍惜。
“行”和“珍惜”都是在言者意图传递下的行为,具有非自觉性(受使于言者)、可控性的语义特征[1]34-55。如上面例句中,例(1)的“行(投资)”和“珍惜(资金)”,例(2)的“行(演戏)”和“珍惜(艺术人生)”,例(3)的“行(生存)”和“珍惜(平安、健康、小康)”,都是言者致使行为主语“投资者”“演员”“人”发生的行为事件。“且行且珍惜”肯定前小句中所经历的事实,强调对其中得之不易事物的情感态度,具有未完成性的语义特征。如上面三例都是提醒听者未完成的行为事件。
Searle(1979)提出指令行为的四个条件:说者断定了听者的一个未来的行为;听者有能力实施行为;说者要听者实施行为;说者企图让听者实施行为[2]。句式“且行且珍惜”行使指令行为,具备祈使句功能,其句式义表示:言者希望听者做某事。句式表达的意思是:表示言者希望听者珍惜在某段经历中得之不易的事物[3]。
二.句式的历时演进
从句式“且行且珍惜”的演进过程来看,结构“且……且……”具有不同的功能用法,可划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主要阶段。
上古汉语里,“且”具有副词的用法①,出现了连用的形式,相当于“一边(面)……另一边(面)……”这样的意思,可以连接两个动词,表示两个行为事件同时存在。在句式层面上,动词具有自主性、可控性的语义特征,句式主要用于客观叙述事实或事理。例如:
(4)且怀且威,则君道备矣。([西汉]《管子·形势》第二)
(5)且畏且怀,君道正矣。([西汉]《新书》卷六)
(6)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西汉]《吴子·应变》第五)
(7)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西汉]《史记》卷一二)
(8)(李陵)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西汉]《史记》卷一○九)
前三例中的“且……且……”充当条件复句的小句,表示非现实事件,其中例(7)意谓“一方面关怀臣民,另方面再有威严,为君之道,才算完备”;后二例叙述现实事件,例(7)叙述黄帝为民造福的事件,“且……且……”用来表述“一边战斗一边学习仙法”的过程,例(8)叙述李陵在战争中英勇无比的事迹,“且……且……”用来表述“边退边战”的过程。
中古汉语里,“且……且……”结构开始用在使令性句子里,“主观性”因素开始渗透在句子中,所连接的两个动词具有非自主性、可控性、完成性的语义特征,行为主语以兼语身份存在,句式基本功能仍然用于客观叙述已发生的事实。
(9)镇恶令且斗且共语,众并知高祖自来,人情离懈。([南朝]《宋书》卷四五)
(10)使其太尉侯伏侯元进领兵五千,据险立栅,且耕且守。([唐]《魏书》卷七五)
(11)令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分休,且佃且守。([唐]《晋书》卷二六)
(12)遣左右乱捶击之,又令人曳百年绕堂且走且打,所过处血皆遍地。([唐]《北齐书》卷一二)
以上例句中的“且……且……”结构都出现在使令动词之后,用兼语式结构的句子陈述已发生的行为事实,例(9)的兼语是“镇恶军人与毅东来将士”,例(10)的兼语是“其太尉侯伏侯元进”,例(11)的兼语是“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例(12)的兼语是“人”。
值得注意的是,《晋书》处于中古汉语后期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我们从其中捡得一例是用“且……且……”结构表示祈使语气的,言者的主观性因素进一步增强,句中动词“耕”“守”具有非自主性、可控性、未完成性的语义特征:
(13)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唐]《晋书》卷一)
在近代汉语里,我们发现“且……且……”结构表现出较强的主观性,直接行使祈使句功能,动词都具备祈使句的语义特征,不过仅见数例:
(14)稂莠参天剪未平,且乘孤棹且行行。([五代]《罗昭谏集》卷九)
(15)百年方半日来多,且醉且吟去。([宋]《全宋词·邓剡》)
(16)且须泛澜容与,且合且离,神游意会。([明]《五杂俎》卷七)
就目前我们所见的语料来,句式“且行且珍惜”是在现代汉语里出现的,较早的例句就是1993年陈道明作词的流行歌曲《且行且珍惜》。
从历时进程来看,句式“且行且珍惜”是现代汉语里出现的一个实体构式,在“且……且……”结构基础上演变而来,句子的功能随主观性不断增强而变化:一般双谓语叙述句>使令式双谓语结构>双谓语祈使句。
三.句式生成动因与机制
由第二节分析可知认为,句式“且行且珍惜”演变主要是由“主观化”引起的,主观性因素在祈使句里表现最为突出。“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说话人的视角;2)说话人的情感;3)说话人的认识。[4]
(17)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见例7)
(18)百年方半日来多,且醉且吟去。(见例15)
从说话人的视角来看,例(17)是叙述句,观察视角是客观的句子主语“黄帝”,例(18)是祈使句,观察视角是主观的言者主语,即说话人本人。从说话人的情感来看,例(17)“且战且学仙”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陈述所发生的事件,而例(18)的“且醉且吟去”则是站在说话人本人的立场上,表现主观意图。从说话人的认识看,在例(17)中,前后小句之间的关系反映客观事实或事理之间的关系,而在例(18)中,前后小句之间的关系反映说话人主观上的情感、态度或认识。尽管句式“且行且珍惜”的形成与求新求雅的心理因素、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危机、缺失等社会因素有关[5],但是主要动因是主观性使然。
句式“且行且珍惜”在近代汉语类似结构祈使句的基础上,由具体行为事件的用例抽象概括为类化行为事件的用例,其语义类推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一般研究语言历时演变机制中主要涉及句法结构类推,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语言结构演变中侧重表现在语义演变上。“且……且……”用在祈使句中,随着句式主观性的增强,表示行为事件的客观意义逐渐淡化,具体行为动词的概念意义可用泛化的行为动词“行”表示,这样各种具体行为动词的用例可抽象概括为类化行为动词“行”,而且可以用情感态度动词“珍惜”来突出言者的主观情感或态度。相比较而言,“行”和“珍惜”比类似结构“且……且……”里具体动词的语义范围大多了,扩展了动词内部的次范畴。
四.结语
以上我们以网络流行句式“且行且珍惜”为考察对象,从历时角度先后讨论了句式的特点、来源及其演变机制,句式“且行且珍惜”以前面小句为依存条件,行使祈使句功能,表示言者希望听者珍惜在某段经历中得之不易的事物。该句式来源于近代汉语中的“且……且……”结构祈使句,在主观化动因下经类推机制产生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前后两个构块之间是否整合而成也值得进一步考虑。
注 释
①《汉语大词典》里第14个义项解释为连词,本文“且行且珍惜”中的“且”作为副词理解也许更贴切一些。
参考文献
[1]祁从舵.《祖堂集》框架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Searle,J.R.Expression and Mean
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162-180.
[3]祁从舵.流行句式“且V且珍惜”浅析,学语文[J],2016(1).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5]汤玫英.“且行且珍惜”流行原因探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11).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HQZZ017)、宁波工程学院科研启动项目(XM20120917145130230)以及文科振兴计划专项课题的部分成果。
(作者介绍:祁从舵,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