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少文
近两年来,互联网+绝对是中国经济界最热的词之一,互联网似乎已经重新定义了渠道,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在企业界,人人唯恐落伍。
互联网快速、便捷、个性化、社交化的特点,将生产商(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变得无比接近。这是继电商渠道崛起之后,销售终端的又一次“革命”。阿里和京东的电商模式甚至被预言将会很快成为过去式。类似小米、锤子、三只松鼠这样以年轻人为消费主体的企业可以完全不需要代理商,与消费者零接触。
这些企业甚至可以说是“互联网品牌”,生产只需委托代工厂,是互联网+OEM。而更多的企业,目前仍然属于+互联网。
然而,快速、便捷、社交化的另一面,也附带着浮躁、夸张,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渠道扁平化虽然压缩了成本,提供了更为低廉的价格,但也伴随着对产品品质的忽视。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以用户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像淘宝和微商这样充斥着价廉质差产品的渠道空间只会越来越小,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相应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愈高。无论如何+,产品品质永远是消费者最核心的诉求。
在本刊最近一次关于坚果的测评中,一家互联网品牌就被发现了问题,它就是三只松鼠,一家在创投界拥有高知名度的企业。在本刊测试中,其一款奶油味瓜子被检测出甜蜜素超标,消息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而由于消费社交化的特点,口碑的传播也会比线下产生更快更大的影响力。3月1日,三只松鼠公开向消费者致歉,并下架相关产品。应该说,这家企业身上带有互联网时代公开透明的优点,处理方式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其声明中一再地强调对于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视。
而诸如小米、360、锤子、乐视这样很火的互联网品牌,在本刊过往的产品测试和消费者投诉案例中,表现也不佳。虽然这些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被当成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产品质量的差强人意却具有一些共性。虽然培养了一批“脑残粉”,但也会收获很多截然相反的评价。
这些互联网品牌,某种程度上缺乏制造企业匠人精神的基因,缺乏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因此会饱受量产规模、生产能力和品质管控的困扰。
也因此,在中国企业互联网+如火如荼之际,有人则在号召学习德国工业4.0,这是以过硬的产品品质,加上信息化、智能化的柔性生产线,而形成的一个高效而又灵活的体系。并不像一些中国企业制造(生产)与互联网吆喝两张皮的窘状。
一如既往地,《消费者报道》拨开企业宣传的杂音、拨开部分粉丝“无条件爱”的杂音,从最本质上去评判一个产品的优劣,衡量其性能和安全性,依此向消费者进行推荐。而第三方对比测试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则遵循这样的典型路径:对比测试发现产品质量优劣—测评结果公布—企业受消费者舆论影响—做出改变—消费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