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

2016-03-18 06:07冯双春
考试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欣赏课高中音乐

冯双春

摘 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从而使高中音乐欣赏课切实有效。

关键词: 高中音乐 欣赏课 学生主体性

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因此在高中音乐教育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其实学会欣赏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有其他教育形式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是欣赏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乐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音乐基本乐科,包括音、音程、和弦、节奏、调、调式等方面。它在高考中占有的分值不大,但往往因乐理分数而影响整体,这说明学校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其实,乐理内容不多,但灵活性与理论性是比较强的。以江苏省为例,每年高考学生自认为乐理复习不错,起码不会在专业上拉分,但往往想象与结果大相径庭。这说明,首先,乐理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其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甚至有些呆板,原本一样的题型换一种方法就错,这是肯定不行的;然后,就是做题速度慢、不熟练,虽然江苏省每年的高考乐理题与其他省份相比略简单,题量也不大,但学生的做题速度实在是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所以,乐理学科更不该忽视。

二、对该乐曲背景知识的了解是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做是参与者,实际上我们常常忽视另一个人物——作者。有些老师喜欢把对作者的介绍一带而过,甚至不讲,更愿意花时间介绍他们的作品,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作品是他们性格最直接的体现,尽管我们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作品,但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往往对作者的音乐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了解作者对鉴赏音乐作品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之所以认为民歌“听不懂”,对应的创作背景就是不同地理环境,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演唱的,如果每首民歌都用普通话唱,那是否还能成为民歌。既然歌词都听不懂,学生欣赏的兴趣就减半,再加上民歌都是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即兴创作的作品,自然缺乏专业创作体系下的创作水平,也难怪学生会认为“不好听”,当然,还有很多像作品的配乐、演唱者的能力、作品的包装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的审美体验,所以让学生认识作品就很重要。

如人教版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在介绍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荒凉的青海风光视频,并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环境下人民的生活状况会是怎样的?站在这种环境下你会怀着怎样的情绪唱歌,站在山上你会运用什么方式发声?学生很容易被直观的画面吸引住,通过对这个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很自然地感受到辽阔、舒展、自由,然后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方式欣赏歌曲,学生马上就能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风格特征:旋律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宽广,同时能理解地理环境会对民歌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就很自然地加深作品的印象。

三、多听经典音乐来提升学生欣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高中生作为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一部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反复地听会给学生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学生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较大的进步。如在《鸟店》的欣赏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依恋思念的《小背篓》,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学生往往能唱许多流行歌曲,但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在《歌唱》上第一节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比如说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可以举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他们的歌曲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教师,2014(24).

[2]蒋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探析.新课程学习,2010(09).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欣赏课高中音乐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