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平
摘 要: 高中生物课程体系中有大量需要记忆和运用的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采用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成为众多教师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探究了利用思维导图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具体论述中采用对比教学实验的方法,以上饶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对象,展开教学实践,并对教学的结果进行了简评,希望能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思维导图 对比教学实验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人们能够将复杂繁琐的记忆性内容转换成树状图,在树状图中,记忆性的内容从一个中心开始,演化成多个主题,如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犹如一棵大树的若干个树干一样,记忆信息形成点、线、面的延伸,以此实现大量信息的增殖,各信息之间呈现递进、交互、联系的关系,有助于学习者在短时期内记忆、提取和应用大量信息。
在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习惯性地采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这些内容,结果反而是“学生越想记忆,却越记不住,记不牢”,整个教学环节陷入“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中。而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建构放射性、发散性思考和记忆教学情境,则能够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二、对比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
(一)教学实验对象
以江西省上饶市上饶中学高一(3)、(4)班和(5)、(6)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共涉及学生200人,其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
(二)教学实验方法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对(3)班和(4)班的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法,而对(5)、(6)班学生采用普通讲授法实施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记忆能力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三、教学实验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内容设计
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二)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实施((3)、(4)班)
在整个教学实施中,我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法,为(3)、(4)班学生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首先,我在黑板的正中画了个圈,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糖类的例子?”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跃跃欲试,不一会大量答案涌现,如:冰糖、红糖、蔗糖、果糖……其次,面对大家的热情,我紧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同学们说的这些糖类,都存在于哪些地方呢?”这个发散性的问题,也引起学生的注意,“细胞中”、“水果中”、“输液的液态物质中”……“Very good”,面对大家的回答,我随口说出一句表扬性的英语口语。最后,我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结合Inspiration软件,总结了大家的探究性成果,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第二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大家对糖类和思维导图教学法有了基本认知,因此,我的教学中心由引导式转向实践式。首先,我带领大家进入学校的机房,利用机房里的多媒体设备和电脑,教授大家如何运用Inspiration软件绘制“糖类思维导图”。其次,要求学生根据我的操作过程,在自己的电脑上,学习绘制“糖类思维导图”,而我则不停地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思维导图的信息化实践绘制。
第三课时:经过引导、实践两个课时的教学,学生已经基本接受了利用软件,建构生物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生活中糖类的类型、来源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活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发散记忆实践学习”。首先,我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记忆性任务,例如,小组1的任务为“细胞膜的结构”,小组2的任务为“ATP的来源”……其次,我要求每个小组利用Inspiration软件,结合自身任务,在机房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对绘制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记忆。最后,我在全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生物知识记忆,一点也不难”的成果展会报告会,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进行现场记忆大比拼,我则根据学生成果,进行打分,汇总实验教学数据。
(三)普通讲授法教学实施((5)、(6)班)
在对(5)、(6)班学生的教学中,我同样安排了3个课时的教学量,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实施教学,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课时:为全班学生讲解糖类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糖类的外形、来源、结构等内容,下课前要求学生课后记忆有关糖类的概念和应用性内容。
第二课时:用5至10分钟时间,复习上节课所学,接着,采用默写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写出糖类的相关概念,作为一次课堂作业。下课前,将学生的作业成果全部收齐。
第三课时:对学生上节课作业的情况进行课堂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回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糖类概念的记忆,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课堂记忆测试,并统计相关教学数据。
四、结语
通过对比实验教学后,对四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熟练记忆糖类概念及应用知识”指标上,(3)、(4)班学生为90.24%,(5)、(6)班学生为60.77%;在“建构完整的糖类知识体系”指标上,(3)、(4)班学生为85.21%,(5)、(6)班学生为52.11%;在“生物课程其他知识发散性记忆能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75.22%,(5)、(6)班学生为34.12%;在“教学方法兴趣和吸引力”指标上,3-4班学生为93.65%,(5)、(6)班学生为54.54%。整体上看,(3)、(4)班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及对课程的兴趣度等,都显著优于(5)、(6)班学生,因此,思维导图引导式教学方式,值得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Tony Buzan.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
[2]陈欣.概念图、思维导图和生物图表[J].生物学通报,200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