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 要: 信息技术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文章针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从当今农村教育实际出发,探讨有效实施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技术能力 培训对策
21世纪,教育正面临社会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技术,农村教师要迅速抢占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发挥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性。面临新的形势,农村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建设上,还不能适应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阻碍了“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的发展。逐步培养一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各种新型学习模式的教师培训,是目前农村教育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一、农村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农村教师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
1.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教师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以信息技术能力为主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教育领域普及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和潮流。
2.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媒体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把教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智力密集型行业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尽快适应这种新时代、新环境的要求,尽快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多方面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更新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最优化。
3.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011年1月,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农村人口受教育的质量,关系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模式落后,且缺乏培训保障措施,培训效果不是很显著。
二、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
1.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不足和应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突出
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首先要给教师提供适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学习和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场所。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和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化水平发展较低。农村学校网络建设、计算机、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等信息技术设施配置不完备,学校没有上网保障,教师无法利用网络获取教育信息,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极少部分配置设备的农村学校,由于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观念还停留在黑板、课本和粉笔的传统教学上,对现有信息技术设备使用较少,利用不足。同时,农村学校信息设备更新、维护和管理相对落后。
2.农村教师整体信息化素质偏低,培训难度大。
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农村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计算机基础较弱,把教育技术培训看成一种形式,可学可不学,再加上培训机会少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的培训在开展之前,培训机构没有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期望做充分的调研,只是按照培训机构的安排进行授课。各级教育培训内容往往根据城市教师水平设定,过于强调前沿性,城市化倾向明显,教学观摩也是在城市优质学校举行,农村教师在培训结束后,除了感叹城市学校硬件设施豪华和城市教师水平高深莫测之外,很难有实际收获。大部分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还是采用集中面授、大班上课和远程培训的方式,这种整齐划一的操作方式难以激发培训者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培训教师的需求。另外,远程培训由于网络和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的缘故常常流于形式。
4.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评价过简单。
在考试指挥棒的驱动下,部分学校领导不注重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教师开展现代化教学所需的设备得不到保障,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无法应用,长时间的搁置造成了遗忘,影响了教师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育技术培训对教师来讲就是为了考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学分、应付职称的晋升,导致培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5.培训后期跟踪服务不足。
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是检验培训成效的关键,是培训效果的有力保证。目前的培训项目,大多数随着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对教师后续发展的关注较少。教师在参加培训后能否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后教学中,并开展校本培训,是否有能力传授给其他教师,从而带动其他教师,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让大家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应用新技术和方法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缺少能够交流问题的平台,而影响积极性,使后续能力的提高得不到保障。
三、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建设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加大对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投入比重,让农村学校有能力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学校设备,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建设。
2.转变培训观念,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训,让农村教师树立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学会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养成网络学习习惯,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3.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单位在开展培训任务之前,要深入农村学校对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确立多样化的学习目标,把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分成多个主题模块供教师选修,比如信息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教师专业发展类,每个大模块下细分成小模块。培训学校需要组织主讲教师认真耐心讲解外,还需增加辅导教师人数,通过手把手的方式教给他们基本知识,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另外,利用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分层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在线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校本培训为最终落脚点,尽量满足农村教师的个性化培训需求。
4.建立评价评估机制,延续和扩大培训成果。
通过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监管评估工作。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作为考核农村学校校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不能足额完成培训计划的学校领导,扣减年度考核分数。为使培训效果评价更加真实有效,对学员培训效果的评价通过培训现场评价和后期跟踪评价相结合进行。同时,培训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各类问题,这些都需要建立长期的追踪与支持机制,强化培训效果,如培训教师定期不定期深入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进行指导与帮助,培训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建立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2]蒋光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综述[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26(2).
[3]刘景宜.基于B-learning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9,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