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本土化对广西民族关系的积极影响

2016-03-18 23:22:01王海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崇拜本土化

王海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西桂林 541001)

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本土化对广西民族关系的积极影响

王海燕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西桂林 541001)

广西各民族宗教信仰内容庞杂,即有本土自生的原始宗教,也有外来宗教。广西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在历史进程中互动整合,形成了多元化、本土化的特点,使广西成为宗教信仰“和而不同”的典范。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有利于广西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南部边疆的安宁和国家的统一。

民族和谐;宗教信仰;多元化;本土化

当代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待、融洽相处,共同维护着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特别是广西更是始终保持着民族团结合作、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使广西成为中国民族团结的典范。广西作为中国南部边疆省份,其民族团结能成为中国的楷模,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广西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一、宗教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所谓“宗教”,其“宗”字意为祖先,“教”字意为教化,合起来就是祖宗之教化的含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并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使人对该神秘力量或实体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1]为此,“宗教”不专指制度化的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等等,还包括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各个民族非制度化的原始的宗教信仰形态,它是一种具有民族性和民俗性的通俗信仰。

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内部的团结。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民族成员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增强其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强化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当本民族遭到外来民族的民族压迫和宗教压迫时,宗教信仰在其中起着捍卫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境内外极端宗教主义分子利用各民族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不断破坏中国民族团结,破坏中国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因此,了解一个地区的民族关系如何,其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对该地区各民族宗教信仰的构成进行分析。“从历史上看,什么时候多教并存,什么时候社会和谐。”[2]一个地区的各种宗教信仰能和平共存,其民族关系也能得到和谐发展。

二、广西各民族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本土化

广西境内主要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除了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外,其他各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呈现出多元化和本土化的特点,内容庞杂,属于多神崇拜。既有对本土自生的原始宗教的信仰,还有对外来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的信仰。

(一)原始宗教信仰

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的普遍信仰。广西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仫佬族、毛难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反映在现实中,则表现信奉多神,主要是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1.图腾崇拜。图腾是一个氏族的标志和保护神,除了被确认为是部族祖先之外,还被作为部族的旗徽或旗帜,图腾信仰成为部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其产生是源于远古时代。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原始人类都认为自己与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有关,并与他们存在着血缘关系,从而对他们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把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当作本部落的图腾,以求得到它的庇护。在部落逐渐发展成民族的过程中,这些图腾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的图腾宗教信仰。

2.自然崇拜,也是远古人类在科学知识缺乏的情况下,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从而产生对一种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最常见的是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江河湖海、动物、植物的崇拜,流传至今。如:壮、汉民族认为火代表太阳,土代表大地,因此对太阳和大地的崇拜,转化为对灶神和土地神的崇拜;壮族还崇拜月亮、雷、石、火、水等;瑶族崇拜山神、雷神、牛神、土地神等;侗族认为土地神是掌管人畜兴旺和庄稼、林果丰歉、土地安宁的神,因而土地神得到普遍敬奉;苗族对巨石、大树、古井等自然物崇拜;仫佬族普遍崇拜掌雨水的雷王以及可避虫害的虫神。

3.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态,始祖崇拜和英雄崇拜是祖先崇拜的延伸。如:汉族信仰的始祖神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造人的女娲,还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侗族信仰的英雄是萨岁(达摩娘娘)、张良张妹、杨令公、关公、三王、二郎神等;瑶族信仰祖先盘瓠、伏羲兄妹神等。

(二)外来宗教在广西的传播及其对广西各民族的影响

广西的外来宗教主要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三种。这三种宗教自传入广西,就对广西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外来宗教在广西的传播

(1)佛教在广西的传播。佛教在东汉到东晋时期,通过广西通道由海上传入我国。佛教传入广西时间最长,约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传播范围较广,对广西各民族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一些佛教寺庙得以保护下来,如: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的水月庵;桂林市的能仁寺;来宾市的古三开元寺等等。因此,佛教在广西仍有一定影响。

(2)基督教、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在鸦片战争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权利,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传教士先后大量进入广西,他们以梧州、北海、西林等为基地,不断深入各民族地区传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对汉族影响较大,而对其它民族的影响较小。21世纪初天主教会在广西全区38个市县有宗教活动,教徒7万余人,大多数是汉族;基督教教徒5万余人,大部分也是汉族。[3]

2.广西各民族对外来宗教的信仰情况

外来宗教的传入对广西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人开始信仰外来宗教。但外来宗教在向广西渗透过程中与广西本土原始宗教之间产生了冲突,如:天主教要求教民信奉圣母玛丽亚,基督教要求教民信奉上帝,佛教要求教民信奉释迦牟尼,这些宗教具有排它性,都反对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与广西本土的原始信仰——崇拜祖先、龙、蛇、蛙、牛、土地、雷神等发生了冲突。为此外来宗教难以成为广西的主体宗教,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始终保留着多神崇拜。

三、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本土化有利于广西各民族和谐相处,维护国家统一

广西各民族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本土化的特征使得广西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相互交融,既有差异,又形成了一定的共性。特别是共同的对某种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的崇拜,一方面有利于广西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的沟通了解,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西方国家利用宗教差异制造民族矛盾,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一)有利于广西各民族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谐共处

1.民族间互相通婚。一般而言,由于各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受语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及习俗等民族心理素质的约束,民族内婚总是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倾向,这也是最具显性特征的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普遍现象。特别是具有单一宗教信仰的民族,其民族内婚现象更是普遍,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神,会形成不同的宗教教义和宗教仪式,会给婚姻带来很大的障碍。

民族间通婚是民族隔阂消融的体现,是对对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广西由于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所具有的共性,使得民族间的通婚非常普遍,不同民族间的通婚已成为婚姻关系的潮流。过去极少外嫁的瑶族姑娘、苗族姑娘开始外嫁,过去不嫁瑶族、壮族、苗族的汉族女子也有不少嫁进了壮家瑶寨苗乡。如: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镇保上村阿搞屯的村民杨玉清老人共有7个儿女,4个儿子和3个女儿,如今都结了婚成了家,老老少少加起来共有29口人。他的4个儿媳妇有1个是仡佬族,1个是苗族,1个是汉族,还有1个是彝族的;3个女儿1个嫁给了壮族,1个嫁给了彝族,最小的嫁给了汉族。全家29口人组成了一个包含壮、汉、苗、彝、仡佬等多民族的家庭,大家相亲相爱和谐共处,正是广西和谐民族关系的一个缩影。[4]多民族家庭里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民族关系得到良性互动,民族认同得到升华。

2.互相尊重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民族间互相尊重传统节日是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广西各民族都有着和原始宗教信仰相关联的各种节日,如:壮族的“蚂拐节”“社节”“花王节”“三月三歌节”“牛魂节”“中元节”“尝新节”;瑶族的“盘王节”“禾魂节”“尝新节”“达努节”;苗族的“苗年”“吃新节”“芦笙节”“四月八节”;侗族的“吃新节”“三月三”“乌饭节”等等。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共同的民族节日增强了民族间的亲近感,如“三月三”“尝新节”等。对不同的传统节日各民族也能互相尊重,甚至有些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各民族共同欢度。如:贺州八步区都江盘古庙的“盘王节”,本是瑶族祭祀始祖盘古大王的场所,现在这一瑶族的民间信仰活动不仅吸引了瑶族群众参加,也有许多壮族、汉族群众参加。在盘古庙的墙壁上公布的为盘古大王雕刻神像以及迎神转座建醮捐资的名单里,不仅有瑶族,还有壮族、汉族。[5]

(二)有利于共同抵制外来宗教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的统一

利用宗教制造中国民族矛盾和破坏中国民族团结,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是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段。广西处在中国南部边疆,自然也成为西方国家利用宗教分裂中国的重要地区。广西自古以来传统宗教文化盛行,一些外来宗教宣扬与广西本土文化不同的文化体系,如反对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只信仰唯一真神为广西民众所不能接纳,从而造成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种种冲突。特别是近代外来传教士们不仅在地方作威作福,还协助西方国家进行各种侵略活动。这些非法的宗教活动为广大广西人民所不满,从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洋教斗争,引发了不少教案。如:1856年的“西林教案”;1898年的“永安教案”。据不完全统计,清末广西发生大小教案46起。[6]民国时期教案虽已有所减少,但也出现了1924年的“昭平教案”;1926年的“灌阳教案”。教案的出现表明广西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成为抵抗外来宗教的重要力量,西方国家企图利用外来宗教分裂中国的目的在广西难以达到。在教案斗争中,也表明了广西各民族勇于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的优良品质。在共同的斗争中,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的国家认同得以增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也确立了不允许宗教干涉行政、司法和教育等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政教分离原则。坚持不论信什么教,或信哪一种教派,都必须把国家的统一富强、民族的团结进步放在首位。当前广西仍然沿袭着自古以来形成的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本土化的特点,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对宗教的有关规定,有效地抵御了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总而言之,广西各民族宗教信仰在历史进程中互动整合,形成了多元化、本土化的特点,使广西成为宗教信仰“和而不同”的典范。宗教信仰成为广西各民族间的润滑剂,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南部边疆的安宁和国家的统一。

[1]谭天宇,龚正,刘传良.东正教的静修主义[J].文史学刊.2013(2).

[2]邓伟杰.和谐社会笔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9.

[3]朱从兵,钱宗范.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1.

[4]莫彩花,李彪.五个民族一家亲[EB/OL].广西隆林网,2013-11-18.http://www.gxll.gov.cn/html/2013/longlinxinwen_ 1118/19826.html.

[5]徐杰舜.民族团结是广西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命线[N].中国民族报,2009-11-27.

[6]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267-274.

(责任编辑:盘桂生)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Religious Belief on the Ethnic Relations in Guangxi

Wang Haiya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The religious belief of the ethnic groups in Guangxi is complex.There are native primitive religions,as well as foreign religions.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Guangxi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localization,making Guangxi become the model of religious belief of"harmony in diversity".The divers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religious belief is conduciv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Guangxi's ethnic relations,and it is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and national unity in the southern border of China.

ethnic harmony;religious belief;diversification;localization

D064

A

1001-7070(2016)06-0047-03

2016-06-29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自治区的民族和谐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以广西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13LX529)。

王海燕(1974-),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广西古时被称为南蛮之地,贫困落后,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保留至今。如:汉民族的龙图腾;壮族的蛙图腾、牛图腾、狗图腾;瑶族的狗图腾;侗族的鸟图腾和蛇图腾等等。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崇拜本土化
我崇拜的那条“龙”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2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西夏天崇拜研究
西夏学(2017年1期)2017-10-24 05:31:18
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
父母必读(2016年3期)2016-09-13 08:03:37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环球时报(2015-12-10)2015-12-10 10:36:27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创意与设计(2015年6期)2015-02-27 07:55:58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