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丽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1200)
英美文学大视野下的社会化语言学透视研究
赵彦丽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1200)
语言学的社会化是语言自身的先天性特质,语言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一面多棱镜,透过针对英美文学的社会化语言学视角的研究,揭示了语言学的社会化知觉联系的关键性作用,同时,亦深入地透视了社会化语言学的基本内核与进阶理论。
英美文学;大视野;社会化;语言学;透视;研究
语言既具有时代特征,更具有较强的社会化特征。语言在一段时期内是近似闭环的系统,在这一闭环系统之中,封闭了时代的语言学特质,以及社会化的意识形态,这种社会化的意识形态与其时代性一道融入了英美文学的文本之中,为世界文学呈现出了纷纭的色彩,赫德森将社会化语言学称之为社会化正态分布的理性语言世界。虽然英美文学之中存在着较其他文学更加深入且透彻的基于社会化语言学的建构,但是,任何文学都必然存在着囿于话语分析与语言心理的解析模式与解构范式,同时,亦必然无法跳出社会化形态对于语码的意识规约。
1.社会化语言学的语法与逻辑
从语言学意义而言,文学形式与其社会化表达功能紧密相连,文学既是具象化的语言,又是社会化的语言,更是语言学文本式研究社会化的主体。语言学是一个非常概念化且笼统化的词汇,在被冠以社会化之后,语言学立即成为了一种透过对文学进行宏观微观的解析,借以深刻观察、近视距了解、充分沉浸体验的极具研究价值的工具。其实无论是描写语言学,还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所探求的都是语言在社会化场景中的应用,将语言的应用由具象化中抽离出来,形成体系化、科学化的规律正是社会化语言学的根本诉求。社会化语言学首先由探究语法与逻辑一致性着手,以思维逻辑这一哲学依托作为依据,以笛卡尔思想作为语言学深层结构的思想范式,抽离语法算子约束,进而找到游离于语法形式的社会化语言学的普遍规律。
2.社会化语言学的知觉与联系
英美文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大视野,也为社会化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观察沃土。在这片广袤的语言学沃土上,遍植着以社会活动为目的语言学现象,其中不可或缺地包含了语言学的交际对象因子、交流语境因子以及语域与地域等必要因子。针对社会化语言学进行深入透视,我们看到,社会化语言学主要表现在语言与社会知觉的不对等性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知觉的形式化,其内涵必然永远小于社会知觉,这也就为以语言交际的方式补充社会知觉提供了一种社会化的必然。[1]语言学中的语言还包含着一种与普通意义上语言所不同的社会化态度,这种社会态度既是社会交际的初步发展,又是人际关系的形诸于文学的一种异构特质,文学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如乔伊斯在《死者》中就透过艾弗丝的社会知觉建构了社会化语言学的文学式人际关系,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文本与社会的直接联系。
3.社会化语言学的变易与守恒
英美文学的大视野也是语言学的社会化大视野,英美文学中的语法与逻辑以及知觉与联系为研究其社会化语言学的变易与守恒提供了可攀之基。英美文学中的社会语言学的变易主要体现在其变异、变体、变栖等诸多方面。变异主要体现在话语分析与语言歧义等方面,变体则体现在交流过程中的超语句层面的离析,而变栖则通常表现为一种语义形诸于文体的语用多元化方面。索绪尔与布龙菲尔德为语言学的社会化变易提供了研究的方法论的全方位的支持。英美文学中的社会化语言学的守恒则主要体现在其双重语言与语言忠诚等诸多方面。同时,英美文学文本中的语言功能、语境、语码转换,及语言对情节的调节等方面的技巧也显著增加了文学文本意象上的语言交际的对抗变异、变体与变栖的选择能力。因此,社会化语言其实是一种变易与守恒交织的言语共同体,同时也是一种由社会特色语集成的社会语言变体,这些语言要素直接决定了文学文本中的语言及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化心理。
1.语码的转换与混合
针对英美文学大视野下的社会化语言学解析,我们看到了社会化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些特性与社会化的复杂性息息相关,这种相关性显然更加符合伯恩斯坦的语码理论。该理论从社会化视角提升了语言学的抽象化与交互化,这两方面的理论也恰是社会化语言学获得语码式语言研究范式的关键。语码将语言的社会化划分为多个层面,从而实现了语言交互过程中的语域感的提升,同时,语码的实现也为语码的跨层面转换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文学文本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大视野之下的艺术化存在,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本身亦具有语码转换与混合的相通性与可叠加性等易转义的特质,正因如此,才有学者戏称语言为“变色龙”,这种现象在英美文学的母语符号语言中尤为明显。
2.主流语言与世俗语言
社会化语言通常以主流语言与世俗语言为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交替发展,在这两条主线上语码层次分明,显然形而上的主流语言掌握核心价值导向,其所表达的是话语权与社会地位下的语势。但是这条主线显然失去其以交际为主要功能的社会化作用与社会意义,而世俗语言才是真正的社会化语言,其主体是较为模糊且毫无话语权的。在英美文学的现实主义时代,一些优秀作家更倾向于表现社会化现实,为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人文、社会等留下了文本快门所定格的永恒瞬间。[2]在一个正能量的社会中,世俗语言是倾向于向主流语言靠拢的,而在一个负能量的社会中,恰恰相反,主流语言极易被世俗语言以及其他语言所逆向影响。在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过程中,语言的社会化在其中扮演了影响方向自由选择以及影响效能自由适应的角色。
3.话语分析与语言心理
英美文学的引人之处不仅在于其所描绘的后现代主义的迷离,也在于其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的真实。英美文学能够攫住人心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这些优秀作家擅长对文学文本的本体进行社会化语言学的话语分析,同时,亦更加擅长在其文学文本中极为复杂且精确地大量植入语言心理成分。社会化语言学理论使我们看到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话语分析与语言心理成分的并存,但是,在更多文学文本中,我们也看到了拉氏方法所阐释的社会化语言学的话语分析而外的语言行为。这些语言行为显然在文学文本中所执行的是文学所赋予的社会化语言学的某种功能,其实这种方法的终极目的就在于透过话语分析与语言心理,实现一种由话语分析与语言心理为织体的语言行为,从而实现读者作为客体在文学文本之中不断发现文学本体,并不断地将自我移情为文学本体的潜意识扭曲过程。
1.归化与域化
英美文学既具有汲取性也具有灌注性。英美文学的汲取性表现在众多英美文学作品的生活根性,尤其是英美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更是将生活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英美国家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使得英美国家的生活化跃然于文本之上,为读者带来的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意识渗透。[3]英美文学的灌注性表现在其文学文本对社会所起到的文学社会化影响。这种灌注性与文学的创作过程相比,是一个逆向过程,灌注性就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化语言学意义上的归化性,即文学在社会化语言学意义上的回归。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现实主义是一种负责任的文学。英美文学的汲取性更宜放在一个大的视野下加以衡量,自其诞生之日起即默默承担着一种汲取英美文学的域化,体现在其对于本体化超越的同时,随着英美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影响之下的泛化至全球的一种域化优势。
2.离析与综合
基于社会化语言学的解析为透视英美文学提供了一双火眼金睛,而基于社会化语言学的解构则为针对英美文学进行宏观透视与微观剖析提供了既可以扩大化,亦可以微缩化的理论武器。对英美文学的离析是对社会化语言学的一种微观解构,也为研究英美文学提供了一种由本体视域无极地转换为他者视域的离析。在离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到英美文学中的语言学组织与语言学发展的脉络。而对英美文学的综合既是英美文学对社会化语言学的一种宏观透视过程,也是社会化语言学意义上的整合过程,更是英美文学的一个宏观建构过程。社会化语言学的离析过程使语域的中心更加清晰,围绕语域中心的各因子也更易于依其语序、语境、语义形成语言学优化式的综合过程,由此可见,离析也是破坏与重构的开始。
3.破坏与重构
在英美文学大视野的延展下,英美文学承载了艰巨的归化与域化等社会化语言学功能。针对英美文学所进行的微观式解构可以看到英美文学的语言学组织及其发展脉络,而针对英美文学所进行的综合,则实现了英美文学宏观意义上的建构与整合。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从更加深入的视角针对英美文学进行进阶式的研究。[4]英美文学文本中还包含着对社会化的破坏与重构现象,该现象主要来自于社会化过程中的语言竞合过程。破坏的矛头直指传统与秩序,破坏的目的则基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意识,这种破坏反而缩短了由失衡、离析等进阶至重构的过程路径。英美文学社会化语言学的重构则是基于符号语言的有机组合与语域聚合意义上的重构,英美文学的社会化语言学的归化与域化事实上已经为语言的有机组合与语域聚合之上的重构形成了坚实的基底。社会化语言的破坏过程则为语言的进一步社会化提供了更具张力的扩张,同时亦为社会化语言突破既有的语言学意义上的边界提供了最短的路径,促成了社会化语言学发展的多阶式的最终里程。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领域中由强势文化所主导的文学奇葩,它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更加宏大的视野,同时,亦为隐含于其中的社会化语言学提供了寄生的场所与发展的完美基底。作为一门由后工业时代与后现代价值观托举着的社会化语言学,其中饱含了英美社会化过程中的诸多特质。在针对这些特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又一块坚实的发展基石。从更加广阔的视域而言,对于英美文学的透视过程也正是对于文学的艰深理论的一种阐释与消解,希望这种阐释与消解为文学的发展所提供的是一种可资借鉴的有益的参考。
[1]胡明晓.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3):21-22.
[2]郭建华.汉语语言学中语义指向原则与结构研究[J].语文建设,2015(23):26-27.
[3]陈成龙.真语文是“真知”“真教”“真学”的融合[J].语文建设,2013(25):17-18.
[4]Gleason,J.B,Ely,R,Perlmann,R.Y,Narasinmham,B.Patterns of Prohibition in Parent-child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ocial Context and Language[J].Essays in Honor of Susan Ervin-Tripp .1996:89-90.
责任编辑 刘晓华
Research on the Socialization of Lingu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ZHAO Yan-li
(Success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1200, Henan, China)
Socialization is the congenital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s. Language itself is the social side of the prism. Through the study of social lingu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key role of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of lingu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explores the basic kernel and advanced theory of sociolinguistic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perspective; socialization; linguistics; exploration; research
2016-05-22
赵彦丽(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H0-05
A
1673-6133(2016)05-00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