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讲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五段训练法的研究

2016-03-18 09:53梅州农业学校
广东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重音语调导游

文/梅州农业学校 丁 建



导游讲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五段训练法的研究

文/梅州农业学校 丁 建

导游语言表达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方向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是导游职业所要求掌握的核心工作能力。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之一,就是“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旅游市场中,人们更是形容导游是靠“嘴”吃饭的。良好的导游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让游客愉悦地享受旅程,还能有效地完成沟通交流。

在导游行业中,不少导游存在讲解简单粗暴,语调缺乏起伏,语音不清晰,讲解不流畅等问题,不仅没有服务好游客,甚至破坏了导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专业教师也仅满足于学生能背、能说,而忽视了对学生导游讲解语言表达艺术的要求。

笔者先期在旅游行业从事多年导游工作,后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导游专业教学长达9年时间,从教期间受聘于导游服务公司担任导游岗前培训工作。经过多年研究,笔者以提高导游讲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点,从呼吸运气到发音,从记忆方式到语调起伏,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五段训练法,对导游讲解语言表达技巧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气先行,正确呼吸

声音的发出,主要是通过气息来冲击声带而使声带产生震动,声音的大小高低与气息有着直接的关联。好的气息运用不仅可以使导游讲解的声音洪亮有穿透力,而且还可以保护好导游的声带。同时,人类感情深处所爆发的惊叹声、欢呼声、抽泣声等,都是人体呼吸的自然运用。因此,可以说气息是情绪的载体,是导游讲解生动性的保障,好的讲解要求做到以气驭情。通常,导游在讲解时要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

(一)训练方法与要求

1.深吸气:收小腹(肚脐以下),以鼻持续吸气直到不能再吸入为止,3至5秒内完成,以感觉大腹(肚脐以上)和腰部渐胀、背部拔直为标志,该动作如深吸花香一般。

2.呼气:吸气后屏息1至3秒,再缓慢以嘴呼气,以线性呼气方式为准,持续时间越长越好,直至气尽,该动作有如持续有力吹桌面灰尘一般。

上述动作单次做5~15分钟,做足30分钟为宜。

(二)注意事项

1.胸腹式联合呼吸要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

2.避免单纯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单纯胸式呼吸的特征是呼吸浅,常以耸肩和胸部抬起为明显特征;单纯腹式呼吸则表现为腹部过度肿胀,像皮球一样膨胀。

二、口腔操,热身放松

戴尔·卡耐基曾表示,人生最想逃避的事情之一就是当众讲演。导游讲解的语言表达过程虽然不是演讲过程,但同样是“生疏”行为。流利的导游讲解离不开口部肌肉灵活控制,且导游讲解时的口腔也比生活中说话的口腔要大。所以,做口腔操的目的,是为了让平时处于相对紧缩状态的发声系统“零件”进入热身状态,最终达到加强口腔共鸣,美化声音的效果。

(一)训练方法与要求

1.口的张合度练习:将口张到极致,有如打哈欠一般,保持5秒,闭嘴时有如口中含有一个要将口腔胀开的球体,保持5秒,反复10次。

2.嘴唇力练习:双唇闭紧向前撅起,张开嘴的过程中让上下唇保持不分离趋势,上下牙保持分离趋势,有如模仿老人无牙状态,再逐渐回到撅嘴状态,反复10次。

3.舌头的练习:(1)舌尖抵下齿背,随着张嘴,用上门齿齿沿刮舌叶、舌面,使舌面能逐渐上挺隆起,然后将舌面后移向上贴住硬腭的前部,有种舌面顶向头部“百会”的感觉,回位重做,反复15次。(2)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沿上下牙面顺时针方向环绕360度,然后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交替进行,反复10次。

4.综合练习:(1)“含”大块烫粘糕:想象自己含着一块大大的热烫粘糕,伴以做剧烈咬牙切齿的欲望,同时对上下颌进行逆向横移。这可以对唇、舌的灵活性和口的张合度进行练习。(2)捏鼻大声朗读绕口令:用手捏住鼻子,大声说绕口令,要求用力猛,没有后鼻音的字不能出鼻音。这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口腔部位灵活性的综合练习,还能帮助寻找到最佳发声点。

(二)注意事项

1.力度要求:在练习口腔操的过程中,要求参与的口腔部位用足够力量参与。

2.口腔肌肉要进行对抗:在做一组动作时,要时刻保持口腔内部肌肉的力量对抗。

三、整句记,表达流畅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会出现讲解不流畅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记导游词时的断句和记忆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在记忆时,容易忽略句子的完整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快和慢交替阀值体验训练法。

(一)练习方法与要求

1.“华少”最快练习法:将一篇篇幅为300字长短句结合的稿子,先教学生正确断句,在学生知晓正确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去掉标点符号而内容相同的稿子,要求学生用最少的换气次数、最快的速度完成。如浙江卫士原“中国好声音”栏目主持人华少的稿子:“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在保证清晰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尽量少的换气次数说完稿子。

2.正常语速练习法:同一篇稿子,在断句准确的前提下,让学生以正常、优雅的语速诵读。

(二)注意事项

1.“华少”最快练习法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断句,再追求速度。

2.在学生平时的导游词讲解词记忆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在大脑里以整个句子或完整意思段落进行一次记忆的习惯,避免学生为单纯背书而错误拆解句子。

四、要起伏,先定语调

通常学生会把导游讲解过程曲解为背诵导游词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调艺术的运用。语调,是语音、速度、语气、节奏的和谐统一,有如声乐的旋律一样,能体现出语言的完美性。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控制不同的语调,能增强讲解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美感。

(一)练习方法与要求

1.重音练习:拿一篇导游词,让学生根据讲解表达的需要,先找出每一句话中的词、语句、逻辑重音。其中语句重音和逻辑重音是学生容易忽略的,逻辑重音更甚。所谓语句重音,常用的是语法重音,是指句子中不同的语法成分读音轻重不一,其中有的句子成分要读的重些。如谓语一般要比主语读的重些,如:“梅州人民欢迎您!”,在这里“欢迎”作为谓语是要重读的。逻辑重音,又称作强调重音,是根据说话的目的和重点,有意将某些词或词组读重一些,如:“世界客都——梅州欢迎您”,在这里,出于对介绍对像的强调,“世界客都”“梅州”也要重读。

2.语调升降技巧练习:

每一篇导游词,老师都要引导学生区分并练习主要段落的语调的升降变化。语调可以分为四种: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

(1)区分并练习高升调:这种句子的语势是由低到高的。一般用来表示惊讶、疑问、反诘、呼唤、号召等。如《广州岭南印象园旅游景区》讲解中的:大家再往门这边细看一下,这霍氏大宗祠的门特别讲究,分为上下两扇,这是为什么呢?

(2)区分并练习降抑调:这种句子的语势由高到低。一般用来表示肯定、感叹、恳求、自信、祝愿等,如《广州市黄花岗烈士陵园》讲解中的:大家再仔细看一下,碑亭顶部的形状像不像一个悬钟,它被称为“自由之钟”,寓意警钟长鸣,让我们铭记封建统治者对革命党人的血腥镇压。

(3)区分并练习平直调:这时,整个句子语势平稳舒展,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一般用在陈述、说明、解释,表示严肃、庄重、平静、冷漠、悼念等句中。

(4)区分并练习曲折调:句子的语势曲折变化,有起有伏。一般用来表示夸张、讽刺、幽默等,如《杭州岳王庙内岳飞墓》讲解中的:好一个官至左司谏、御史中丞的秦桧!却是个残害忠良、卖国求荣的奸臣。

(二)注意事项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讲解时语调有起伏有美感,需要学生正确掌握重读和语调升降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重要讲解段落反复推敲语调的习惯。可以为学生放一些优秀的讲解视频,也可以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语调技巧。

五、多模仿,再现现场

很多时候,为了训练导游专业学生在练习讲解技巧,经常带到景区景点实训,这样往往成本过高,且教学效果的集中性不佳。而好的导游讲解语言,能产生即使不在现场却也同样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模拟讲解常要求的“现场感”。现场感的练习可以通过多模仿来练习。

(一)练习方法与要求

1.虚拟介绍对象练习法:先将实物的介绍资料让学生熟记,再让学生手持实物进行介绍,熟练之后让学生放弃实物,手握空气进行仿真介绍。实物可以是一个杯子,一部手机等小物件。

2.虚拟听众练习法:在虚拟介绍对像练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不同身份、年龄、职业的听众,如在他的左前、右前、中间三个方位设定有如青年人、儿童、老人等不同角色。要求学生面向假定的青年人方位时,要语气热情有力;在面向假定的儿童方位时,语气要温和亲切;在面向假定的老人方位时要声音洪亮且语速放慢。

(二)注意事项

1.采用虚拟介绍对像练习法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不断地将注意力放在模拟真实应有的内心感受、语气、动作和表情当中去。设定的介绍内容不宜过长,多以200~300字为宜。

2.采用虚拟听众练习法时,要引导学生在每个虚拟角色身上要有适当停留,并时刻保持微笑,切换方位面向新角色时,要因“人”而异地变换语气、语调、速度、情绪。

五段练习法是以学生常见讲解误区为着手点,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提高讲解所要求呼吸、语音、语调、语速、现场感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导游讲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也要做到因为而异,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重音语调导游
单词重音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谈谈诗歌的语调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网约导游
现代哈萨克语命令语气单句语调对比实验研究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