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03-18 20:13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廉政传统媒体师生

潭 亮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潭 亮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人才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客观需要。新媒体的运用和普及,能够提高高校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增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和传播的实效性、扩大高校廉政文化传播的辐射力。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搭建新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传播高校廉政文化作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弘扬廉政文化。

新媒体;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包括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1]。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更加便捷。高校师生文化程度高、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新媒体已经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师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高校要正视新媒体环境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改变单纯依靠传统媒体传播廉政文化的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反腐倡廉的基础工程。长期以来,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要清醒看到,高等学校违纪违法案件仍然易发多发,腐败蔓延势头尚未根本遏制,有的问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2]。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作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社会影响深远。面对社会各界还高校一片“净土”的呼声,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营造反腐倡廉的校园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廉洁思想植入高校管理干部的头脑,有助于发挥廉政文化的约束作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影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是高校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高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错误思潮借网络之便对大学生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导致部分大学生滋生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如果任由这些错误思想在大学生的脑海里扎根,将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带来极大的危害,尤其会让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辨识正确方向的能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弘扬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清廉为乐的思想,确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权力观,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拒腐防变的心理基础。由此,在高校人才培养工程中,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

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高校的学风和校风。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廉洁从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高校教师应该自觉抵制见利忘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保持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做到知廉必行。近年来,高校教师违规套用科研经费,利用指导论文、成绩评定的权力以权谋私,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和不廉洁现象时有发生,有悖于教师廉洁从教的职业要求。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倡导廉洁从教风尚,筑牢教师思想道德底线,明确教学科研行为的边界,砥砺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超媒体性提高了高校廉政文化的吸引力

高校廉政文化要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关键要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廉政文化内容和信息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等传统媒体传播时,无法在视听上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对师生的感染力有所不足。新媒体的超媒体性实现了多媒体与超文本的融合,以非线性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师生通过点击廉政信息标题不仅可以获得文本、图片等信息,还可以获得声音和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以新媒体为载体,传播廉政文化形象而生动,不仅有助于师生理解和接受廉政文化的内涵,而且也方便师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联想,通过跳转链接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新媒体的超媒体性提升了高校传播廉政文化信息的综合性,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加大了师生对廉政知识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切实提高了高校廉政文化对师生的吸引力。

(二)新媒体的交互性增强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性

高校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就要适当改变廉政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模式,增强廉政文化传播的互动性。新媒体从传播方式上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限制,实现双向甚至多向传播,传受双方或者受众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高校作为传播者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布或推送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资讯,师生作为受众在接收到廉政信息后既可以实时评论,也可以通过动画表情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及时反馈给传播者,有助于实现师生与廉政信息传播者之间平等的信息交流。与此同时,廉政信息与师生观点的交汇也使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新媒体的交互性能够激发高校师生参与廉政信息加工和传播的热情,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行。

(三)新媒体的即时性增强了高校廉政文化传播的时效性

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要注重时效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及时报道校园中廉政典型的先进事迹,使廉政事迹迅速在师生中传播,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而且也需要第一时间通报师生的违纪事件,让师生引以为戒。然而,高校校报的发行周期较长,无法实现新闻的即时性。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能够即时更新信息,提高了廉政文化传播的时效性。新媒体平台对校园发生的廉政正反典型案例的即时报道,使廉政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此外,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在重要时间节点推送廉政信息,及时提醒师生廉洁自律方面可能存在的收受和赠送礼金、礼品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师生因一时之过而后悔终身。

(四)新媒体的共享性扩大了高校廉政文化传播的辐射力

传播廉政文化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师生会产生与同学、朋友分享优秀廉政作品和信息的愿望。然而,传统媒体环境下,师生无法完整地将耳濡目染的廉政信息与他人共享,廉政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有限。新媒体环境下,师生既是高校廉政文化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师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廉政文化信息后,往往根据个人的价值取向选择不同的廉政文化信息分享到其他新媒体传播圈,如此循环反复使廉政文化信息传播范围呈几何指数倍增。新媒体的共享性增大了广大师生接触廉政文化信息的机会,扩大了高校廉政文化传播的辐射力。

然而,新媒体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正负的双重作用,在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首先,新媒体的普及使用,弱化了传统媒体对师生的吸引力,间接减少了师生通过传统媒体接触廉政文化信息的机会,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廉政文化的影响力下降。其次,新媒体的开放性在推动高校廉政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使一些错误思潮的得以迅速传播,对师生原有的廉洁观念产生冲击。再者,新媒体的虚拟性在方便师生参与廉政文化互动的同时也对师生的诚信品格产生了冲击。新媒体环境下,师生大多使用匿名方式交往,其发表言论的真实性无法保证,部分师生甚至在新媒体平台上言行失范。因此,高校运用新媒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扩大新媒体带来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积极探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搭建新媒体平台弘扬高校廉政文化

新媒体为师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是师生表达、参与和交流个人观点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师生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利用,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中显示,大学生网民即时通讯的使用率达96.2%,微博的使用率达60.6%[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顺势而为,主动搭建新媒体平台,确保掌握校园廉政文化信息传播的主动性。一旦有明显错误思潮在师生中流传或师生对个别教师的廉洁品行存在误解甚至出现谣言时,高校就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进行澄清与解释,避免师生被错误思潮或虚假信息所影响。高校借力新媒体平台传播廉政文化,关键要办好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平台,增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高校微信公众号要推出廉政动漫、廉政书画、廉政故事、廉政箴言等专栏,及时推送廉政新闻,发布廉政文化活动信息。高校要鼓励纪检干部、廉政理论研究者开设博客、微博,定期发表廉政主题文章,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高校纪委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在常规廉政文化建设栏目基础上设立警示教育之窗等栏目,营造浓厚廉政教育氛围。高校各内设机构的微信公众号要加强联动,适时转发廉政正反典型案例、共享廉政文化信息,构建多层次传播廉政文化的新媒体矩阵。

(二)利用新媒体传播高校廉政文化作品

高校要提高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新媒体平台对师生的粘黏性,就要不断创作贴近师生生活实际且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作品,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高校要通过比赛的方式鼓励师生参与廉政文化作品的创作,突出作品的针对性和创意性,强调作品的生动性和观赏性。高校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创作廉洁和诚信题材的微电影、动漫、FLASH等新媒体类作品;同时还需要将师生创作的文字类、书画摄影类、表演艺术类的廉政文化作品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转换为电子文档、图片、视频等形式,以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要求。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师生创作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不仅扩大了廉政文化作品在师生中的影响力,而且提高了新媒体平台对师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作为廉政文化作品的创作者,师生也乐意在新媒体“朋友圈”分享作品,使高校廉政文化作品传播效果呈递增趋势。高校利用新媒体创作并传播廉政文化作品,不仅唱响了校园生活中廉政文化的主旋律,而且还通过网络辐射到社会,增强了高校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校报、内部发行的校园杂志、海报和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是高校弘扬廉政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师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不断提升,尤其是微信、微博的广泛使用,新媒体对高校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既要发挥现有传统媒体在公信力和权威性等方面的优势,也要借力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优势,推动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增强廉政文化传播的能力。高校宣传部门可以将校报和内部发行的校园杂志以电子版的形式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也可以将校园广播以数字广播的形式放到网络广播平台,方便广大师生通过手机同步收听节目,实现广播节目的多时空性。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为高校弘扬廉政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渠道,促进高校廉政文化的繁荣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运用新媒体传播廉政文化已成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媒体的认识,总结和凝练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经验,让广大师生更好的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加强和筑牢师生廉洁观念和诚信意识,提高师生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减少新媒体对师生的负面影响。

[1]刘行芳.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144/ [201410/177312. html.2014-10-17.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506/P020150603434893070975.pdf.2015-06-03.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赵永兵)

猜你喜欢
廉政传统媒体师生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廉政之歌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麻辣师生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