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晓辉
(兰州城市学院 党委办公室,甘肃 兰州 730070)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大学理论综述与实践原则*
阎晓辉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当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主要理论观点有差异发展论、错位发展论、特色发展论、转型发展论、产教融合论、二次转型论等。一次转型是指升本改建学院,二次转型是指转型发展应用型大学,关键词是应用。文章认为转型发展的学科建设指导原则是分类推进、分科建设,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转型发展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学科建设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我国重新整合高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中等专业教育资源,改建了600多所本科学院,统一称为新建本科院校。15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部教学评估政策措施的驱动下,全力以赴向本科层次发展,实现了专科向本科的转型,称为第一次转型。但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强调学术、忽视技术,强调理论、忽视技能,造成了专业设置的雷同、学术发展的尴尬、培养目标的错位、就业领域的模糊,培养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塑造的教师低不成高难就。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难以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素质要求。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保持教育教育优势的问题,成为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历史综述
早在1999年刚刚开始探索专科升本科之初,就有学者发表论文,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2008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院长王立人出版《国际视野中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1],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通过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丹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比较,提出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思路。2008年以来,应用型、转型等概念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术界的关键词,其中顾永安[2-5]教授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最多,与此同时,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的校长、学者开始关注学校的发展方向,核心期刊《教育探索》《教育发展研究》也发表文章支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路[6-7]。有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也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错位发展作为论题[8]。2011年以来,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开始自发组织不定期交流论坛,发表转型发展的论点,其中有的学者提出二次转型的概念[9]94-99,有的学者出版专著[10]。2012年以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发表有关学者和记者的论述,支持转型发展。2013年以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开始发表文章,呼吁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2014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4月25—26日,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春季论坛在驻马店举行。会议闭幕式期间,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共同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题,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11]。随后,《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文章,倡导新建本科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教育部印发文件,要求1999年以来新升本的院校开展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实验。
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查阅有关资料,新建本科院校15年发展过程中,关于转型发展的观点主要有差异化发展论、错位发展论、特色发展论、转型发展论、二次转型论、产教融合论等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有应用型、地方型、教学型等提法。
(一)差异发展论
有的学者认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是一种追赶型模式。面对“211”大学、“985”大学、省属重点大学的项目竞争、生源竞争,新建本科院校始终在追赶中焦虑,表现为:追求办学规模、追赶学科齐全、追赶研究生教育。但这种追赶不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使命,不符合多样化发展的格局,不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基础条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适应地方文化多样性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高等本科教育多样化发展需要[9]94-99[12-13]。
(二)错位发展论
有的学者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困境的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因大众化而起,受大众化所困;办学层次超前,办学内涵滞后;办学定位逐步合理,社会服务水平需要提高。根据生态位理论,错位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实现错位发展,首先要科学定位,找准生态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避免与重点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大学争锋。打造错位发展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大学文化、制度保障[8]。
(三)特色发展论
特色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学术界普遍提倡的发展战略,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地方性院校,特色发展更加重要。有的学者认为,特色就是战斗力、竞争力,要出奇制胜、异军突起。以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等各个层次和环节的特色建设,才能摆脱弱势地位,避免被动追赶[12]。
(四)转型发展论
转型发展理论是当前最流行、使用率最高的理论,也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理论对高等教育理论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不仅要实现培养规格、办学功能、组织结构的转型,还要推进资源配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转型。转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建本科后专科向本科的转型,第二阶段是新建本科院校向新型应用技术大学转型[14]44-48。
(五)二次转型论
有的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基本完成了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变,二次转型就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这次转型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实现从“新建”到“新型”的跃迁。二次转型包括三大内容:从教学型向应用型转变的办学类型的转型;从单一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并重转型的办学功能的转型;实现从封闭办学到协同发展转型的办学模式的转型。二次转型行为并非一种强制的行政行为,主要是满足需求的质量逻辑、资源依赖的互动逻辑、差异发展的竞争逻辑、学术资本化的选择逻辑的混合作用结果[14]44[15-16]。
(六)产教融合论
产教融合发展理论是“驻马店联盟”提出的核心理念,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产学研结合,拆解其字面意义就是生产与教育相互融合。具体可以解释为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17]。
总而言之,2009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培养方向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无论是何种概念、何种提法,其基本方向完全一致,就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专科向本科转型后,需要进一步转型,与重点大学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建设新型应用技术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关系处理思路
笔者认为,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第一是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第二是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之所以提出转型发展,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的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术型人才过剩,技术型人才不足,造成人力资源结构性就业困难。但是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首先是大学、是学院,不是高等专科学校、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不是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机构,大学有大学的规律。应用型大学既要保持大学的层次定位,又要坚持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进程的加快,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作用形成的人口结构变化,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随着甘肃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变化,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问题逐步凸现。包括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向重点本科大学看齐,向学术型教师看齐等问题,造成的后果是领导的追赶性焦虑,教师的学术性无奈,学生的就业性失望。我国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都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中等专业学校改建的学院,转型发展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发展指导思想,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区域发展,避免劣势对优势、技术对学术、实践对理论。尤其是坚持省域学科专业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只有差异发展、错位发展才能达到特色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持续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学科建设指导原则,分类推进、分科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合建设应用技术型专业的学科,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比如工业学科类专业;适合建设应用学术型专业的学科,保持原有优势,积极加强应用课程建设和技能训练,比如部分理学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艺术学科、体育学科、心理学科、社会学科专业;适合建设学术应用型专业的学科,保持学术性特色,根据就业需要,强化应用知识学习,如文学、数学、法学、史学等专业。
第三,正确处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系。无论是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都要在应用型大学建设总体规划下,分科建设、分类管理,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带动职业专业本科生教育,以技术型本科生教育带动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发展。
第四,适应学科专业建设方向调整需要,按照应用技术专业群、城市发展专业群、教师教育专业群等学科或职业专业群,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分专业编制教学过程运行文件和模板,着力解决教学运行模板过于繁杂的问题。
第五,认真探索小机关、大学院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减少机关部门数量和职员配备人数,强化二级学院党建、行政、教学、科研、实践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实行真正的学院制学科建设发展模式。
四、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实事求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升格扩招大潮,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两次升格潮造成部分升格高校因为扩招导致教师、设备以及学术资源不足,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教育部通过评估硬指标逐步推进政府主办部门经费投入,缓解了该问题的扩大。其中理论层面的指导思想即号召内涵发展,反对外延发展。但在此过程中,片面理解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将扩大招生、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新校区等全部理解为外延发展。
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是借用形式逻辑中的概念特征说明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两种路径,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并无逻辑关系。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是指概念对象范围。所谓外延式发展是指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包括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等;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是指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发展更多的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有的高校升本改建后,因为地处中小城市,校园面积一次到位,学校有足够的内涵发展空间;有的学校却是地处中心城市,升本改建后,面临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的强势挤压和寸土寸金的地产压力,校园面积难以达标,实验大楼、教学系所、实训场地、体育场所无力建设,必然需要进一步扩大校园面积,以外延发展支撑内涵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新校区批评为外延发展。
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数量是指高校可计量的教育资源;质量是指教育工作有效的程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需要更大更多的硬件资源,特别是用于建设实训场地、放置实训设备的校园土地资源,建设新校区是必然的选择。无论是高校改名换姓升格,还是进一步扩大校园面积,都是高等教育时代发展的需要。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实际、发展困难,质量和效益是内涵发展的基本要素,单纯强调内涵发展,限制外延发展,可能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错位和结构布局的失衡。
总之,我们认为,应用型大学建设需要分类转型、分科推进、分专业建设、分层次指导,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专业实际,保持优势特色,正确处理大学教育与应用技术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优势专业和应用技术专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师教育专业与文理艺体专业的关系,保证新建本科院校健康、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人.国际视野中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依据和重点选择:基于常熟理工学院的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0(5):38-41.
[4]顾永安.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品牌大学内涵建设: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17):49-52.
[5]顾永安,许霆.学院制:新建本科院校制度创新的切入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27-30.
[6]孟兆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12(6):93-95.
[7]周朝成,黎明.新建本科院校校地互动转型发展中的冲突与消解: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1):50-54.
[8]胡睿.错位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跨越发展的合理路径[D].太原:山西大学,2013.
[9]封海清.追赶型还是差异化: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抉择[J].高等教育管理,2014(3):94-99.
[10]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2013)[R/OL].(2014-01-17)[2015-12-24].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Np9hcpNswmXy50EDtC2NSKCjXDdP7_XCQU12f3vsgu3
ShPpOymY-nes25JtSrQrRq7u1sCtXMP7OnUZXvdR8fcuOa63E
hXpKaWUi4i2eUEm.
[12]孙栋.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N学院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13]严伟,王基林,黄洋,等.新建本科院校差异化跨越式发展模式研究[J].金陵女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0-84.
[14]夏明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二次转型发展的探索[J].决策咨询,2014(2):44-48.
[15]李斌琴,卢志成.差异化竞争与特色办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竞争策略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2(12):8-11.
[16]李剑平.本科向应用转型是降格吗[J/OL].民生周刊,2014(8)[2015-12-23].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398046.html.
[17]罗琦.19所新建本科院校集中探讨“二次转型”[N].广西日报,2014-06-07(004).
(责任编辑李世萍)
The Theoretical Reviews and Practical Principles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Newly Foun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YANXiao-hui
( Office of Party Community,Lanzhou City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main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ly foun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to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ncluding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theory,malposition development theory,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theory,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theory,theory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s well as twice-transition theory,etc. The first transformation refers to the upgrade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and the second transformation is to develop the college into a developmental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regarding application as the key word.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romotion classification,division construction,and choosing proper things to do.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eing true to facts;correctly handle the develop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ly founded undergraduate college;transform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6-01-29
作者简介阎晓辉(1963-)男,河北景县人,书记,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