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英 吴艳 李国岗 李勇 廖桂英 夏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面向地球科学特色的大学化学教学探索
王群英 吴艳 李国岗 李勇 廖桂英 夏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化学课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将普通化学和物理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确定了地学类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探索了不同地学专业间分层次大学化学的教学,采取了建立精品课程平台,结合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和第二课堂更好地组织大学化学的教学,并将地学知识与化学理论相结合,提高地学类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热情,逐步建立适合于地学类专业的大学化学的教学模式,为地质战线培养了精锐的地学学科人才。
大学化学;分层次教学;多手段教学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全校地学专业及与地学相关的专业有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学、资源勘查、海洋科学、石油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与化学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三大支柱。它的研究范围也从地球扩展到月球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矿产的勘测、评价和开发,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等有重要意义。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如界限事件、洋底扩张、岩石圈演化等均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关。化学与地学类专业紧密相关,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应用到地学类专业中进行学科的交叉,可以促进地学专业的研究,对于其专业课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大学的优势与特色主要通过学科建设水平高低来体现,一流的大学必定有一流的学科[1]。基于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了建成一流的学科,着重地学一流特色学科的建设,特别重视地学类专业大学化学的教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基础化学课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在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教材建设、大学化学分层次教学、多手段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课程日趋完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由北京地质学院1970年整体迁至湖北江陵,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于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类基础化学课程按照普通化学90学时、物理化学50学时长期进行教学,普通化学和物理化学教材都是面向地学类的由北京地质学院的老师编写的教材。我国的大学学教育改革一项重要内容是由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转变,强调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整个大形势要减少课堂教学中课程之间重复内容的学时,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1997年在当时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支持下,在一个班中进行将普通化学和物理化学2门课融合在一起并进行优化的基础化学教学探索,然后扩大到2个班的教学探索,这期间使用的是校内出版的教材《大学化学》。在此基础上全校地学、资源类专业都开始了大学化学的教学,2007年由金继红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化学》第一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2014年第二版《大学化学》再次出版;配套的实验教材《大学化学实验》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版社出版并重新修编。经过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对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前后对比,融合后的大学化学的教学培养学生以基本化学原理为线索学习化学知识,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避免了普通化学和物理化学中重复的内容,节约了学时,为学生腾出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项目”2003年10月在“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立项,在兰州大学开会进行项目分工。经讨论确定了子项目及主持单位,由主持单位提出基本要求讨论稿。委员所在院校有关老师对讨论稿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并反馈给有关作者。2004年7月在哈尔滨会议上对讨论稿和反馈意见进行详细讨论。讨论的结果就是三个层次的化学基础课教学基本内容:近化类专业化学基础课教学(含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化学通选课程教学参考内容[3]。结合我校不同专业对化学知识和基本理论不同的要求,参考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建议,我校开始了大学化学分层次教学:大学化学A,12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40学时,分2个学期教学;大学化学B,80学时,实验30学时,一个学期完成;大学化学C,64学时,理论课50学时,实验课1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面向地学、资源专业,对化学基本原理要求较高的专业,实施大学化学A的教学,受教班级较多,影响广泛;而环境工程、水资源等专业,实施大学化学B的教学;工程类专业实施大学化学C的教学。分层次后的大学化学教学将不同专业进行了订制的化学基础课的学习。地学类的大学化学A的教学探索走在基础化学教学的前列,较早地将普通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进行了整合,通过毕业学生的反映及教学实践的证明,整合后的大学化学教学效果好。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化学基础课堂教育,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浓厚学校化学学习氛围,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必要的、坚实的化学基础。我校采取了多手段的大学化学的教学。
大学化学的教学除了对课程整合、教材精编,课程分层次教学外,还结合下列的手段加强大学化学的学习:(1)编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务指导手册化学学习指南”,从理论上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2)建立了湖北省精品课程《大学化学》,给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课外学习大学化学课程的平台;(3)成立大学生化学兴趣小组与大学生创新团队,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化学课程的学习;(4)大学化学学习辅导中心与学院学生学务支持中心相结合,帮助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同时指导学有余力且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化学知识;(5)“Chemistry Show-身边的化学——第二课堂丰富和提高基础化学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化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贯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6)定期进行大学生化学学术创新报告会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理论的兴趣,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中来。通过一系列多手段大大学化学模式的简历,让地学类学生多方位,立体化地学习大学化学课程,培养了地学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今后地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地学与化学学科中有较多的知识衔接,在讲授大学化学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引入一些地学的现象和化学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效果,同时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化学基础课的学习热情。矿物的迁移和成因与化学反应及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如铜、硫矿体的围岩是花岗闪长斑岩,其浅部由于岩体中长石等矿物风化形成了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取粘土矿物分析Cu的含量,高达×10-3到10-4mol.dm-3。因为铜离子为18电子构型,极化力和变形性都大,而S2-离子电荷高,半径大,变形性强,CuS极化作用大,故Cu易富集在粘土矿物中而使粘土矿物中含有较多的Cu。诸如此类地学现象,用所讲到的化学理论进行解释说明,能提高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为地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这个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经过老师对教学环节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逐步建立适合于地学类专业的基础化学的教学模式,为培养精锐的地学学科人才而探索和总结。
[1]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陆国志,等.高师学科教学理论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3-14.
[3]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年7月哈尔滨会议纪要[Z].
The college Chemistry course system 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combines the general chemistry and physical chemistry,explores different professional levels of chemistry teaching,and establishes the quality course platform.Meanwhile,this system combines the extracurricular cultural activities with the second classroom to organize college chemistry teaching better,combines chemical knowledge with its theory to 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of college chemistry,and gradually establishes a suitable university chemistry teaching mode in geoscience specialty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geology.
College Chemistry;hierarchical teaching;multi means teaching
G642
A
2096-000X(2016)21-0134-02
王群英(1967-),女,湖北仙桃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