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音乐课堂的审美渗透

2016-03-18 18:57:43河源理工学校黄丽莉
广东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中职

文/河源理工学校 黄丽莉

中职学校音乐课堂的审美渗透

文/河源理工学校 黄丽莉

当前,各中职学校都已陆续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普及美学知识、增强艺术感悟能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但众所周知,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爱美却不懂得甄别美丑,喜欢音乐而并不喜欢音乐课。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会学生审美方法,提升欣赏能力,成为摆在广大中职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笔者以为,中职音乐教育应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动学生,使学生喜欢音乐,培养审美意识;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带动学生审美实践,积累审美体验;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获得审美的愉悦。

一、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让学生喜欢音乐,并逐步树立审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准确立自身的美。”立足音乐教育来说,那就是要引领学生徜徉于音乐的世界里,发现美的旋律,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体验,引导学生甄别美丑,自觉进行美的实践活动。

1.用真情打动和吸引学生

宋朝诗人陆游的一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好的音乐教材和音乐作品,为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但它们却不能自动转化为“音乐审美”,或直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在“音乐”之外下功夫。讲讲音乐家的故事,讲讲音乐作品的创作历程,讲讲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讲教师自己的成长,与学生分享自己与音乐有关的幸福时刻或出糗笑话,举行一场小范围的唱歌比赛,组织学生为亲人、朋友送上一只歌曲,组织大家为过生日的同学庆生等等,哪怕是唱一曲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男女老幼张口就能唱的《祝你生日快乐》,动人之处,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无可替代的魅力。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要素

中职音乐教材中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涵盖了诸多的形式、体裁、风格和流派,这些丰富的内容设置为中职生的审美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条件和基础。如交响乐的气势磅礴;浪漫曲的表情细致、流畅抒情;流行歌曲的通俗易懂、轻松活泼;京剧的唱、念、做、打的扎实功夫,服装、脸谱、道具的鲜明特色,生旦净末丑的角色魅力;越剧的优美动听,真切动人,唯美典雅,等等。而乐器自身形象的独特和其特色鲜明的表现风格,又从另一层面,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痴迷。钢琴的坚实刚脆、刚柔相济,小提琴悠扬明亮、和谐唯美,萨克斯的悲凉忧郁,马头琴的深沉粗犷,长笛的抒情悠扬……无论是西洋乐器还是中国的民族乐器,都能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情感的交错冲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美的因素实施美育,让学生置身于广阔无际的音乐世界,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并逐步用美的观念改变生活方式。

二、创设多元立体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开展审美实践

1.组织好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因此如何创设情境去引导,如何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是课堂教学能否高效实施的关键。例如《蓝色的多瑙河》教学过程可设计为“四赏”:(1)创设情境,课前播放《蓝色的多瑙河》(201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视频),学生步入教室,上课后教师由此引出教学内容;(2)一赏。播放PPT(视觉:多瑙河有关图片;听觉:用此曲配乐),引导学生感受多瑙河沿途美好风光;(3)了解本曲作者和创作背景,学习圆舞曲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用奥尔夫打击乐器进行节奏游戏,感悟三拍子节奏;(4)二赏。教师弹奏范唱,并逐句教唱作品主题,掌握其中的经典旋律;(5)三赏。选取序奏和第一小圆舞曲,边播放边简单分析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想象;(6)四赏。教会简单的舞步后,再次播放本曲,学生分组结对翩翩起舞,感受旋律,感受节拍。在“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模式下,创设一种“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的课堂氛围,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吸引其注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2.发挥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由于音乐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抽象,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韵律美、结构美和意境美,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快捷、高效和独具的参与交互功能,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合唱《保卫黄河》(冼星海)的教学设计,就可以在观赏合唱的视频同时,加入大量的作为我们民族发源地的黄河的图片(九曲十八弯的特色)以及壶口瀑布的视频,以其雄浑壮丽、震撼世人的恢弘场景,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大气磅礴、奔腾不休的气势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体悟作品的时代精神。而同类作品《大刀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可作为比较和拓展,丰富学生的视野。另外我们也可引入文学作品的欣赏(文人墨客对黄河的描绘诗词),如《将进酒》(李白)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登鹳雀楼》(王之涣)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王之涣)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拓宽了教与学的空间,多视角、多感官的切入,将会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引发联翩浮想,产生丰富的精神享受。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获得审美的愉悦

1.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取成就感

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孩子们营造氛围,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如在口风琴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给学生自己演奏的机会,相同的乐曲可以用不同的风格吹奏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2.走进主题对话人物,激发共鸣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比如学习传统京剧《苏三起解》中的“苏三离了洪桐县”这一唱段展现一位蒙冤受屈柔弱烟花女子凄婉悲切的内心世界,一段拖腔,把人物的感情拖出得真真切切,淋漓尽致。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讲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人物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段拖腔,简单而细腻,都好像是内心感情的涌动,不夸张、不炫耀,却对人情感的触动有着雷霆万钧的震撼力;二胡曲《江河水》描述了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泄不止的眼泪,全曲弥漫着凄怆哀怨、悱恻动人的情绪,震撼人心;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卡门》序曲充满着活力,洋溢着不可抑制的欢快热烈气氛,歌剧中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出场时英姿飒爽、威武潇洒似乎就在眼前……而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带领学生去亲近作品的灵魂,与作者、与主人公同悲共喜,去发现作品背后的人格的光芒:或充满爱心,或心怀感恩,或壮志满怀,或悲怜同情,或忧国忧民,或扶正抑邪……

当学生齐声演唱歌曲《我和你》,联想到取得举世瞩目的祖国,联想到祖国举办奥运的盛况时,每个学生脸上都会洋溢着骄傲与自豪,他们的爱国之情由然而生,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必然随之升华。

音乐教育,除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索,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柏拉图这一名句语约意丰地道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乃是以美育人。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中职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