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对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3-18 17:09万鹏杰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应用型转型

万鹏杰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新常态下对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万鹏杰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指出了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好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需要提出了建议。

师资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新常态高等教育

D01∶10.19329/j.cnki.1673-2928.2016.06.017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分析,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高等教育发展也要及时适应新的变化。怎么认识和判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指出:一是从发展环境看,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正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变为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二是从发展定位看,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全社会对先进科技和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等教育正在走向社会的中心,角色定位从过去的支持服务逐步转向服务和引领同步。三是从发展方式看,随着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四是从发展动力看,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越来越涉及复杂的内部关系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1]。地方本科院校要立足高等教育的定位与使命,积极面对转型发展,构建自身的“新常态”。

1 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普通本科院校。这类院校在数量和人才培养规模上,都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1.1 地方本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有1055所非“211”地方本科院校,包括本科办学历史长的地方本科院校、部委或行业转制地方管理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新设本科学校,共有647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数量的55.3%,占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数量的61.3%,2012年培养的毕业生占全国非“985”“211”普通本科高校的45%,已经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2]。

1.2 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已进入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地方高等教育逐渐显现了对经济发展的不适应。首先,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高等教育的直接冲击就是社会减少了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年严峻[3]。一方面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主要问题不是人才培养的数量,而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对接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1]。其次,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高等教育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科技创新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3]。

1.3 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中谋发展

为了破解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难题,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2014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正在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

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指出,“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4]。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地方政府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工作

三部委关于高校转型的意见发出后,目前有13省(市)已经陆续出台方案,确定了181所高校完全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或部分专业进行转型[5]。

从推进转型规模上看,浙江省力度最大,共有41所普通本科高校主动申请应用型建设,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80%左右。既有1999年以后升本的普通本科高校,也有1987年升本的温州大学、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浙江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建设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

湖北、辽宁两省做出明确规划。湖北省已有18所本科院校获批整体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占省属本科高校总数的约三成。另有5所高校的部分专业也获批试点转型发展。按照湖北省要求,转型高校的试点专业校企合作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双师型”教师逐步达到50%以上、到2016年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规模比例不低于40%、试点高校来自中高职优秀毕业生的招生比例要逐步达到15%以上。辽宁省日前出台《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7年,除部委属院校外,全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占比达到70%左右,应用型人才年培养规模达到12万人左右。意见提出:2015年遴选10所左右高校(包括民办高校)、100个左右专业,先期开展学校转型和专业转型;2016年,推出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选树一批省级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和示范专业集群;到2017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转型发展示范学校和专业集群,形成两级示范、辐射引领、全面带动的格局;到2020年,高等教育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6]。

河南省分两批共确定了15所高校参与试点。其中首批确定了5所本科学校作为试点学校,2014年9月,在学校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又确定了10所试点学校。其中位于驻马店市的黄淮学院比较突出,学校与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学校49个本科专业中80%以上是应用技术型专业,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为设计制作作品,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实习实训、协同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创意创业教育等4个平台。学校“进口旺”“出口畅”,2013年招生第一志愿报考者达103%,就业率高于河南省二本院校平均数近8个百分点。黄淮学院的探索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肯定,2014年4月下旬,学校与驻马店市政府共同承办了“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7]。

3 转型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高层次人才紧缺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地方性本科院校,是以工科为主的教学型高校,相对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的大学来讲,师资基础相对偏弱,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整体薄弱。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高校扩招以后引进的应届毕业生,缺乏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和带领其他教师提高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已经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认为本科院校就是传统的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认可度不高,以致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很难被其所吸引;另外,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很难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惠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平台,从而导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难度很大,对于“大师”级的人才缺乏吸引力[8]。

3.2 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从进人渠道上看,高校进人要求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的高校要求必须是博士研究生,他们对教学无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这些教师绝大多数刚刚从学校毕业,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掌握不够,特别是缺乏工程背景、必要的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历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从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来考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切的教师在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中很难找到,这与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制度有关[9]。这样造成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盲目追随研究型大学,在师资引进上,重学术背景轻工程背景;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却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短板之一。

3.3 评价体系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特色建设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

与待遇是紧密挂钩的,教师的岗位聘任、工资薪酬、福利待遇与教师的职称高度关联,高校教师普遍高度重视职称评定,而职称评定的条件要求偏重于学术水平,不管什么类型的高校,其评价的条件基本一致,缺少对不同类型人才而采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导致职称评定只重论文、科研等学术性指标,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师的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等评价中,缺少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发展的人才评价方式,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特色建设[8]。

4 师资方面存在问题的求解之道

4.1 积极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

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实施人才引进工作常态化,下大力气面向社会引进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发挥他们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柔性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次的人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

4.2 强化教师实践岗位锻炼

推进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工作,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办法等文件,用制度规范和引导师资队伍建设方向。每年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培训,要求工科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专任教师要在规定年限内重复下企业实践,同时加强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下企业实践取得实效;不断提高教师实践工程能力。

4.3 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主渠道,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习实训教师;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

4.4 加大师资建设经费的投入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并实行精细化管理,合理编制预算,严格审批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

4.5 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地方本科院校应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实行政策倾斜,如职称晋升和科研资助优先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师资队伍整体效能中的骨干作用和带动作用[10]。

[1]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02).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R/OL].(2014-01-16)[2016-02-2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71/201401/161967.html.

[3]马廷奇.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

[4]邓晖.高等教育酝酿大变,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N].光明日报,2014-05-15(05).

[5]《教育与职业》课题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建设框架与实施保障[J].教育与职业,2016,857(1):8.

[6]青塔.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181所高校领先一步[Z/OL]. (2015-11-18)[2016-02-26].http∶//mp.weixin.qq.com/s?__biz= MzA3MDUwNjE5NQ==&mid=401105854&idx=1&sn=

bad5e4952270daf10538b063a04c8c73&3rd=

MzA3MDU4NTYzMw==&scene=6.

[7]董洪亮.地方本科院校怎样转型[N].人民日报,2014-05-15(18).

[8]吕军.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4)∶311.

[9]王文.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53.

[10]张道文.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 27(3)∶72-74.

(责任编辑:王彦永)

G648.4

A

1673-2928(2016)06-0055-03

2016-03-06

万鹏杰(1964-),男,河南新蔡人,安阳工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和高教理论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