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灿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担当尽责 努力推进高校转型发展
李凯灿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新的形势必然要求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高等院校在搞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同时,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建设一支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队伍。
高等教育;转型发展;领导干部作用建设
D01∶10.19329/j.cnki.1673-2928.2016.06.0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做担当尽责的好干部。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1]。当前,中央正在大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此相适应,要求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可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要完成艰巨任务,不辱光荣使命,就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做好排头兵,当好领头羊,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推进高校转型发展。
1.1 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要求部分地方高校必须转型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170所(含独立学院),2014年2245所(含独立学院),其中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数量占整体数量的50%。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为699万,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为749万人,2016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56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加严峻。以2013年为例,当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9%,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为44.3%。而各地调查显示,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现象说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又远远不能满足。其主要问题不是人才的数量,而是人才供给侧出了问题,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对接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而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这就要求必须调整结构,而调整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部分新升本的院校和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
1.2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需要高校转型发展
当前,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也面临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现河南从人口大省走向人口强省,必然要求加快培养面向服务生产、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本科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在服务我省“三大国家战略”“四个河南”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我省高等教育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00年以来新升本院校和新建独立学院、民办院校数量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全省没有一所“985”高校,仅有的一所“211”院校也非教育部直属,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不及时实行高校转型,势必会影响中部崛起、河南振兴。
1.3 中央对高教领域的改革政策已经出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进一步以文件形式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要转型发展,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这就是说,中央已经吹响了新建本科高校转型的进军号,部分省市包括我省转型工作已经启动。
2.1 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转型院校须调整发展理念,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整个办学当中。建立有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新型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推动校企战略合作,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等。要求试点高校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的专业(集群)覆盖率达到100%[2]。
2.2 加强特色专业(集群)建设
转型院校要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产学研结合密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强、专业特色明显、就业率较高的专业(集群)。切实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数量的倾向,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要求试点高校到2016年,特色优势专业在校生规模的比例不低于40%[2]。
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模式。全面推进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比重。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引进,推进实际应用的教学案例、项目教学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将有关产业和领域新发展、新要求纳入教育教学当中,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技术革新、成果转化、项目设计等的比例逐年提高。试点高校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率要达到100%,主干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要达到100%[2]。
2.4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生产化实训、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8]。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试点高校实训实习课时比例要达到30%以上,学生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2]。
2.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探索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建立健全以应用性科研成果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和教师职称评审制。建立创业教师队伍,从企业等聘请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试点高校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要逐步达到50%以上[2]。
2.6 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
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打通先进技术转移、应用、扩散路径,既与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动,又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联动,广泛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3]。
高校由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事,如何转,转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转型的路上水有多深,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等等都是未知数,可以说是任务艰巨。处在转型期的高校领导干部,要完成艰巨任务,不辱光荣使命,必须勇于担当,必须奋发有为。
担当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政治品格、精神境界和领导作风。奋发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见难不畏的底气,展现的是一名党员干部的力量、气概和情操。可以说,自觉担当是对党员干部内在的素质要求,奋发有为则是对党员干部外在的行为要求,二者体现了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共同为高校转型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确立了价值指向。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党员干部是好的,但是,随着高校转型工作的开展,部分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现象在个别院校、在个别人身上仍然存在。因此,不管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是打造过硬高校干部队伍的需要,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要锤炼纯洁党性。无论是担当品格还是奋发精神,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党性问题。党性是担当和拼搏之魂。有了纯洁坚强的党性,才能面对牺牲奋不顾身、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面对危机挺身而出,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精神力量。中央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励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振精神、焕发活力、展现作为,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4]。在高校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领导干部以纯洁的党性、崇高的理想和忘我的干劲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争取最后的胜利。
二要发扬攻坚克难精神。面对困难和问题,有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敢于胜利的气概,是对领导干部担当和奋发的最好检验。千难万难,只要有信念就不难。有矛盾风险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风险的决心和信心。面对困难和问题,首先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在科学认识和分析中增强信心,为攻坚克难奠定基础;还需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好关键扣、攻破制约点[4]。在高校转型实践中,有没有必胜的信心,能不能抓住重点,能不能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是对每一个高校领导干部的考验。
三要培养开拓创新的锐气。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高校转型发展就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新生事物,必须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勇敢面对。首先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积极顺应趋势、变中取胜。其次,要善于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拿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势必走进死胡同,唯有不断创新,独辟蹊径、闯出新路,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三,创新需要加强学习。只有抓好学习,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宽、钻得深,才能真正使自己从原来陈旧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要强化真抓实做的作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真抓实做是担当和奋发的应有之义,也是担当和奋发的具体体现。如果不沉下心来做实事,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从小事抓起,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防止“温水煮青蛙”效应出现[4]。高校转型也是由众多大小问题组成的,为防止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应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以责任制促落实、保成效。
实现高校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付出艰苦劳动,尤其是高校的领导干部要走在群众前面,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搞好“两学一做”,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横下一条心,立下愚公志,咬住不放松,持续给力量,坚决打赢高校转型攻坚战。
[1]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A/OL].(2015-10-29)[2015-11-20].http∶//www. chinanews.com/gn/2015/10-29/7596550.shtml.
[2]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规〔2014〕895号[A/OL].(2014-10-28)[2015-11-20].http∶//www.haedu.gov.cn/2014/10/28/1414487325824.html.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A/OL]. (2015-10-23)[2015-11-20].http∶//www.moe.edu.cn/srcsite/ 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4]邓凯.自觉担当奋力拼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河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暨高校干部培训分部2015年秋季学期第一期主体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Z].2015-09-07.
(责任编辑:王彦永)
C933.4
A
1673-2928(2016)06-0092-03
2016-01-16
李凯灿(1963-),男,河南卫辉市人,安阳工学院北校区工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