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荣 王利亚 葛 虹
◇卫生管理与公共卫生◇
中外合作举办卫生高职教育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王万荣 王利亚 葛 虹
基于中外合作举办高职教育尤其是医学教育实践,梳理查找当前中外合作举办医学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提出中外合作举办医学高职教育适宜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以维护高职医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 卫生高职教育 质量保障 运行机制
通过中外合作举办卫生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健康服务人才,是当今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中外合作办学有自身特点,需要的是扎实细致的工作,完善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绝非办学基础较差的高校可以仓促而为之[1~2]。基于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梳理查找当前中外合作举办医学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中外合作举办医学高职教育亟需健全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旨在提高国际性医学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使中外合作办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地合作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从研究生教育拓展到专科教育,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截止2016年9月,由地方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举办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27个,备案项目数共738个;其中中外合作举办医学教育的院校有17个,主要是医学专科学校或卫生高职院校,少量为本科院校,举办项目数22个。目前举办的合作专业覆盖护理、口腔护理、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生物制药技术、卫生信息管理、临床工程技术、医疗电子工程、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医学营养、医药营销、医疗保险等专业。合作的国外大学、学院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当前卫生高职教育领域尤以护理教育日益国际化最为典型。毕业生除在国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康复机构担任护理和健康指导工作外,还可以取得中国护士执照后到各外资医院应聘涉外护士岗位,到国外攻读护理本科并取得当地的护士执照或执业证书和相应海外护士资格后到国外医院担任护士工作。
截止2016年8月,安徽省已有至少30所高职院校开设了50余个中外合作专业,至少有14所高校通过了国家中外办学合作资格的审核。其中有4所高职院校举办了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当前这4所医学类高职院校项目班在校生已达300余人,主要开设护理专业,合作大学主要集中在韩国。其中三所与韩国合作的院校现阶段合作办学模式均是实行“3+2”学制,学生前3年在本校就读,由中韩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全部课程及教学环节,考核合格,颁发国内专科毕业证书,并可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通过韩方组织的韩语三级(TOPIK3)语言能力考试后,可赴韩留学两年,攻读韩国合作大学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考核合格,可获得对方学士学位证书,教育部予以学历认证。
中外合作办学宗旨可概括为:引进优质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就业能力,服务学生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但启动中外合作项目,需要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确保高职学生合法权益。在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数量和合作专业呈逐年递增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规范管理,健全运行机制,完善质量保障机制[3~4]。高昂的学费、高端大气的招生宣传并不能代表一个学校真正拥有顶尖的名符其实的教学质量。基于安徽中外合作高职办学实践,结合对外事、教务和国际交流等部门的专家座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单位走访、中外双方项目合同的磋商谈判过程、骨干教师教学实施咨询及政策研究,梳理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充分论证 人才培养方案是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规划和确定项目实施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对接、学分互认、教学质量考评、师资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性要求。比如在中韩合作护理项目中,如何处理英语与韩语学习的关系,外语(课程)教学课程占据教学计划学时比例是否适宜?如何做好中国护考课程与韩国护理课程衔接,如何互认课程学分,如何合理开设好体育课与思政类课程,在学期不增加、周学时不改变、大量学时用于韩语学习的同时如何合理分配各类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学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构建等,与之相配套的是应有专门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一些学校比较草率,认识没有到位,试图通过韩语课与国内课程的简单叠加来完成任务是一种极其不专业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只有通过中外双方充分有效的沟通和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才有可能实现办学目标。
2.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不完善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旦启动,必须本着对学生、家长、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这种体系尚不完善,比如,未建立中外双方师资评聘标准和评聘程序,不能规范选聘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外方选派或国内聘请的常驻外方授课教师数量不能满足语言教学需要,有时只有1~2个,影响语言教学效果;缺乏针对项目班特点开展的专项岗前培训、出国培训、专业集体备课和督导评估等教学规范;学校没有项目班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及相应的保障实施措施;未出台针对中外合作项目班的专项教学管理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的教学设施不符合规定的标准、难以满足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未建立专门的机构如国际教育学院、项目合作中心或项目办负责合作班的日常教学管理、协调与沟通;没有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及学生受益状况量化评估机制等。由于多数医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历史不长,上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2.3 中西文化冲突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估机制,实施了国外交流学习,因而学生必然会遭遇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特别是中外人文课程或医学专业课程的融合与衔接会带来“文化多元性”,多元的文化可丰富学生的体验与思考,但多种文化的冲突同时导致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标准、教学评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实施面临一定的困境[5~6]。比如在中韩护理专业教学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保障小班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顺利实施?只有做好跨文化教育,引导项目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文化环境,才能保障合作办学可持续进行。
必须注重借鉴吸收非医学类专业办学经验和教训,围绕医学类应用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展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从顶层设计开始系统构建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越来越多但项目质量难以实质性提高等问题。完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3.1 构建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为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提出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教育部已将医科列为未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四大重点学科之一。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大健康产业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此急需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国际化本土人才,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特色和品质的重要内容。相关举办院校应将合作办学列入事业发展规划,构建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等。
3.2 依法依规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医学院校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主体,需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落实《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杜绝违规或非法开班,合作运行机制创新需确保学生基本权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包含中国教育机构采取与相应层次和类别的外国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颁发中国学历、学位证书或者外国学历、学位证书,在境外实施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依法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国内教育机构没有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仅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学生交流活动,按照规定不能纳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以管理。
3.3 加强校际间师资国际交流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特别强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以我为主,借鉴国外先进课程、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相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外合作办学历史较短,更需要在设计项目前赴合作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合作愿望、合作能力和合作领域;办学期间保持定期的师资驻点培训学习,不仅在语言领域更是在专业领域加强沟通协调,避免知识技能点的遗漏或过度交叉重复,特别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上要科学合理,全面兼顾学业发展,保障核心课程开足开全,按期具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能力。医学高职院校要通过中外合作交流逐步打破文化隔阂,实现跨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培养、教师发展,以增进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学会理解、沟通、竞争和合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4 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研究 中外合作项目班办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国际化专业优秀人才,包括本土化人才和出国学习(就业)的人才,应以此为导向统一教育供需双方行为。如中韩护理项目班一般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掌握本专业国际规则的护理专门人才,学员毕业后,持有中国护士资格证,可在国内各级医疗机构、涉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领域等工作;持有韩国护士资格证可在韩国及美国部分州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相关工作,或回国在相关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为此,举办单位或相关合作联盟应有一批研究力量,根据学生个体核心能力理论,基于提升学生在国内外期间的适应能力、毕业后的岗位胜任能力、领导力、就业力、创新能力,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科学设置语言类课程;策划如何进行优质资源引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师资培养,确立适宜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制定国际化应用性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和规范并经过第三方认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研究在学制有限背景下医学生中外文化融合适宜模式,如何有效培养“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的人才,实现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本土化。
3.5 严格落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内容 为不断提高中外合作举办医学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切实维护国际项目班医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项目班个性化发展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外语水平和较强职业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各合作项目举办校应认真兑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内容设定的标准。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安排既能够体现外方医学课程特色,又能够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必要的国情课程、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及实践活动等;引进的外方课程和核心课程占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外籍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占到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校内外实践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和设施条件环境应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基本需要;严格按照审批备案后的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并保障质量,确需变动需履行双方约定的相关程序。
[1] 蒋娴.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困境与出路[J].镇江高专学报,2015,28(4):7~9.
[2] 赵国胜,谢强,张宏.高等医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81~84.
[3] 邵晓琰.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 160~162.
[4] 宗平.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J].江苏高教,2015(1):76~78.
[5] 秦琼.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文化冲突与融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5):32~35.
[6] 闫蒙钢,王光煜,叶旭萍.安徽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3~118.
The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Conduct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Anhui Medical College,Hefei 230601,Anhui
WANG Wan-rong,WANG Li-ya,GE Hong
On the basis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conduct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practice of medical education, to find ou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aspect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analyzing the manage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conduct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safeguarding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with technical skill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Quality assurance; Operational mechanism
G718.5
A
1671-8054(2016)06-0001-03
/(编审:施仲赋)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601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12925SK2015B04)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12jszx011,2014msgzs171)
王万荣,男,教授
2016-09-20收稿,2016-11-12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