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

2016-03-18 11:01:26汪倩倩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汪倩倩

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

汪倩倩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解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极大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失语、失效、西方话语霸权渗透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探讨了网络语境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范式,推动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问题。

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一、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话语特征

话语一词最初源于拉丁语的discur⁃sus,意指表达、推理、叙说。话语作为一种术语,最早出现于语言学研究中,其概念等同于语言,是指人们在言语中所表达的意思。后来,随着西方哲学对话语的关注,话语一词引用到哲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力,是塑造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隐蔽的,虽隐藏在制度、知识和理性中,却是真实存在物。他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1]福柯赋予话语新的内涵,话语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更是一种权利,是人们通过话语赋予自己的权利,它以一定的范式规定着人们的交往实践。

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形式、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已超越作为符号的语言,转向包括话语、图像、动画、空间等多种符号资源,呈现出多形态、多模态新特征。

1.去主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一般指高校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传播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个人或群体。教育者作为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受教育者被认为是教育的客体,依附于教育者。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变得虚拟化、模糊化,颠覆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建立了主体-主体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样都是平等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呈现去主体化趋势,任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话语交流中都有主动权和控制权。教育者话语主体地位弱化,不再处于话语的支配地位,受教育者也不再处于从属地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交流、平等展开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封闭式而是开放式,不是控制式或劝导式而是交互性。

2.碎片化

碎片化原意是指将完整的东西分割成诸多碎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碎片化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琐碎、细碎、零碎状态。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话语交流平台,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话语主体,通过网络平台自由进行表述。网络技术优势突破了话语交际的空间束缚,话语主体的多元性、话语的接受与传播的发散性,使教育者话语霸权地位不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被切割成诸多碎片,遍布整个网络世界,呈现出自发、无序等离散状态。特别是微博、微信吸引了大学生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碎片化趋势,话语传播大于启发思考,呈现出零散式、快餐式、跳跃性、随意性等碎片化特征,追求的是实用的资讯或短暂的视觉快感,导致大学生一目十行,囫囵吞枣,难以深入阅读和思考,由此产生碎片化思维。

3.多样化

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他们所创造的新的话语形式,既承袭了传统话语的符号属性,又有着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型话语标记。它突破了传统的公共话语空间的符号体系,以新的字词组合或各种新式符号建构社会事实,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例如:数字组合:“886”表示“拜拜了”,“8147”表示“不要生气”,“555”表示“呜呜呜”。字母组合:“MM”表示妹妹、“GG”表示“哥哥”。符号组合:“:)”表示“抛媚眼”,“--”表示“无语”,甚至创造出新话语,如:“给力”“屌丝”“逗比”“图样图森破”“艰拆装死”等,这些网络话语既简捷多变,又诙谐幽默,被大学生普遍认可,成为具有独特属性的网络话语形式。

4.混杂化

混杂化意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出混杂状态,使传统话语向网络话语渗透的同时,网络话语为求得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不断对传统话语进行模拟。“渗透”与“模拟”二者相互作用从绝缘体变成混合体,生成一种新的话语,既完全不属于网络话语,也不属于传统话语,既是对现有秩序的重复,对传统话语的模仿,又是借助网络优势生成的新话语,最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变得不纯,甚至面临被解构和颠覆的可能。而新的话语不断生长,成为独特的话语形式,并对抗处于强势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

二、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关注现实描述和宏观描述,而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很难用现实、宏观的话语规范、交流、引导。为此,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失语、失效、西方话语霸权渗透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失效

所谓失效是指失去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效,意指教育话语失去效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话语无法准确有效表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期传达的信息,以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堵塞,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难以展开对话,或对话无法取得预期效果。面对虚拟世界中话语主体的多样性、思想观念的多变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难以被准确及时地传播和转译现实生活,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法发挥应有功能,出现话语失语、话语断裂现象。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滞后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网络语境下,新的话语不断催生。如果教育者对这些网络新话语不关注、不重视,仍沿用传统话语描述虚拟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容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陈旧、解释力衰退、话语失效问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

话语权是指说话的权利,体现了为谁说话,为谁辩护的问题,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始终。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代表阶级意志,所表达的内容要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一致。长期以来,教育者依靠角色权威,成为话语主体,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而大学生作为教育客体,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附属地位没有话语权。互联网颠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教育形式,教育者无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管控和支配,教育者知识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不再是知识权威。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话语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拥有平等话语权。

3.西方话语霸权的渗透

福柯指出:“有话语的地方就有权力,权利是话语运作的无所不在的支配力量,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权利总是通过话语去运作。”[2]在话语生成过程中,由于受到权利的强行干预,最终被异化为“权力挤压、争夺和占有的功利性工具,发挥着支配、操纵和控制作用,话语成了暴力的象征符号,话语霸权由此产生。”[3]话语霸权表现为对异己话语的排斥、专制与暴力,在多种话语中处于强势地位。网络语境下,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一些西方大国凭借技术和经济优势,极力强化话语霸权,加紧对我国实施软遏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各种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混杂在政治性谣言甚至‘心灵鸡汤’之中,在互联网上竞相发声。”[4]此外,西方通过互联网时不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大肆宣传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冲击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直白地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价值观送到中国去。”[5]西方话语霸权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极具蛊惑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出现空前的危机。

三、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

网络语境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受到解构,已无法真实准确反映现实生活,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此构建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需要,又是互联时代面临一项紧迫任务。

1.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引领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如果没有高校教育者话语的引领,容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混乱。二是面对西方话语霸权,必须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话语权非常重要,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主流思想。网络语境下,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必须有一种话语引领其他话语,才能避免话语之间的“军阀混战”,妥善处理好教育者话语权和受教育者话语权关系。虚拟世界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主体,享有平等话语权,但仍需要用教育者话语引领受教育者话语,只有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才能展开有效对话,否则会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状态。

意识形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属性。但是,话语权并非天生为执政者所掌握,网络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及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就会去占领。从历史上看,意识形态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歇过,一直是各方政治力量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当前,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在我国实现和平演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识形态领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引领,关键在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先进性、真实性和前瞻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走在社会思潮前面,占领网络阵地,激浊扬清,以正视听,旗帜鲜明地传播党的声音,以先声夺人的正能量赢得公信力。

2.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是适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没有创新,事物就会停滞不前,就会丧失生命力。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获得动力,取得发展。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一方面要大胆借鉴网络中的一些健康、有益、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既要突破身陷囹圄中的局限,善于从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又要在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创新中保持张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着眼于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和发展道路,在与当代人类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果为了创新而否定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之决裂,就会陷入虚无主义,丧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

3.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走进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即使在虚拟世界里,人仍然是现实的存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中,必须从生活出发,采用贴近生活化的话语内容和方式,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生命体验,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而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一言堂和独角戏,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难以伸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被异化和扭曲,内容抽象教条,形式单一,脱离生活实际,丧失说服力。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必须遵循三个有效性要求:“一个交往性的、成功的言语行为除了语言学表达的可领会性以外,还要求交往过程的参与者准备达到理解,要求他们高扬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等有效性要求,并且相互地予以满足。”[6]为此,网络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构建要定位于生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学生生活中找到生长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再是单调的抽象的符号,它包含了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追求与向往,紧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富有生活意义的事件来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进而引发深入思考,达成知行的统一。在生活世界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教条的知识传递,而是人文的、丰富的和实践的。

[1]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159.

[2]王一川.语言乌托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41.

[3]叶德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浅论[J].教育评论,2009(3):73.

[4]刘亚洲.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N].解放军报,2013-10-15.

[5]方妍.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EB/OL].(2012-04-19).http://www.cnfxj.org/ Html/xgflgtbbd/2011-11/13/003048533.html,2011-11-13/2012-04-19.

[6]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步[M].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93:32.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5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编号:2015SJD70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话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读与写(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与写(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读与写(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时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