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思政课程调查研究*

2016-03-18 10:57冯跃飞柳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思政课部湖北宜昌44300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湖北宜昌44300
高教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调查研究思政教育

冯跃飞 柳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思政课部,湖北宜昌44300  、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湖北宜昌44300)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思政课程调查研究*

冯跃飞1柳萍2
(1、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思政课部,湖北宜昌443002 2、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多采取“N+M”模式,然而由于国内阶段的专业课程和外语学习压力,导致于中外合作办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不够。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下的思政课程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思政教育;调查研究

柳萍(1979-),女,汉族,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学硕士,讲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工作。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mode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talent train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mostly adopts "N + M" model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owever, due to domestic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ress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still inadequate in terms of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一、概述

随着高校教育工作的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称为高校教育及校园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分支。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国外高校达成合作培养协议。这种特殊的高校培养模式为教育现代化、人才技能国际化起到了领军作用。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国际化,给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来自于不同政治环境下的意识形态碰撞。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急需方向正确、理论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基于2015年对于三峡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学院在籍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6份,回收率为96.89 %;调查经过问卷设计、样本选取、问卷发放、组织回收、统计分析等阶段。问卷问题设计科学合理,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合理涉及各个年级和专业,调查结果经过专业软件进行系统分析,能够较真实反映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现状。

二、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

和其他同龄群体一样,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他们的父母辈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外合作办学在读的大学生更是如此。物质条件的优越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接受较为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知识面较广,社会能力较强。在这些积极方面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这些学生也存在自私、集体意识淡薄、独立性差等性格弱点。加之,所处于生活、学习环境的国际化,思潮的多元化。这些心理特点、环境因素给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传统思政教学工作前所未有的难题。

(二)学生对思政课的感观

在调查过程中,56.21%的受访学生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够接受国外不同方式的教育,另有19.19%的同学则表示由于成绩限制而被迫选择中外合作项目。约有19.12%的学生认为,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目应减少,适当增加相应的语言课程。对于思想政治这一课程,31.78%的参与调查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地很好,且提高了自身政治素养。与此同时,也存在17.2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没有必要,加重了他们的国内学习阶段的学业负担。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是值得引起学校和教师重视的,不同于其他在校的学生,中外合作学生可能会因为对国外授课的期许,而忽略了国内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这是在其他全日制学生群体调查过程中未曾出现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在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这一想法。

(三)学生对思政授课教师的感受

调查显示,仅有48.68%受访学生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尽职尽责,和学生互动。30.79%的学生表示,教授自己思政课的老师照本宣科。11.32%的受访学生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思政课授课教师敷衍了事,基本是应付学生。约10%的学生直言,很少听课,对授课教师毫无印象。教师是将枯燥复杂的政治理论形象化、生动化的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举止、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直接感受,而调查结果则显示,授课教师总体不那么理想。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思政课的问题剖析

(一)思政课的地位问题

以我校“2+2”的培养模式为例,学校在校的前两年多忙于语言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认为大学课程的思政课程和中学阶段已学的政治无差别。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懒散、应付态度。其次是相关的教学委员会,大多对此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一些任课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对于合作办学下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学校、老师、学生均未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政课的师资问题

据调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所包含的思政课,大多是聘请相关思政课教师授课。依靠外聘教师仅能完成基础教学工作,但是,教师、学生和相关教学管理办公室并不能形成教与学的有机反馈。其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齐,存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现象。一部分教师存在简单直接硬性灌输的现象,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处于被动位置,因此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吸收内化。尤其是一些思政教师在涉外环境下不能够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无法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培养出具有高政治素质的国际型人才。

(三)思政课的内容安排问题

不同于其他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在后期的国外学习阶段,会面临更多的国外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在安排思想政治课程时,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素养,更应与时俱进,突出带有“中国梦”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还应培养他们具有现代观念和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另外,在课程设置上,教师往往忽略了思政课内在的模块联系,上课内容零散,导致授课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思政课效果的巩固

课程效果的巩固是大多数教学课程面临的瓶颈问题,和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不同,思政课程效果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合格的成绩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终点。大多数学生在后期的境外学习阶段,由于语言和环境的生疏,除课堂学习外,大多依靠网络完成课程学习。而国外网络处于无管制的状态,充斥着低俗内容,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恐怖分子在国外论坛发布煽动言论。一个具有国际化技能的人,如果不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和扎实的政治理论,他对祖国的危害会比一个普通人更大。而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思政理论的跟踪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一些师资较弱的大学里,甚至是没有的。

四、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的探究

根据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中外办学的实际情况。对思政课程教学提出了几条建议,可供高校在后续的思政教学工作中参考。

(一)树立“思政先行”的合作培养模式

刘云山在谈高校思政工作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意识到合作办学的学生有可能身处国外复杂的意识潮流和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政治理论教育摆在首位,将思政课程提高到师生共同重视的地位上,改善以往思政课流于形式、走过场、填鸭式教学的局面。要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完善相关学科设置和教材体系。紧跟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要深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学生创造符合“中国梦”精神的“个人梦”。要加强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加强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尤其要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辨证的看待“人才全球化”问题。知识是无国界的,而人才是有周界的。

(二)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力量的特殊构成,思政课教师多为外聘的兼职教师。在此情况下,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未能整合相关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分散,科研合力小,科研成果贫瘠。因此,形成专门的思政教学团队显得尤为迫切。将各思政课程授课教师联系起来,定期组织系统的教学模式研讨会,形成专门的思政课程管理部门,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大有裨益。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味的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树立互动式教学理念,摒弃“灌输式”教学的传统观念。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

(三)突出“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对于其他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而言,要培养出具有大局意识和开放视野的全球化人才,因此,要调整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心。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方面,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遵循宪法精神的中国法律体系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旧社会压迫,赢取发展新局面的深刻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解的过程中,应注重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核的准确讲解,将其与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实情结合起来,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的剖析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深入分析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

(四)注重教学后续效果的追踪

相较于国内学习阶段,在学生后期国外学习阶段将会面临更多意识形态的冲击。合作办学在培养人才时,可通过远程教育对他们后期的学习生活进行跟踪教学,为这些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可以用限时比较流行的“MOOC(慕课)”网络公开课平台,形成专门的思政教育教学论坛,并进行后续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国内时事政策宣传。网络微媒体也是后续教学的良好途径,身处异乡的学子多利用这些即时通讯程序进行沟通,建立相关的公共账号,定时发布教育教学资料,供学生阅览。和其他专业技能学习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不能盲目追求课时量的完成,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学生思想政治面貌的提高,对高校建设和学生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十分有效的。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将成为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为我国带来国外先进的技术,更能向国际社会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成果。这其中,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出的学生则是重要的桥梁。高校在进行合作培养时,一定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

首位。如果将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看作是建设高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坚实的地基,也只有在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上,高校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国外技能的培训。对于新兴的中外合作办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在加强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让学生充分利用合作办学的优势,做一个具有先进技术的“中国梦”的筑梦者。

参考文献

[1]覃美琼.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34-39.

[2]何华玲,严瑶婷.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15):86-89.

[3]冯跃飞,柳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2010,32:13-14.

[4]姜彦君.网络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思政课境外教学的拓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47-50.

[5]王碧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J].湘潮,2010,12:13-14.

作者简介:冯跃飞(1979-),男,汉族,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法学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2013年10月开放办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J2013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038-03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调查研究思政教育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