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敬(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机制研究*
陈永敬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具有融合渗透关系,二者科学整合、交互发展,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论文借鉴物理学耦合原理,探究了二者耦合的关联因子、实现价值、表现特征及其动态化多元同构机制模式与其产生的整合、导向、驱动功能,提出了目标耦合、方向耦合、心理耦合、信息耦合、类型耦合、动力耦合等特定机制。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文化;文化耦合机制;可持续发展;中国元素
*【基金】本论文由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Y201407)资助
Abstract:Chinaˊ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culture are closely bonded with each other which helps to buil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ced culture, promote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coupling principle in phys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pling factor, valu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multiple isomorphism mechanism model of integration, function of guidance and motivation,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chanism of target coupling, direction coupling, psychological coupling, information coupling, type coupling, power coupling and so on.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ecological culture; cultural coupling mechanis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elements
当前,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形势逼迫下,在诸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亟待传承却日益淡出的国内文化发展态势下,急需构建一种既能承载厚重中国文化元素,又能突显浓郁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型先进文化。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术界有一些针对两者关联性和渗透性问题的研究,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动态性分析,尤其对两者耦合机制的研究还是空白。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的耦合概念,科学而系统地探求我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构建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机理及实现机制,为构建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新型先进文化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耦合原属物理学的概念。文化耦合应是指两种及以上文化现象通过某些特定条件进行有机结合。其各子文化项存在的相互依赖、良性互动关系为其耦合关系;各子相互依赖,良性互动的关联度为其耦合度。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的耦合是指两者通过特定条件进行良性整合同构,其目的是生成一个相互贯通,凸显优质文化价值的中国文化统一体。研究表明,二者是相近相通,又相差相异的文化体,有静态的相似性,也有动态的互动性,具有耦合关系;其耦合关联因子显著,耦合度极高,并有着实现耦合同构的重要内外因,完全具有耦合的可行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构建的生成内因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历代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具有中华民族元素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态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两种文化自生成以来就渗透融合、交互影响,具有实现耦合的特定内因。
1.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实现耦合的必备要素:交互存在的同构文化元素
同构因子是文化耦合必备的要素。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有耦合必备的同构元素,即其相互包蕴生态文化元素和中国传统精神。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包蕴着生态文化元素,学术界早作了认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磅礴氤氲的生态气质”,“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是其整体生态化的原因所在”[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道佛生态智慧浓郁,都肯定生态价值,倡导生态良知的理性精神。如儒家的“仁爱万物”、“与天地参”、“强本节用”,道家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佛家的“众生平等”、“佛化自然”、“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等。在此驱导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类型中,生态文化成分不乏其见。而崇尚自然、传达生态情怀的生态文化,更贯穿着“仁和”的中华精神。
2.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实现耦合的根本保障: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二者若要永续发展,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优化建设,良性发展。对二者而言,生态精神和仁和贵中的民族精神缺一不可,并且既要剔除自身消极成分,更应彼此汲取养分,有值交互,整合发展。这是二者耦合建构的根本保障。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的生成外因
二者耦合实现的外因来自国内外特定的发展形势。
一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扩大中国文化,进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近来,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则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可见,我国未来发展需要构建和谐先进的新型文化,这是二者耦合同构的良好契机。
二是全球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急切要求。当前,国际社会面临严重的环境与问人性问题及生态与金融双重危机。其根源于贪婪自私和扭曲的价值观,缺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人生观,只注重追求眼前经济效益,不顾及生态、社会、经济三者平衡永续发展。解毒良方有二:一是以仁和精神为核心,倡导仁爱亲善、合和务实、中庸之道,崇尚勤俭自信,刚健有为等中国合和精神生成的文化;二是凸现生态文明气质,倡导绿色健康、适度合理、资源节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崇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态文化,且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二者耦合构建,打造现代社会的新型先进文化,顺应国内国际形势要求,势在必行。
通过耦合,良性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中的价值资源,对打造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文化,进行中国文化自身建设和现代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当代文化先进性的建设发展
目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实现耦合同构,进行良性整合,促使其成为一个相互贯通的先进文化统一体,对于我国当代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是能筛除两者固有的粗俗低劣落后成分,保留精华文明成分,使中国文化不芜杂,不是过时标本,而纯洁健康发展。二是能聚合两种文化杂糅交叠的成分,使中国文化拔冗钩沉,凸显精髓;三是能有机聚合各民族、各地区相同的文化因子,化零为整,优势互补,产生整体效应,生成丰博有值的新文化。四是能使二者彼此汲取有机养分,提升文化的品质和先进性;尤能使诸多日益淡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依托先进生态文化创新发展,生成有值的新型文化业态和特色文化产业,重获生命力和持续性,让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实现耦合同构,能提升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竞争力,推动可持续的中国新型和谐先进文化的发展建设。
(二)有利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耦合后的新型文化,倡导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结合,彰显善、存、和、容的和合精神,崇尚人性美和绿色美,追求“仁爱”与“深绿”结合的文明要求,特别对培养教育和谐公民、舆论监督和谐责任、规范和谐行为等价值不菲。不仅能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丰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亦能使国际社会提高生存智慧,解救心灵与环境双重危机,实现未来绿色核算战略,应对金融危机、生态赤字与生态强权,推动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有充分的实现机理。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者优势互补,良性交互发展,进而推动文化和社会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虽有可行性,但有两个突出问题。
首先,耦合主体呈显弱态,耦合构建的保障与支持不力。目前文化界尚未达成将二者耦合为一个文化统一体的共识。对二者的建设,虽也提出要融合同化、整合发展,但大多分别指导要求,设计方案。耦合构建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政府组织、专门人才和资金支持。
其次,耦合客体呈显复杂态,耦合构建的开展具有难度。一是内容多元化。二者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内容丰厚,类型多样,现象芜杂,品质高低不一。二是发展无定化。二者呈动态化发展,新生文化难以预测;三是内在表现趋异化。二者有着各自独立的文化体系,特质不同,内涵精神、类型表现、目标定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不完全一致。
由此,二者耦合代码互相纠缠,耦合实施错综复杂。如何消除难题,实现耦合。笔者认为,只有针对性地建立特定耦合机制,借助科学耦合模式、耦合方法、耦合途径,方能达成。
文化耦合机制是指通过特定方式进行文化良性互动,相济共生。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的耦合机制是指通过动态化多元耦合同构模式实现二者全面衔接、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贯通、优质有值的中国文化统一体。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
考量其耦合因素的驱动适应与匹配,可见二者耦合的复杂建构性,应遵循特定原则与要求。
1.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的基本原则
第一,协调融合原则。即突破各自文化框架的束缚,以内容形式包容整合、民族文明元和生态文明元并生,历时和共时协作的信息元自由流动为原则,进行关联因子重组,形成一个协同合作、优势互补的良性完整文化结构。
第二,科学保质原则。即对相关文化资源除莠保莨,汲取兼具民族价值,生态价值的成分,保证耦合文化的文明有值、环境友好等可持续性特质。另对似乎难以整合的有益成分,譬如传统文化中子慈父孝伦理文化等纯人类性文化;以及生态文化中当代发生的有国际性的文明成分,如绿色新能源文化等,可划为和谐精神类,开放式并构。
第三,可行有序原则。即体现二者耦合方式、途径的可行性和有序性。现以二者耦合生成和谐先进文化目的为导向,分析其组织实施有无政策、组织和经济支持,分析耦合方案是否可行;然后采取分类分项法,按产生时间先后、文化品质高低进行螺旋状有序耦合。
第四,动态创新原则。即应两种文化动态发展性,把各文化元视为“活”因子,采取适时游走性的及时调研,有序进行耦合内容的调整、拓展,耦合方式、途径的创新。
2.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的重要特征
第一,耦合内容的双重性。一是智性和德性并合:并显文化知识与和谐精神;二是全息性和开放性的重合:并重吸纳静态内容全局关照和动态信息开放;三是本土性和生态性重合:同显中国民族文化精品和生态文化精品;四是多元性和优质性结合:多元有值同构。五是集成化和增值性结合:集合各子文化元素,增殖功能。
第二,耦合类型的多元广角性。耦合类型性质多元。从文化发展方向看,是积极健康的正耦合;从系统发展时间看,为因时而变的动态耦合,从系统影响力看,是两个系统作用与影响同等的同等型耦合;从耦合联系因子强弱看,是关联因子和同一性较强的紧耦合;从耦合对象看是包括多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多元多向耦合。从耦合角度看,是横向耦合与纵向耦合结合的并行耦合,既有内容上的耦合,又有层次上的耦合,具有双向性。
第三,耦合方式的交互融通性。以动态耦合为导向,有机有序地整体融和贯通。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耦合的实现机制:动态式多元化同构
应建立动态式多元化的同构机制,从多方面,制定有效的耦合方法和手段,实现耦合。
1.建立目标耦合驱动机制,构建中国元与生态元兼具的中国可持续文化
(1)目标制定机制上,整体目标应把各自单纯目标追求变为双重目标追求,即集合中国传统文化单一追求民族传统精神的中国元文化基因和生态文化单一追求生态理念的生态元文化基因为整体目标。充分挖掘发生耦合的双重因子文化成分,良性交互,耦合成同时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生态理念的可持续文明文化。
(2)目标管理机制上,应实施目标导向管理。以整体目标为主导,使各自发展的子目标服从于整体目标。利益保障上,将两者利益紧密结合,互助共荣。在目标执行中,都享有主动权。
(3)目标发展机制上,要求和谐发展。要建立以民族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目标机制、规范激励目标文化成果产出,制定和谐战略,鼓励和谐文化产业,倡导消费和谐文化。
(4)目标保障机制上,要提高重视,广泛宣传目标,普及相关知识信息,耦合关联元。促使社会共同参与。集所有社会力量,上下联动,发挥优势,获取制度、资金、人力、传播等保障。
(5)目标反馈和评价机制上,应成立专门机构,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和评价建议。
2.建立方向耦合相济机制,促进二者和谐相生,中国文化有值繁荣,永续美好
应以文明有值点为耦合方向,最大化耦合价值元,强调德性智性并重的文化价值成分,并从文化遗产到“活”的新生文化进行有值吸纳,打造系列品牌,推进相关文化产业建设,创新设计相关文化消费模式,使中国文化优质发展。
3.建立信息耦合动态开放机制,促进内容信息长效增值
一是信息获取多元优质机制,应以开放眼光,科学认知、多元筛选有值文化元,从而丰富内涵和类型。应善于把握各自发展变化规律,提升信息甑别力,及时新增真善美智圣成分。二是信息传导螺旋式,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到高上升耦合。三是信息宣传公开机制,通过政府、媒体等多渠道地加强宣传,让大众易知易得。四是应加强信息管理机制,应多渠道搭建公众参与优化平台,如网络咨询举报、在线调查访谈、公众论坛、媒体监督等;其次应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让公众有知情权,使信息增效。
4.建立类型耦合包容灵活性机制,促进类型发展
应以二者关联元为基点,兼具对智性德性角度进行全面包容的有值态正耦合;还应注意注意静态横向耦合内聚式和纵向耦合的动态扩张式,灵活兼容不重合类型,及时增加新时代种类。
5.建立心理耦合认同机制,促使耦合达成共识
认同是两者耦合的重要心理机制。应通过知识传导、审美感悟、实践体验等方式强化大众的民族生态精神与和谐相融意识,通过两种文化耦合成果享受干预心理,从而生发两者“合和”的价值观,深刻认识耦合的辩证性和必要性。
6.建立动力耦合社会合力机制,整合力量,上下联动,支持保障
社会各界的协同构建。一是政府加强政策引导,编制规划方案、制定政策法规引导全社会参与建设;并加强管理协调,协调好部门与涉及机构、民族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投入与耦合开发及长短目标。二是制定科学耦合制度,使耦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避免耦合的低质与同质化。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专门机构,重视专门人才培养。五是加大资金和科研支持。六是加强教育培训,支持相关团体活动交流。七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监督及相关奖惩与考评机制,推进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耦合是应中国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和现实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而生。二者耦合应遵循协调融合、科学保质、可行有序、动态创新等原则上,应讲求耦合内容双重性、耦合类型的多元广角性、耦合方式的交互融通性,呈动态多元化同构模式。其耦合机制,讲求中国元素与生态元素同构,民族精神与生态理念并重构建中国文化,符合文化自身发展特点和中国新型文化的发展要求,科学可行,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对两种文化理念、内容、类型的整合功能,对中国文化健康有值可持续发展有的导向功能,对构建中国可持续文化的驱动功能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原丽红,朝克.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资源现代转化的可能性思考[J].理论学刊,2009(9).
[2]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北京:全国百家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江泽慧.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总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韩美群,宋州.文化建设中的中国话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永敬(1974-),女,汉族,云南昭通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文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