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及影响

2016-03-18 10:57李惠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忻州034000
高教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近代化高等教育

李惠(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忻州034000)



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及影响

李惠
(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伴随着欧洲近代化步伐而完成的,与近代科学的发达和技术的广泛应用紧密联系。欧洲近代化藉以三大革命为契机,促使高等教育近代化。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在三大革命的影响下对课程结构进行的重新设置和调整,高等教育制度也因此出现和完善。德国高等教育首次提倡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研讨班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形式,为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近代化;三大革命

Abstract: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accomplished along with European modernization and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e Revolutions provided a chance for Europe to modernize its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Germany can be reflected from the readjustment of curriculum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also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advocated to comb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 the first time. The workshop, basic teaching method for graduate students, has laid foundation for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hree revolutions

引言

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是伴随着欧洲近代的步伐而完成的,与近代科学的发达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紧密联系的。欧洲近代化藉三大革命为契机,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霸权地位,实现了对欧洲及整个世界进步的推动,同时促使欧洲完成了近代化进程,并藉此对高等教育近代化提出了要求,并且帮助高等教育完成了近代化进程。高等教育近代化实际上是随着传统大学不断适应工业化社会发展,接受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促进工业化社会实现的变革过程。

一、三大革命与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一)工业革命与高等教育

工业革命促进了大学的改革。德国的两次大学改革运动,都是受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的。高等教育职能的转变,如为社会服务、开展科学研究等,都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

这样进一步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催生了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这种影响再次证明了经济与高等教育关系的规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专业和学科结构的形成和调整,经济发展需要影响高等教育的功能。而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就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科学革命与高等教育

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统一的电磁场理论三大自然发现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1.促进了高等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科学革命发生以后,对高等教育造成了强力冲击,人文主义教育观向功利主义教育观转变,重视科学教育,在欧洲高等教育界发生了激烈的论辩和思想冲突。

2.促使高等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扩大

工业革命使工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领域,而科学革命则使科学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范围,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内涵。

3.推动高等教育科研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在科学革命的影响下也日益重视科学研究,希望能够承担科学研究的职能。随着科学革命对工业的影响日益深入,工业发展对科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仅仅依靠专门科研机构的研究或个别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所形成的科学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有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迫切要求大学发展其科学研究的功能,促进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赋予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功能。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功能应用而生并渐趋成型。

二、洪堡与柏林大学

1806年10月,普鲁士在耶拿战争中败给法国。普法战争的失利,致使普鲁士人试图将建立新大学当作报仇雪耻的根本。以普鲁士国王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教育改革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为挽救德意志由军事失利而带来的耻辱,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促使学术繁荣和精神胜利,尤其是大学教育改革更是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当时有很多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9世纪初期以洪堡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这也成为当时德国大学改革的主导方针。

第一,新型大学是一种获得主观的教养的机构,通过学生探索纯粹而客观的学问获得,两者之间的结合被视为新型大学的核心、本质。关于如何在大学实施科学课程,如何开设纯粹客观的学问,洪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传统大学中神学、法学和医学教育是极具功利性和职业性的,应当是新型大学所摒弃的,而传统大学的一些精神又是可取的,比如中世纪大学初期所宣扬的学术自由与学者自治的理念以及文学部的某些教育课程,认为新型大学可以在某些方面借助于传统大学的学部结构和某些教学内容。①

第二,洪堡强调新型大学在办学理念上应秉持“孤独和自由”的原则,上述过程传统授课方式不足以所达,提倡学生获取纯粹客观学问的方式是学习和研究哲学知识等途径,且知识必须是与纯粹理性认识相关联的,那么伴随这一理念的引领,德国大学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不仅要求其内部人员如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远离世俗社会中的种种功利主义倾向的教育价值观,更宣称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大学必须挣脱教会和国家的束缚,摆脱当时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世俗压力和影响。

第三,洪堡主张大学应以两个“自由”为基本办学方针,即是“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在上述理念的支撑下,在新型大学中实施教学自由必须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大学教授在传播知识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具有在其学术领域内不受干涉、探索和传播真理的自由;而学习自由则是大学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有其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及其在大学中独立生活的自由。因而,洪堡理念中的新型大学不仅与传统大学存在着根本区别,而且也与近代法国和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不同。洪堡批判神学在英国注重培养社会精英的古典“自由教育”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近代大学办学理念。①这一理念很快成为当时德国大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不单是柏林大学的创立,更为重要的是,洪堡的办学思想和柏林大学的改革已经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影响着欧洲近代高等教育。

洪堡的“德国模式”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高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其思想的影响范围和深刻性而言,可以说,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整个世界近代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型范,在思想(理念)、制度和组织三个维度上规定了19世纪以来大学的基本形态和制度原则,深刻影响了大学变革与发展的走向。现代大学的基本制度框架和原则仍然建立在洪堡大学理念的基础上。

三、大学的近代特征

19世纪新建的哲学、神学等专门学院,这些专门学院与研究型大学和工科大学等,共同构成了德国近代高等教育体系。

(一)研讨班和研究所的出现

洪堡把科研视为大学首要任务的思想首先在柏林大学得到实现,然后又在整个德意志得到实现,再从德国传向英、法、俄、美等国。使科研成为大学的主要任务。科研比重不断加重,地位也日益提高。

柏林大学从1820年到1870年总预算增加2倍,教授薪水增加近2倍,对研究所和研讨班的资助增加10倍,1826年,支付教授薪水的钱是研究所和研讨班的6倍,而到1870年,支付研究所和研讨的钱实际上超过了教授薪水的总预算。从这以后,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科研研讨班成为欧美大学科研的操作工具和科研组织的基本构成,如1834年柯尼斯堡大学诺伊曼教授组织和领导数学-物理研讨班被视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研讨班,一直持续四十多年。

研讨班和实验室(或称专业研究所)虽然可以看作是两种培养方式,但在对学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也是互相结合的,这两种方式又和德国大学的讲座制结合起来,使“德国研究型大学提供一个主要是行会形式的组织,其中主持讲座的教授利用研究所和研讨班实现科研、教学和学习的统一”。

(二)以科技教育为主

19世纪中期以前德国大学教育以哲学为主的人文社会知识,集中体现为14世纪以后模仿巴黎大学建立的中世纪大学、宗教改革期间建立的一些神学院以及18世纪建立的哈勒和哥廷根等新大学。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大学教学内容转而以科技教育为主,像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德国也出现了以工科大学、地方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各种传授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高等教育机构。

工科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着许多多科技术学校的特征。例如,以往学校的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传授基本人文和伦理知识的一般教育,另一部分为传授特殊知识(建筑、土木、机械、化工、冶金、采矿等)的特殊教育。工科大学将前一部分改为“普通系或基础文化系”,而后将一部分按照不同学科分别设为不同的系,形成了以传授科技教育为主工程大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也像其它的研究型大学一样,设置了许多融自然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一体的研究所,到20世纪初期,这些工科大学也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陆续设置自然科学研究所和技术研究所。

柏林大学的近代特征还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方面,其哲学系的课程既包括文科的内容也引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据统计,这一时期柏林大学的课程总数多达78门,除了继承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之外,几乎囊括除神学、法学、医学之外当时所有高级学问。这体现了洪堡等人的办学理念和学术思想,新型大学应秉持学术自由的理念,哲学是统合自然、人文和社会知识的高级学科,也说明了哲学系在柏林大学中的地位和规模。

四、“德国模式”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德国模式”对近代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型范,确定了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基本内涵与标志。德国的高等教育后来居上,发展迅速,成为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德国模式”,影响到了欧洲其他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18世纪末至19世纪20年代,在各种教育改革观点的影响下,德国大学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了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具体表现为新型大学的设立和出现,大批规模小、不适应时代潮流的传统大学走向没落,有些大学被移交和合并,有些大学则是直接倒闭。经过多次大学改革运动,特别是19世纪初期以洪堡为代表的德国新人文主义思想家所创立的大学理念及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所建立的柏林大学改革最具有代表性,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大学的某些做法,但在培养目标、内容等方面却体现出强烈的近代特征。“德国模式”很快成为新大学的典范,本国绝大多数大学纷纷效法,也被许多其他国家奉为学习的楷模,开启了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新时代。

总之,德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提倡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研讨班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形式,孕育和诞生了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型大学,将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作为三大学术自由。这些都为我们今天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外国高等教育史(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4-167.

参考文献

[1]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新世纪高等教育研究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4-167.

[2]黄福涛.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基本动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6(4).

[3]黄福涛.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类型与道路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1(1).

[4]黄福涛.浅析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5).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029-02

猜你喜欢
近代化高等教育
柯树勋改革与西双版纳的近代化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