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熊 炜
论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案例
文/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熊 炜
《哲学与人生》课程涉及案例较多,知识点抽象。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案例,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完成教学目标。
2013年迄今,笔者已经完整讲授了3个学期的《哲学与人生》。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停留在感性思维较好、理性思维能力偏弱的阶段,并不愿意主动学习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较,《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教材文字较多、内容偏重理论、许多要点过于概念化,较难通过现场活动学习知识点。学生缺乏实际体验,自然会从心理上对《哲学与人生》课程产生畏惧不学的情绪。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哲学与人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内容并有效掌握知识点呢?笔者认为,讲授《哲学与人生》,必须向学生传达一种学习理念:学习哲学并不是如学生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远离生活,遥不可及。恰恰相反,哲学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实用知识。哲学知识全部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各种实际活动,经过人类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最终指导每个人在客观世界的行为。
怎样体现哲学知识在客观世界中的指导意义?一种较为常见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案例。《哲学与人生》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供学生阅读思考。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引用教材案例,往往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甚至可能招致学生的反感。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当在紧紧围绕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有效实际的深加工,力求将哲学知识与客观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哲学的用途和乐趣。
《哲学与人生》教材中的案例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下文将由浅入深地讲解有效利用教材案例的教学思路。
教材中有不少真实的案例,但限于篇幅,这类案例都采用文字说明,充其量配一张黑白图片,形式简略、内容压缩。处理这类案例的方法难度不大,较为通用的做法是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还原丰富原案例的内容,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案例1:教材P67 “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两段视频:一是2005年颁奖典礼的现场视频,概括介绍了洪战辉的真实事迹。二是电视栏目《中南纪事》对于洪战辉的专题节目《走近洪战辉》,深入到洪战辉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体验优秀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
案例2:教材P77“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香港著名演员、导演周星驰先生的个人经历。笔者利用河北卫视《穿越经典》栏目中《周星驰系列之风雨成名路》,节选其中的部分片段,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每一位明星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获得成功。
教材中的部分案例较为简单,这给了授课教师较大的发挥余地,甚至可以与时俱进地提出更加现代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案例新颖有趣,消除对哲学知识古旧难懂的误解。处理这类案例对授课教师的查找资料能力有一定要求。
案例1:教材P2“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美丽的女中职生如何根据自身客观条件选择专业,原文如下:
王莉丽性格文静、身材高挑。在中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希望她能上高中,将来报考大学。但王莉丽从小就热衷跳舞,学习成绩一般。和家长商量后,王莉丽决心报考艺术院校,继续自己的舞蹈梦想。遗憾的是,王莉丽在复试时未能通过,失去了做专业舞蹈演员的机会。由于王莉丽身材较高,最终被外事服务学校录取,学习空乘专业。王莉丽的舞蹈功底在空乘专业技能训练中派上了用场,无论是她的站姿、坐姿、服务礼仪等都非常标准、自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认为该案例内容和结局过于简单,较难与知识点相结合。根据空乘专业的特点,笔者按照以下4个步骤例举了多个案例,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
步骤(1):“预备空姐”案例,说明想成为空乘人员必须做好哪些客观准备。
步骤(2):“空乘人员求职”案例,说明想成为空乘人员必须经过哪些激烈竞争。
步骤(3):“90后空姐的工作”案例,说明空乘人员的职业要求与日常工作。
步骤(4):“高铁乘务员”案例,说明中职生应当从现实条件出发,选择更适合自己客观条件的职业。
案例2:教材P16“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知识点,引用的案例主要是用文字和数据说明地球存在的各种地质运动,缺乏直观性。笔者根据教材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在授课过程中引用了更多直观、有趣的自然科学案例。具体包括:
案例a:科普视频“已知的宇宙”,说明宏观世界的宇宙一直在运动。
案例b:动画“人类进化简史”,说明人类自身一直都在不断发展进化。
案例c:记录短片“一块猪肉的一年”,说明看似静止的物体,内部变化从未停止。
案例d:科普短片“液体中的精子与鲸鱼”,说明在微观世界中,每一个细胞都处在无时无刻的运动之中并为之努力。
案例e:“引力波”的科普介绍,说明在客观世界,运动是永恒的。
上述案例都采用了视频播放的方式,题材新颖生动,内容具备现代感,学生在愉快地了解最新科技知识的同时,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这一知识点。
《哲学与人生》教材中,还存在少量特别的案例。这类案例的特点是较少现实基础的支撑,童话色彩较明显,引用讲解时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甚至反感。对待这类案例,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理念顺势而为,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甚至提供现实中存在的相反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案例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学生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效果。处理该类案例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着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
案例1:教材P8“人生的道路不止一种选择”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两个中职生一毕业就辗转在三个大城市创业,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原文如下:阎海和阎峰是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们选择在北京创业,设计个性化的皮包。北京的流动人口多,市场前景好,但房租很贵,经营成本太高,对于刚刚创业的他们来说,承担不了。经过分析,他们决定在离北京不远的石家庄做同样的生意。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虽然经营成本降低,但是个性皮包的市场狭窄,业务得不到发展。最后,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他们决定到上海创业。在上海绍兴路上租房,做个性皮包设计生意。绍兴路有许多旧书店,来往的学生及外籍人士较多,他们很喜欢这家充满个性的小店。不到一个月,小店的生意红火起来。
笔者在备课中,发现该案例存在不合理之处:(1)2个中职毕业生转换了3个城市创业,其中2个国家级超大城市,1个省会级特大城市。中职毕业生不太可能依靠自己独立适应如此频繁和剧烈的创业变动。(2)北京和上海的创业成本一样高昂。在北京因经验成本高而创业失败,在上海也很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导致创业失败。(3)两个中职学生一毕业就创业,而且可以承受两次创业失败的代价,不符合中职毕业生普遍的经济状况。(4)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才济济,学历不高且毫无工作经历,仅靠一些简单的创业思路是不太可能被市场接受的。
根据上述思路,在讲授该课程时笔者反其道而行之,首先点明该案例有不实际之处,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分组思考和讨论,找出该案例的不足之处。最后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很多年轻人都希望到大城市工作”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中职生要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选择就业环境。
案例2:教材P3“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知识点,引用的案例是初中生考取高中但最终选择中职,学习服装设计技术自我创业的故事。原文如下:中职毕业生小赵中考成绩并不差,大大超过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小赵却不想上普通高中。他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兴趣和特点,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一门技术。掌握了技术,还可以创业,这样的选择对自己的发展或许更有利。最终,他选择就读职校,学习了服装设计与制作。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经过几年的奋斗拼搏,不仅使自己在家乡立稳了脚跟,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还提供了12个就业岗位,带了8名学徒,他的努力获得了社会的承认,被县工商局评为“十星个体户”。
备课过程中,笔者同样感到该案例出现了以下几处不符合现实的地方:(1)能以高分考取高中,却主动降低要求读中职。(2)中职一毕业就创办企业,没有说明资金来源。(3)中职毕业生的服装设计技术并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也没有独特的工艺水平,但却可以带8名学徒。(4)短短几年就被评委优秀个体户,评选条件模糊。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同样要求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在总结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引用了一份真实的案例:一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维吾尔族少女,主动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回乡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事业,最终成为优秀的民族服装设计师。学生将两个案例相互对比,能够更加深入、明确地理解哲学概念“从客观实际出发”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哲学与人生》的任课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则能更有效地利用教材案例,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根据教学要求随时随地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分门别类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2.在备课时必须以教学重点、难点为标准,仔细研究课程的每一项案例。根据教学知识点,挑选有吸引性、代表性和话题性的案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
3.案例的形式包括文字、图案、声音和视频。案例的形式越生动,学生越容易接受。
4.案例的用途不仅包括常规的思考、讨论和总结。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自主寻找与教材相近或相反的案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