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商务类专业制定专业标准的思考

2016-03-18 09:5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红燕
广东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商务国际化院校

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刘红燕 楼 洁



对国际商务类专业制定专业标准的思考

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刘红燕 楼 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承接了广东省制定专业标准的项目,前期在省研究院的领导下,做了很多调研工作,现把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当前省内国际商务专业呈现的特点

在项目的调研阶段,通过进行大量学生问卷调查,通过走访相关院校的同类专业,通过相关企业的访谈,我们较好了解了企业和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岗位情况、同类专业的办学情况、企业的要求等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应该说对我们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深入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国际商务类专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专业国际化成为趋势,学生就业前景看好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相关对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外贸类人才、营销类人才与物流货代类人才。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稳步提高,加之国家对于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加大,大量岗位虚位以待。这些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依赖于中外合作往来,从而对于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国际化程度,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调研组发现,国际商务相关企业最倾向于聘用高职、本科的学生,尤其愿意招聘专业对口的学生。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内接触大量实际、应用知识,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有着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接受较多外语方面教育,同时也掌握大量商务专业知识,对于进入国际化企业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很强烈的意愿。鉴于企业、学生需求强烈,相关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大力加强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以顺应市场需求。然而,调研组也发现,当前企业对于国际商务高职毕业生的评价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实操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仍需大力提升。

(二)广东省内各城市国际商务发展水平参差,业态繁多,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广东省内分布着大大小小众多国际商务相关企业,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粤东、粤北等地区则较少。这些企业从事的业务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外贸类、营销类、物流货代类、财务类、电子商务类。不同业务的企业所设置岗位千差万别,对于毕业生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导致学生技能培养难度大大提升。如何总结、归纳不同岗位群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从而加强毕业生的竞争力,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亟需解决的课题。

(三)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总体不高

虽然地域特色、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对高职毕业生与相关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本课题组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中开办国际商务专业的部门国际化程度尚不理想。离学生满意、企业满意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虽然国际商务专业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如何体现国际性并不明确。专业国际化与否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是提升学生软实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大部分院校当前只停留在开设外语课、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理论课程,没有真正实现学生国际化交流、国际化贸易实务能力的落地。如何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还需要相关院校进一步探索。

(四)部分院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建设道路,取得突破

虽然相关院校的总体国际化水平还差强人意,但是有部分院校已经在探索国际化建设的道路中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例如,在当前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些学院都在跨境电商方面加大投入,与大型网络平台如敦煌网、阿里巴巴等加强合作,开展实际贸易业务,开设了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在线国际贸易实战、网络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实务等有关课程。有些院校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的专业优势,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专业的国际化建设,如与企业共建在线国际贸易实战中心、网络营销中心等。还有一些院校与国外大学、教育机构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原版教材等。这些举措都为国际化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坚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外语能力、沟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岗位需要,国际商务企业不仅对于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要求较高。然而相关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的毕业生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很多尚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毕业生也反映,现在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仍然不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而且他们也提出,外语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另外,在沟通能力方面,纵观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设置的课程与实训基本空白。因此,高职院校极有必要对于当前课程进行改革,强调外语课程的应用性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六)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因而课程设计需要以实践为导向,而通过对国际商务学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学校的教学过于理论化,同时,企业也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教育仍然较为缺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改革、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势在必行。

(七)国际商务学生对于高职院校认可度欠佳,但对专业兴趣强烈

通过对在校生的调研,本调研组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是出于考不上本科的无奈之举,这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较大的打击。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与选择,说明学生对于专业有较高的认可度。这与国际商务专业较高的就业率、薪酬水平不无关系。

二、针对上述特点在制定专业标准时应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课题组建议在未来制定专业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注行业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

对一个专业来说,专业标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而课程体系则是核心,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在外贸行业、货代行业、国际营销行业就业,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跨境电商逐渐补充或者取代传统的外贸方式,国际结算的方式和物流的形式也发生变化,国际营销中新媒体营销、整合营销、直复营销也日益广泛,这些产业变化应该及时反映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中,以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应产业的变化。

此外,信息化对于教育行业也同样带来变化和影响,慕课、微课的发展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学分互认、弹性学分制将会成为必然,如何针对这种趋势,在课程体系中进行体现也应该是专业标准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联合企业,制定分层的专业标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广东省内的国际商务类的专业发展参差不齐,建议在未来联合一些优秀国际化企业参与专业标准的制定,针对国际商务相关行业业态繁多、岗位繁多且差异大的情况,根据每个学校具体的情况,进行分层专业标准的设计,比如说对于典型行业能力需求中的共性,例如学生沟通能力、外语能力、实操能力等能力,可以设计通识课统一培养,在专业拓展课上,可以根据学校不同的差异,根据用人单位岗位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各个层面学校的需求。

(三)引进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提升国际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未来,把行业标准引进专业标准,同时借鉴国际标准将是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建议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要求,引进行业标准;同时多方比较国际商务类专业在职业教育发达区域的做法与实践,尤其是职业教育发达程度较高国家,如德国、澳洲等国相关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取长补短,进行必要的借鉴与创新。

同时,结合广东省的对国际类人才的需求现状,加强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适用性、实用性、应用性,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信息化的契机,进行“厂中校”“校中厂”的探索,例如,利用国家对于跨境电商大力扶持的契机,加大在跨境电商方面的投入,具体可以与大型跨境电商如敦煌网、速卖通等合作,将网络营销实务、国际电子商务等课程的设置与跨境电商的实操高度融合,真正让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和要求落地,在校企共育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鼓励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进行“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此次调研中发现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些国际商务类专业国际化的途径,学校采用全部或者部分的国外专业标准培养学生,学生全部或者部分学习外方课程,该部分课程全部是英文教材,学生较好地提升了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成绩合格可以获得双文凭,为学生就业及出国升学带来了更多机会。应该说,这种模式对于提升学生与专业的国际化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这类学校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本身也走在全省前列。但是这些专业依然面临问题,因为按照外方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同时忽略了“本土化”的课程改造,因为有些外方课程并不适应国内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而毕业后国内就业的学生仍然是多数,对于这类走在前面的专业,建议未来在专业标准的调整中能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能力,对外方课程进行适度整合,进行本土化改造,增加本土化的教学资源;同时在专业标准中适度增加本土化的课程,让学生提升本土化的就业能力,通过“国际化”和“本土化”课程的融合,为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五)加大英语课的教学,提高对国际商务类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

从调研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国际化的专业有浓厚兴趣,这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和广东地区国际化的程度及较好的就业市场都分不开,但是学生普遍感觉在校期间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和应用性都不够,说明我们的课程体系在国际化和应用性方面亟待提高。

作为国际化,首先英语是个重要工具。首先,在必要时可以在录取时增加对英语的要求;其次,建议国际商务类专业要加大英语课程的学时,提高对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促进该专业的学生更好掌握国际化的工具;最后,在专业课上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议采用双语教学,适度选用英文教材,让英语进一步和专业课有机结合,通过这种融合,能进一步提升英语水平。

(六)培养一支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学队伍

对于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国际化而言,离不开国际化的一支队伍,一批合格优秀的双师型的、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专业标准设置中,应设置有效机制,促进高职教师与企业、行业的有效互动,例如,对于教师下企业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让教师了解熟悉企业的要求,可以在教学中贴近企业实际,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为行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同时,要和合作企业建立有效机制,通过“订单培养”“企业进校”等方式促进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实现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再者,专业国际化的建设有赖于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因而相关院校需要提高专业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可以通过聘用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或者外教、派遣教师去国外院校交流访学等提升团队国际化的水平,以保证专业国际化教学的实施。

三、对后期研制相关专业标准的建议与思考

在后期研制最后的专业标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课程体系

在职业能力分析完成的基础上,再组织研讨专业的课程体系,讨论如何实现课程和职业能力的呼应,总之这个课程体系应该体现和核心岗位的对接,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对接,在课程上要进行大胆的解构和重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同时探索如何进一步压缩学时学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和课堂外的学习。

(二)关于专业标准

在后续研制专业标准中,要关注国际上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争取把国际借鉴在专业标准中进行体现,通过一些国际比较,增加这个专业的“国际特色”。

同时,针对前面调研省内相关院校和专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能进行分类、分层的专业标准设计,以让研制的标准有更大的适用性,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和职业标准或者技能考证进行一个关联。

(三)关于课程标准

在前期调研中,已经反映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欠缺,和企业的要求有较多的距离,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课程改革还没有深化,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思路里。因此,省标准的制定要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在研制课程标准时,能进行大的突破和改革,能拿出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标准,能体现课程的发展趋势,能把好的模式和设计在课程标准里面体现,要体现先进性和方向性,争取在省内给予示范与引领。

同时,对于专业一些特色课程,争取在这次项目研制中,尝试进行项目化课程、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争取把这些能反映进课程标准里,能为兄弟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总之,经过调研与反思,在研制项目的过程中,专业老师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

[本文系广东省课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国际商务类专业教学标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商务国际化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