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蓉 邵法焕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
农村职业教育的机遇与使命
——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角度
李妍蓉 邵法焕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7)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要求,它具有培训对象范围广,培训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实际,培训模式灵活多变等特点,它要求农村职业教育要从拓展招生对象、丰富培训内容、改善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农村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改革
当前,学术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培育机制、培育模式、所需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本文从农村职业教育这个角度入手,探讨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抓住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这个机遇,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建设的短板,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而我国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将会给它的培育主体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
1.1 拓展生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从2008年开始,一直是大幅度下降,院校减少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教育院校难以生存。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对象涉及面广,有“有志投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机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又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服务组织骨干等人员”。[1]可以预见,作为农村职业教育主体的中职院校将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拓展生源,缓解自己的生存危机。
1.2 获得政策的支持
2006 年的党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实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意见》。2013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4年,农业部下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201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可见,在一系列中央政策的发布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会给培育他的主体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实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带来发展的机遇,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农村职业教育在抓住机遇时,也要承担责任、确立使命。结合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特点,农村职业教育应确立以下使命。
2.1 提高农村的劳动力素质
农村职业教育扎根于农村,对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农村虽然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农村居民整体的文化素质还较低。无论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还是促进农村自身的发展,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农民的主要阵地,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力素质是其首要使命。
2.2 结合当地农业特色,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人才
中国农村各具特色,在人口、资源等各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时,不能盲目,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使所培养的人才可以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生源、资金支持和培训基地。比如在上栗县,上栗县的职业教育就可以促进花炮产业的发展,增加从事花炮产业人员的收入。[2]可见,农村职业教育与当地的产业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农村职业教育院校虽多,但各有不同,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实现长远发展。
2.3 培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的主要人才,农村职业教育在紧抓新型职业农民的机遇时,应抓住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培育出时代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成功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才能说是成功的,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更丰富,他们是市场主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责任观念,[2]相应地对培育主体也会提出一些更严格的要求。
首先是培训对象范围更广,有学者认为“新职业农民培训要以农业种养大户的培植为切入点,重点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服务组织骨干等人员的培训”。[1]新型职业农民范围广阔,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于农业的人才。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范围更广,农村职业教育在招生对象的定位上,不应将眼光仅放在初中毕业生上,应开阔眼界,拓展招生对象。
其次是培训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实际。传统的农民在接受教育时,多是基于生产、种植、捕捞等具体生产方面。但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不仅需要传统的农业知识,还需要一系列现代知识,如市场营销、规划管理等方面。朱启臻、闻静超(2012)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内容应包括农业性质的教育、农业科技教育、农业发展教育、农业发展理念的教育、农业文化教育、农场管理教育。[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要求培训内容丰富,而且要能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这样培育出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最后是培训模式的灵活多变。一是设置培训周期时,必须考虑不同对象对时间的要求,要长短期相结合。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如在韩国,“农民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正规院校的长期培训或是农协开展的短期培训,还可以选择全日制培训、半脱产培训和全脱产培训”。[4]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重视实践环节。在国外农民的培育中,实践与理论环节紧密结合,“多数国家理论课程教学占1/3,实践实习教学占2/3,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是农民教育培训的核心”。[5]在国内的职业教育中,实践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实践与理论的课程比例应向国外靠拢。三是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也可考虑结合德国的“双元制”,使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6]充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另外,发达国家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很注重对于远程教育的运用,我国也可逐步推广远程教育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的应用。
新型职业农民给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以上要求,然而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不足。
4.1 培训对象范围窄
目前,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农村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竞争性较弱,这是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一个方面。皮红红(2013)也指出,农村职业学校忽视了农民本身这个目标群体,缺陷明显。[7]以往的农村职业教育招生定位狭窄,只限于初中毕业生等,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农村职业教育要挖掘对象、拓展生源。
4.2 培训内容脱离需求
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的多是对口升学,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未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更没有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致使教育内容脱离农村需求,难以起到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作用。此外,由于追求金融等热门专业,学校与涉农相关的专业较少,“面向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专业逐渐萎缩,涉农专业越办越少,无法体现为农业发展服务的目标”。[8]学校对涉农专业不重视,涉农专业数量少,严重影响涉农教育的发展。
4.3 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
在农村职业教育中,虽然有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但实践的比例仍较低。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明确规定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在1:1到1:2之间,与发达国家实践与理论学时2:1的比例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此外,这只是试行方案,要得到推广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由于以往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对象一般为初中毕业生,其它对象较少,所以培训多是长期培训,短期培训比例较低,而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对象众多,对时间的要求各不相同,农村职业教育要调整培训设置,尽量做到长短期结合。
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可以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推动自身的发展。为实现目标,农村职业教育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善,以完成使命。
5.1 拓展招生对象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台之一,应把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招生体系中,如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者、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员、种养大户等,充分挖掘招生对象。
5.2 丰富培训内容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丰富,在培训内容上可从以下方面改善。首先,培训内容应包括产前、产中、产后整个环节所需的知识,不仅仅是传统的农业技术类知识,还应包括现代的市场管理类知识。其次,未来的农业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也应加入环保这个元素,将这个理念传达给学员。此外,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将农业视为终身职业,在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育时,要引导学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后,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应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确立重点培育方面,灵活使用。[7]因此,建议农村职业教育可从基础文化教育、农业技术类教育、农业科技教育、农业发展理念教育、经营管理等方面扩展教育内容。
5.3 改善教育模式
根据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的要求,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合理设置培训周期,根据农业生产的阶段性特点,将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阶段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以分散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学。二是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其保持适当比例,实践与理论的比例尽量向2:1靠拢。三是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有限,在培养学员时眼光要放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可请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各方面的技术专家等到校对学员进行某方面的讲解,拓展学生见识,也可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委托培养模式。[9]四是远程教育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农民可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10]。我国农村的网络设施覆盖面越来越广,农村职业教育也可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对不同的学员进行培训。五是农业职业教育不仅要对在校学生进行教育,还要对已达标的学员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市场的主要需求,不断地对培育内容进行微调,以培育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1]魏学文,刘文烈.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J]. 农业经济,2013(7):73-75.
[2]颜芬.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花炮产业发展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5-28.
[3]朱启臻,闻静超. 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 农业工程,2012(3):1-4.
[4]何思源. 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34-36.
[5]]张亮,周瑾,赵帮宏,李逸波.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 高等农业教育,2015(6):122-127.
[6]秦虹. 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发展趋向[J]. 职教论坛,2011(27):93-96.
[7]皮江红.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定位[J]. 高等农业教育,2013(8):105-109.
[8]唐智彬,石伟平.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2(28):60-65.
[9]王秀华.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管理探索[J]. 管理世界,2012(4):179-180.
[10]许浩.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J]. 中国远程教育,2012(11):70-73.
Opportunities and Mission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A research based on the new type vocational cultivation for farmers
Li Yan-rong ShaoFa-huan
(GuangXi vocational and commercial technology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3)
The new type vocational cultivation for farmers has brought about new opportunities and require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ith features of a broad scope of training participants, rich training content,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training patterns, this cultivation requires tha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reform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anding scope of students, enriching training content and improving education pattern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new type vocat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features; reform
G710
A
1674-3083(2016)06-0032-04
2016-11-17
李妍蓉(1992—),女,河南省义马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邵法焕(1963—),男,广西苍梧县人,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