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艳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 柳州,545006)
高校辅导员影响力提升研究
沈 艳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 柳州,545006)
该文认为辅导员影响力不足的原因有:学校过于重视辅导员“管理职能”,忽视“教育职能”、“服务职能”,辅导员自身对职位的认知偏差,辅导员自身能力存在缺陷,大学生摆脱束缚的自由心理影响。辅导员提升影响力的措施有: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管理型”“教育型”“服务型”和谐统一,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所需助力学生成长。
辅导员;影响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以指导者和引路人来界定辅导员可见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而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多取决于其影响力。就管理心理学而言,可把辅导员的影响力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一种强制性影响力,是外界所赋予的,对人的影响具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2]。非权力影响力是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等而产生的自然影响作用。辅导员制度从革命战争时期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对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辅导员的影响力还未能统一达到高水平的程度,影响力参差不齐是现状的真实写照,本文尝试从不同角度探寻辅导员影响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1.1 学校过于重视辅导员“管理职能”,忽视“教育职能”、“服务职能”
学校对辅导员的定位和要求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风向标,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教学秩序是高校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而“管理”中的一些硬性手段比“教育”“服务”更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效果,于是在分工设置中,有些学校从整体层面考虑,对辅导员的工作过于强调“管”忽视“导”,导致辅导员“管理者”的姿态突出,“教育职能”“服务职能”被弱化。相应的,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也多为制度执行、材料实施等硬性指标,从而导致辅导员工作过多围绕各种管理制度、规定展开,缺乏弹性和活力,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少有针对性的自我发挥空间,被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无法切实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被重重事务局限在“管理”范围内,可能导致辅导员的权力影响力过于突出,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难以发挥。
1.2 辅导员自身对职位的认知偏差
辅导员岗位需要国家、学校的定位,也需要辅导员自身的定位。国家、学校的定位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础,个人的认知定位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一些辅导员对于自身的职业缺乏理性的认识,不懂得自身岗位的真正意义在何处,认为自己只是负责架设信息渠道的桥梁,是国家、学校思想、政策、命令等的传达器,和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者,把自己与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有事情布置下来就去被动应对,被动与学生交流被动处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人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主动性、积极性的丧失将会使辅导员所做工作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把所做的工作变成日常的机械性重复,失去了作为教育者的思想性和灵动性,不能在工作中寻得成就感和归属感,无心面对学生无心施加影响力,影响力的效果可想而知。
1.3 辅导员自身能力存在缺陷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学校秩序维护等重任,在基础的思想政治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学科理论知识等知识之上还必需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能力等,更要拥有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之情,有着知识、能力、心向等综合高素质的要求,缺乏任何一项,对辅导员的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辅导员并不完全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存在或多或少或此或彼的素质缺陷,素质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跟不上学生的发展变化,导致工作中“办不成事”或者“办不好事”的状况时有发生。同时过高的师生比也给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压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的配置师生比是不低于1比200[3],但很多学校的辅导员配置比都接近这个临界值,辅导员一人面对一大批学生,不仅要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还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处理班级、年级事务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人事务,这无疑加重了辅导员的任务,对辅导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事务繁忙繁琐,辅导员在应对好各种事情之余,少有自我充实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精力,保证自我良好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成为一件难事,在学生不断成长之时如果辅导员自我发展迈不到一定的步伐,那么就会造成相对落后,对学生的影响力也会相对削减。
1.4 大学生摆脱束缚的自由心理
当今大学生经历了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的严格管理,往往对自由有强烈的渴望,但是由于自身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局限,他们往往会把“自由”等同于“无人管”“无人理”“随心所欲”的状态。而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日常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日程事务,常常要处于学生之中,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各式各样的工作在所难免,于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就会产生辅导员在“束缚学生”“管治学生”甚至是“多管闲事”的误解,特别是辅导员的权力影响力容易给学生造成强制逼迫的假象,从而造成产生辅导员的角色、工作与学生的心性、追求冲突的错觉,学生为了维护自身追求,就会产生对辅导员角色的逆反心理,对辅导员的工作产生一定的抵触,希望辅导员除了与自己有必要的学校基础事务交往之外,不要有其他的师生接触,导致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学生不主动甚至消极抵抗,辅导员组织的某些活动、经办的某些事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被学生选择屏蔽,施加的影响力被受力方削弱,未能成功吸收、转化,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1 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学生,是生机勃发的生命,辅导员所做的工作如果机械盲目必然不能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要求,这就要求辅导员也必须处于动态发展中,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也必须是不断发展中的知识能力。辅导员要不断发展自身的知识能力,那么不断学习就变得十分必要。就辅导员个人层面而言,发展深度阅读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可以说是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一个良好途径,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言“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书籍可以成为人类无声的对话者,虽无声,但对话有力。深度阅读就是要带着思考深入阅读的世界,思辨性、理论性、经验性、实践性等经典书籍一一涉猎,接触不同的书籍思考不同的问题,在看与思、针对性阅读和综合性阅读的平衡中寻求思想的冲击碰撞,优化自身的思维习惯,在挖掘源头和与时俱进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更好地认识学生、帮助学生。而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辅导员可以通过反思日记的撰写、典型事件的总结等途径来培养,如果说深度阅读侧重知识性的积累,那么自我反思就补充了经验性的不足,侧重于实践智慧的养成。辅导员的工作是知识智慧与实践智慧的统一,深度阅读和自我反思无疑是获得这两种智慧的方便有效途径。就学校层面而言,可以发展各式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辅导员的发展需求、兴趣爱好等建立起不同种类的辅导员学习型共同体,帮助辅导员找寻工作的归属感,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倡导在辅导员队伍中形成学习发展氛围,对辅导员的学习共同体给予一定的人力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文关怀,尊重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过程和交流结果,对一些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创造出来的对学生和学校有益的意见建议、研究成果等予以肯定和接纳,形成一种鼓励辅导员学习、引导辅导员提高的学习氛围。
2.2 辅导员要实现自身“管理型”“教育型”“服务型”的和谐统一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校、学生的诸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身心状况的关怀、党团活动的组织、社会实践的引领等都属于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然是能充当学生的老师、家人、朋友等多重角色的辅导员,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能在工作中处理好管理、教育、服务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缺乏管理,难以建立合理的规则,形成稳定的秩序;缺乏教育,难以传播思想、内化知识、养成信仰;缺乏服务,难以拉近师生距离,了解学生情况。而管理、教育、服务的动态平衡并不是简单的统一适用问题、比例分配问题,而是在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的基础上为了学生的发展,最优化处理事情的问题。“管理型”“教育型”“服务型”角色的和谐统一是管理、教育、服务知识技能的统一,是威严之姿、引导之道、爱生之心的统一,辅导员需要做到“掷地有声”的同时“润物无声”,充分利用学校赋予的权力维护好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把权力影响力运用到工作中,让学生认识遵从纪律、规章、程序的必要性和有利性,同时把对学生之爱倾入到自身知识体系和个人素质之中,在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中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脱离了强制性的外壳,辅导员的个人魅力会以悄无声息的榜样性方式发挥作用,产生隐形影响的结果。
2.3 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所需助力学生成长
辅导员影响力的有效发挥不是单方面的朝向学生,而是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形成双向流动,能达成顺畅的双向流动的基础无疑是辅导员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行动力,辅导员必须在掌握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普通教育知识、教育专业知识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总体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尤其是某些特殊学生的状况,以此形成集体教育的综合性和个人教育的针对性。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往哪引怎么引是关键,对于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需求要给予肯定并适时引导,为此类需求的实现创造有利的环境,在个人尽力引导帮助的同时申请学院、学校的条件支持,形成关怀性态度,并以激励性措施来进一步表明态度,对表现优异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引导。对于学生某些不成熟不健康的需求,辅导员要分析此类需求的弊端,产生对学生内心的触动,让学生了解辅导员对此类需求持否定意见不是无理之举,而是切身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辅导员与学生不是处于对立阵营而是处于同一战线。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4]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是叩开教育大门的钥匙,辅导员基于合理需求交心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无疑是提升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12/201006 /88984.html.2010-06-02.
[2]代娅丽.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构成因素及其机制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4):87-89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 OL].
http://www.edu.cn/20060801/3202145. shtml.2006-08-01.
[4]张万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Shen Yan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inadequacy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influence is caused by the fact that universities place too much emphasis on counselors’“management function” while ignoring their “education function” and “service function”. Besides, it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counselors’ cognitive biases and their capability defect and the fact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want to slip the leash. Measures to improve counselors’ influence include: constructing a learning team of counselors, integrating self-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type”, “education type” and “service type” for counselors, guiding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from a student-oriented perspective.
counselors; influence
G642.0
A
1674-3083(2016)06-0040-04
2016-11-17
沈艳(1982—),女,湖南湘乡人,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