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探讨

2016-03-18 06:31龙春英葛嘉浩
安徽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景观设计

龙春英,葛嘉浩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基于海绵城市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探讨

龙春英,葛嘉浩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理解“海绵城市”和下沉式绿地的关系,对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设计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达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雨水利用方式的效果。

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设计;探讨

1 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及现状

1.1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范围在扩大的同时,城市内涝、雨洪控制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之前,由于城市过于依赖灰色基础建设设施来排放雨水,从而导致以下两种现象:对于年降雨量多的城市,由于管道在设计时管径过小,导致发生暴雨时城市排水管道排速不够,容量不足,出现雨涝;而对于缺少雨水资源的城市来说,由于城市道路、广场普遍采用硬质铺砖等做法,使得大量雨水资源进入排水管道,加上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水资源危机爆发。而同样面对水资源危机,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则纷纷采用低影响开发、水敏感城市设计和城市可持续排水系统等措施进行应对。

1.2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

面对水资源危机,“海绵城市”这个理念被人们提出,并于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文件中明确“督促各地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水平,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1],政府在制定文件的同时,也着手推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对国内部分城市进行试点。通过对试点城市遂宁市的调查发现,遂宁市在面对2016年第一场暴雨时,原内涝重灾区无大面积积水出现,10个内涝点得到治理,“海绵城市”的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其在建设过程中还是忽略了一些问题。

2 海绵城市中的下沉式绿地

2.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初由澳大利亚学者提出,表现的是城市对周边乡村人口的吸附效应。[2-3]后被其他学者用来表示城市和水文之间的关系,如今海绵城市有了更加详细的解释,形容城市在处理雨水时能够像海绵一样对水进行合理的吐纳,从而使原本水处理系统脆弱的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4]。通过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对固有模式进行遏制和转变,使得城市能够对雨水进行全程的管理和控制,进而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缺乏等问题的发生。

2.2下沉式绿地的概念

下沉式绿地有两种概念,从狭义上讲下沉式绿地就是指下凹式绿地,指的是结构为路面高程高于绿地高程,雨水口设在绿地内,且高于绿地高程而低于路面高程,一般下凹深度为5~25cm的一种雨水蓄渗设施[5]。从广义来说,下沉式绿地不仅仅包括下凹式绿地,还包括多功能调蓄池、雨水湿地、雨水花园、雨水塘、低洼地等生态雨水设施[6]。因为下凹式绿地本身的特性及其所面临的情况,本文对于下沉式绿地中雨水景观设计的应用主要是对狭义的下沉式绿地——下凹式绿地进行探讨。

2.3下沉式绿地对海绵城市的作用

下沉式绿地有着占地面积大、蓄渗能力强等特点,在海绵城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接收周围硬质地面产生的雨水径流,并且通过其本身所存在的微生物、植物的根系和细密的沙粒对雨水进行净化、截留和渗透,来保存土壤的水份,减少雨水的流量;对于过多的雨水,则可通过雨水管口进行排除。同时雨水还可以通过设计,起到城市景观的作用。

3 海绵城市建设忽视的问题及对策

在对待如何建设海绵城市这个目标时,我国现阶段的策略在大的层面主要是对雨洪的控制进行管理,在小的方面就是对雨水的利用和疏导进行考虑,而这两部分也主要是在技术方向对海绵城市进行探究,缺少整个系统总体上的把控,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雨水在景观效果上的应用、雨水净化和循环再利用等。在本文中我们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对城市下沉式绿地的雨水利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对于雨水在景观效果上的应用,在进行大面积的城市绿地设计时,因其占地面积大,受干扰较小,地块空间较为独立,与周边建筑交接重复的空间较少,在考虑湿地公园等景观的营造时,可以更加自由随意的对雨水进行景观效果上的营造,而对于面积较小的下沉式绿地,因其位置通常位于公共商业区、生活住宅区和街道内,绿地空间在具有小型、破碎和分散等特点的同时,对其所处自然环境也起到优化作用,因此我们在关注面积较小的下沉式绿地对雨水渗透和吸收的效果同时,更加应该考虑雨水在蓄渗过程中所起的水景的作用。

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时,我们需要对绿地进行分析和定位,使其在承担海绵城市“海绵体”职能的同时,对雨水也进行景观设计上的营造。

4 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应用的探讨

通过对雨水在地表不同活动状态的考察,大体可以分为渗透、传输和储蓄三种状态,本文依据雨水不同活动状态下的特点,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应用进行设计和探讨。虽然在本文中,主要考虑的是狭义上的下沉式绿地的雨水景观的应用,但在进行设计时,却不能孤立隔绝,依旧需要将其与功能调蓄池、湿塘和蓄水池等雨水蓄渗设施结合起来设计。

4.1雨水渗透状态下的景观设计

在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通常会设置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和旱溪等渗透设施对进入下沉式绿地的雨水进行净化、储蓄和渗透。而雨水在进行处理时,会在地表形成水体,产生景观效果,通过对水体周边植被的合理布置,景观小品的设计安排及对地块地形的就势结合,依据“因地制宜”的理念,将产生丰富的景观效果。例如,在绿地下凹处铺设卵石或者石块,两侧种植草木,成为旱溪,将景观木桥架于溪上,在有雨时,溪流与木桥形成“小桥流水”的景观,凸显传统文化内涵,在干旱时,旱溪下凹处石块与绿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打破景观的单调感。

4.2雨水传输状态下的景观设计

与利用“灰色装置”来传输排除雨水不同,海绵城市更加注重雨水在土壤中的渗透与吸收,这使得雨水的传输过程更具观赏性,进而成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在该设计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传输性植草沟、植被过滤带等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传输,将城市中的绿地进行连接,形成连续的雨水景观带,并且依照城市中建筑、道路、地形和绿地分布方位对其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形成一个丰富又有趣的空间,在对雨水径流进行分散的同时,也对传输路径和时间进行延长,促进了雨水的渗透。另外,还可以依据绿地内部地势高差,设计高度依次下降的线性跌水设施,对雨水进行传输,使其能够在不同强度降雨时,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雨量较少时,雨水不会溢出,形成小面积的水潭,而在降雨较多时,便会形成高低错落的跌水景观。

4.3雨水储蓄状态下的景观设计

对于雨水的储蓄,在下沉式绿地中一般是通过湿塘、蓄水池等蓄水设施来完成的。雨水通过植草沟、渗管和植被过滤带等传输设施汇聚到蓄水设施中,形成较大面积的水体景观,成为人们视觉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于储蓄状态下雨水景观设计同样应被重视。在对湿塘等蓄水设施进行景观设计时,我们应该对驳岸进行关注,选用卵石或者石头对其进行砌筑,通过缝隙来使雨水保持对土壤的渗透,同时也要注意植被的选用,来增加对水的净化和景观的效果。而对于暂时蓄水设施的设计,则可以采用阶梯形的下沉式广场,在下雨时可以作为蓄水装置,成为水景;无雨时,又可作为公众的休息平台。

在本文的探讨中,对于不同的活动状态下的雨水,有着不同的设计对策,但在实际操作时,还应该依照“慢排缓释”的理念进行设计,对需要进行下沉式绿地建设的区域,进行土壤分析时,考虑不同区域之间土质特性的差异和计算土壤的渗透速率,并且考虑施工过程对土壤的影响;在考虑雨水的情况时,详细了解当地年平均降雨量、暴雨重现期;在对地形地貌有深刻认识的情况下,确定绿地下沉深度以及雨水口高度。同时在对下沉式绿地中的植物进行配置时,应该着重考虑耐涝性强的乡土植物的使用,通过对灌木、草本植物和乔木的错落有致的配置,来达到不同的观景效果。

5 结语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下沉式绿地凭借其小型而又分散的特点存在于城市的各个方位,对于雨水利用这方面,下沉式绿地除了被关注能够大面积而又高效的对雨水进行消纳、净化和减少外排作用外,还应该注重雨水在下沉式绿地景观设计上的应用,通过对雨水在下沉式绿地中如何进行景观设计的探讨,将海绵城市的建设向更深一步推进,使雨水得到更大效益的利用。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R].

[2]T.Budge.Sponge cities and small towns:a new economic partnership[C]// M.Rogers,D.R.Jones.Thechangingnature ofAustralia’scountry towns.Ballarat: Victorian Universities RegionalResearch Network Press,2006:38-52.

[3]NeilArgent,FranRolley,JimWalmsley.TheSpongeCityHypothesis: doesitholdwater?[J].AustralianGeographer,2008,39(2):109-130.

[4]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R].

[5]李俊奇,等.住区低势绿地设计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给水排水,2004(9):41-46.

[6]Chaill T L.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M].INC:A JOHNWILEY& SONS,2011:133-151.

TU992

A

1007-7359(2016)03-0013-03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3.003

龙春英(1979-),女,江西萍乡人,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葛嘉浩(1994-),男,浙江东阳人,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本科在读,专业:建筑学。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