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聚居空间演变的基础因素再解析

2016-03-18 06:31郝文璟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安徽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村庄影响建设

郝文璟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村庄聚居空间演变的基础因素再解析

郝文璟(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村庄聚居空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演变,而其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政策四个方面。对此类空间演变的分析虽有诸多文章可见,文章希望从更深层次、更多视角对此进行剖析。

村庄;聚居空间;演变;基础因素

0 引述

村庄建设选址的过程是对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的过程,不同的因素会对选址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村庄建设选址首先应当对村庄所处的各种影响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将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分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政策四大类进行剖析。

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在村庄建设选址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影响因素,也是村庄建设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选择会有力地促进村庄快速地、良性的发展;相反,不利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村庄的持续发展。

村庄建设的自然环境包括其所处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状况、气候条件、土壤和植被状况,以及各类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耕地资源、地下水资源等等,这些自然因素的组合及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村庄建设选址的先决条件。

传统村庄就是在人类不断地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村庄的土地规模较大,人口分布也较多。例如,地形的高差会对村庄用地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村庄建设范围内地势的高差和起伏直接影响了建设的难易程度。这类环境下,耕地资源的分散也使得人口难以聚集,从而制约了村庄的发展。

再如,水源状况也是村庄选址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古人历来有“泽水而居”之说,在人类对地下水源利用不足,水利工程技术欠发达的年代,地表水源能否充足地、方便地供应成了人类活动的制约。因而,河流的走向和分布直接影响了村庄的选址和人类聚居空间的布局,水源充足之地也是耕地密集、人口密集之地。

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中,村庄的选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性最为突出。由于人类的耕作工具、耕作技术等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加之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改造能力的缺乏,顺应自然环境、趋利避害成了村庄建设选址的决定性标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渐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适应,村庄的建设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有了更高的和谐程度。

在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逐步减弱,生产力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村庄选址,即便如此,自然环境对村庄建设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当面临气候变化、洪涝灾害以及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时,人类仍然需要采取各类防范措施,甚至搬迁,从而避免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顺应和服从,以保证其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持续性。人类活动因自然环境影响而发生的迁移活动通常是不可逆的,当人们不得不搬迁出原有的生产、生活环境时,其不仅丧失了土地等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不得不被迫地适应新的自然环境和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持续性。

2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也是村庄建设选址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村庄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其所存在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状况也同样会反映在村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类的聚居环境与耕地的分布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耕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主要的谋生手段。村庄的分布也依耕地的分布展开,这种空间分布上的趋同性不仅体现出人地之间强烈的依存关系,而且显示了人们在村庄选址过程中积极的生产取向。

与此同时,耕地的规模和分布状况也决定了村庄的规模和布局,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同样对村庄选址有一定影响。由于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受到土地状况、劳动工具、生产技术、交通等条件的限制,村庄位置的选择只能受制于耕地的分布状况,一定数量的耕地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居民生存之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耕地的产量不断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也使生产效率逐步提高,此时,单纯的农业生产不再需要投入全部的人力、物力,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使得手工业、商业等非农业产业逐步形成和发展。技术的进步、新兴的产业和资源的出现也影响到传统村庄的经济环境,促使了传统农业活动和村庄的演变。同样,生产环境的改变也影响了村庄土地的使用,进而影响传统村庄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农村的经济结构转变也成为村庄建设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大量农村居民向城镇迁移,大量的居住者迁出使农村的大量土地和房屋处于闲置状态,从而改变了村庄原有的空间结构。

交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使了村庄空间分布的改变。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通,也成为不同村庄间全方位联系的纽带。同时,新的交通线的产生会对周边村庄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重要的交通干线的开通,甚至会促使新的村庄产生。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新建交通线不仅影响村庄建设的区位选择,而且可能影响周边村庄在空间结构上的重组。一般情况下,在原本交通不便或土地开发利用率低的区域内或区域周边建设交通线路,会大大提高这些地区的土地价值和空间资源价值,促使周边居民调整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周边村庄建设的空间布局。随着村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对村庄建设选址的影响更加明显。

此外,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也会影响周边村庄的布局和区位选择。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区域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性逐步加强,也影响了相应的村庄建设。一方面,城市优越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居民不断迁往城市,使农村的人员结构逐步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村庄的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当村庄建设与城市发展产生矛盾时,城市的各类资源优势则使其扩张显得更具优势,此时,村庄建设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 社会文化环境

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社会文化的因素必然会影响村庄建设选址的活动。社会风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都会作用于村庄建设过程中。

在农业社会形成的最初阶段,自然环境因素对村庄建设选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趋弱的同时,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村庄建设选址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在村庄长期的建设和演化过程中,处于同一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村庄会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这使得村庄居民的交往和文化传承途径更加畅通。加之亲近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使村庄居民在心理认知和社会行为等方面更加趋同,这也更深刻地影响了村庄建设和演变的进程。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相同的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以及相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会使这一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区域。居民之间日常的交往活动和经济社会生活会对这一区域的村庄建设活动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村庄的宗族关系为例,在许多地区,宗族关系是村庄的居民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特有的关系反映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就形成了以宗祠为中心的村庄布局,村庄的其他建筑和空间结构都依次展开,在平面上就形成了由中心向外逐步生长的空间格局。

此外,社会文化环境中所牵涉的邻里关系、伦理道德等更深层次的因素同样会对村庄建设选址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4 制度政策环境

制度政策环境是影响村庄建设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对农村的一系列土地政策及相关制度会深刻地影响这一选择过程。

就有关农村宅基地的相关制度而言,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制度执行过程的不规范和相关部门监管的缺失,使这一制度的约束效率大大降低,对农村居民在宅基地选择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合理行为,甚至违法行为缺乏应有的监督,建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导致了部分村庄建设的无序乱象,进而影响了村庄整体的空间布局。

就有关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而言,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农村居民土地使用和相关建设的合法性,而且为村庄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但也应看出,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村庄的进一步发展。依照我国现有制度的规定,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属于同一法律主体,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所有,而农村居民仅享有使用权,使得宅基地上的建成住宅不能自由买卖,也不能进行抵押,致使部分居民在异地居住或建房、买房后,不能将原有住房进行资本转换而只能闲置,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此外,部分村庄居民在宅基地选址时,占用自家耕地建房,导致村庄耕地资源减少,这种宅基地与耕地混用的现象会严重制约村庄的长期发展。

就有关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由于社保制度远未覆盖广大的农村地区,使大量农村居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形势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只能暂时性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迁移。这种人口聚居的不稳定性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大量农村住宅闲置的现象,使村庄的建设进程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影响村庄建设选址的因素中,也包括一些国家层面的政策需要。不同的国家政策会对相关的村庄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库区村庄的搬迁、山区村庄的搬迁、滩区村庄的搬迁等等。政策环境影响下的村庄搬迁通常都具有强制性,例如,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库区大量的村庄搬迁;某些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山区村庄,国家运用政策将村庄内居民搬迁,使其脱贫致富,建设新村庄;某些滩区虽是村庄居民长期赖以生存的场所,但在洪水期间,国家为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采取村庄整体搬迁的政策来减少损失。此外,高速公路、铁路的修建也会造成沿线村庄的搬迁或村庄空间结构的改变。

[1]崔英伟.村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TU-024

A

1007-7359(2016)03-0008-03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3.001

郝文璟(1983-),男,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工程师。

猜你喜欢
村庄影响建设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