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方文庙《孔子圣迹图》考

2016-03-18 03:57安建峰张建军
文物季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庙鲁国孔子

□ 安建峰 张建军



伯方文庙《孔子圣迹图》考

□安建峰张建军

摘要: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程颢任晋城令时,力推儒学教育,广建社学,泽州地区一时庙学大兴,目前仍留存十处之余,伯方文庙就是其中一。在庙内发现的《孔子圣迹图》石刻,镌刻精细、线条流畅、人物传神。本文以史料为依据,结合目前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刻石内容的考订,以体现晋城地区有宋以来庙学的兴盛和发展。

关键词:伯方村庙学圣迹图

伯方村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文庙就坐落在村中,现被村委所占用。文庙的历史沿革,据现存于大殿内元泰定三年(1326年)《高平县伯方里学馆记》和《山西通志》所载,应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程颢任晋城令时创建,元延祐七年(1320年)县令郭质主政高平后大修。元季兵毁,明弘治八年(1495年)知县杨子器,恢复在县者四,在村者三十六,伯方文庙应是其一。清代修缮情况由于缺乏资料,不得而知。

文庙原有形制不可考,现仅存大殿、耳殿和厢房,《孔子圣迹图》石刻就被随意地垒砌在大殿前檐增砌的墙体中,大小不等,共六块。为了写作方便,按事迹的先后顺序,把圣迹图排列为一至六,并附图。

图一乐奏钧天

图二二龙五老

图三 二龙五老局部

1.图一、二、三内容考。

图一画面有榜题,为“乐奏钧天”。图画中四位仙人飘逸于屋顶上空,手中所持乐器各有不同,四周祥云缭绕,尽显祥瑞之气。图二、图三无榜题,内容似乎应为一个整体,画面中描述的是三位祥和的老人和在云端舞动的两条祥龙。

《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指天的中央,传说中为天帝住的地方,这里的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南朝梁刘勰著《文心雕龙·乐府》中有“钧天九奏,既其上帝”之语。

对孔子出生以前的标志性事件,如同历代宣传的圣人一样,有神化因素和色彩,可与历代神化帝王将相出世之前各种“祥瑞”相比对。据记载,孔子出生的那天早晨,有二条龙在他出生的房子上空盘旋起舞,有五位仙人降到庭院里。孔子之母颜征在生孔子前,听到室外奏起优美的钧天之乐,伴随音乐传来“天感生圣子,降以和乐”的声音。因此,孔子出生后有异象49处。这些对孔子出生前的描绘,可以说是历代神化圣人帝王的一贯作法,为中国古代神学盛行的社会里普及孔子圣人的说法打下基础。

图四齐归汶阳

由此可知,这三块石刻表现的内容应是孔子出生时“乐奏钧天”、“二龙五老”朝贺的盛况。

2.图四内容考。

图四有榜题,为“齐归汶阳”。画面中一人双手捧持打开的文册,恭敬地交于另一人,文册上书“汶阳龟阴”,下书“郓、欢”,周边还有建筑和策马奔驰的人物等。

钱穆先生说:“孔子为鲁司寇,其政绩之大者,凡二。对外为相夹谷,对内为堕三都。”孔子“相夹谷”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齐归汶阳”。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兼并争霸。当时齐鲁为邻国,且齐强鲁弱。到鲁定公在位时,鲁国任用孔丘为大司寇,摄相事。孔子兴礼乐、重教化,鲁国的国势日益强盛。齐国惧怕鲁国的强大,齐景公采纳了大臣黎弥的建议派出使者使鲁,相约两国国君举行会盟,并把会盟地点选择在齐鲁交界处夹谷。孔子作为鲁定公的相礼出席了会盟。会盟时,齐景公的谋臣认为孔子懂礼而少勇,想用武力劫持鲁定公以达其逼迫鲁国就范的目的,这一阴谋被孔子及时识破。在孔子的义正词严面前,齐景公的屡次阴谋只得作罢,并在修好盟书上签字,还归还了过去侵占的鲁国的汶阳之田。这就是“齐归汶阳”的历史典故,通过这次会盟,孔子以一个外交家的卓越才华,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鲁国取得了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

关于夹谷会盟一事,在《左传》、《款梁传》、《史记·孔子世家》和《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均有记载。

关于文册中提到的四个地名,查相关史料可知:

(1)汶阳。《水经注·汶水》云:“汶水又西,蛇水注之。水出县东北泰山西南流经汶阳之田,齐所侵也”根据史料可知,汶阳之田大约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肥城市南、宁阳县北、大汶河北岸的部分地区,水北曰阳,故为:“汶阳”。

(2)龟阴。《水经注》载:“龟山在博县北一十五里。昔夫子伤政道之陵迟,望山而怀操,故《琴操》有《龟山操》焉。山北即龟阴之田也,《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龟阴之田’是也”。龟阴在今新泰县西南、泅水县东北处。

(3)郓。郓在当时的鲁国有两块,一块与莒国接壤,为东郓;一块与齐国接壤,为西郓。本文中的“郓”,应为西郓,在今郓城县东六十里。

(4)欢。《春秋·桓公三年》载:“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公会齐侯于欢。”欢地是鲁国的一个边防重镇,曾经是齐、鲁两国争夺的地盘。欢,在今宁阳县西北三十余里。

图五礼堕三都

3.图五内容考。

图五无榜题。画面中一武士形象的人物手持铁铲,正在拆毁一座城墙,城门上方书一“费”字,“费”音bì。

这就是前文中提到钱穆所说的孔子为大司寇时,第二大政绩:“礼堕三都”。

春秋时期,鲁国有“三桓”。所谓“三桓”,就是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三家是鲁桓公之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裔,故称"三桓"。他们长期把持鲁国政局,成为春秋中后期鲁国政治格局的显赫力量,乃至整个春秋时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三桓”之间虽也有矛盾,但他们一致的地方更多,因之,基本上是同一类型的政治势力。

图六汉祀太牢

三都是指“三桓”季孙氏之费、叔孙氏之郈、孟孙氏之成。堕三都即毁坏三家的都城。此事不仅见于《家语·相鲁》篇,在《左传》、《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有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其文为: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在鲁国,公室衰微、世卿专横由来已久。三桓专政以后,精力更多的转到国政上,疏于家政和邑政,久而久之,家政和邑政逐渐被三桓的家臣、邑宰所掌控。三都就是三桓家臣实际控制下的三座城堡。他们对三桓闹独立性,侵凌三桓,以致越过三桓而干预国政,三桓对此也很不满。此外,许多邑宰和家臣还掌握着三桓的军队,军事实力雄厚。家臣势力的崛起在三桓家族中的影响也非同一般,已经严重影响到三桓和鲁国的安危。孔子利用三桓,尤其是季孙氏对于阳虎以费叛,叔孙氏对于侯犯以郈叛的不满情绪,相机建议把家臣据以叛乱的三个城堡拆毁,马上就得到三家的同意并付诸实施,从而巩固了鲁国国君的统治地位。

4.图六内容考。

图六有榜题,为“汉祀太牢”。画面故事最为完整,最左侧建筑为孔子祠庙,庙前设香案和供桌,供桌祭牛、羊、豕“太牢”之礼。画面正中华盖之下为一帝王形象人物,为汉高祖刘邦,左右陪祀、仪仗和随从人员若干。

第一座孔子祠庙,初建于春秋时期的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在孔子的旧宅上建起了孔庙。官方祭孔可以追溯到汉初,刘邦自淮南过鲁,以“大牢祠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载:“高皇帝过鲁,以大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汉书·高帝纪》载:“十一月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大牢祠孔子”。

“大牢”即“太牢”,为规格最高的祭祀。《礼记·王制第五》载:“天子社稷皆大牢”。

刘邦早年以蔑视儒生闻名,在打天下和治天下的实践中,刘邦日益觉察到儒生文士和儒家思想的重要,逐渐矫正言行和政策,向文化靠近,向儒学靠近。加之陆贾的劝谏和叔孙通为其制定礼仪,使刘邦更加认识到儒学对其统治的重要性。而今过鲁,以太牢大礼祭祀孔子,以昭告天下的儒生和士人,从而吸引更多的士子进入汉政权。这次祭孔,开了后世皇帝和官方祭孔的先河。

根据以上对石刻内容的考证,可以断定它们的内容是《孔子圣迹图》中的乐奏钧天(或钧天降圣)、二龙五老、齐归汶阳、礼堕三都、汉祀太牢(或汉高祀鲁)五个故事。石刻原先的位置,根据本地庙宇传统建制情况推断,应在大殿须弥座台基或神台的束腰部位。

《孔子圣迹图》是历代一系列儒家学人记述孔子生平行迹的图册或画像等直观表现形式的统称,同时也是历代儒家用以纪念孔子,宣传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形象事迹,以其实现教化人心,宣扬传统儒家思想,传承儒家礼教的一种方式。它以时间为经、事例为纬,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汉魏和唐宋时期流行的是比较单一的各类反映孔子形象的画像,随着后代统治阶层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重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孔子圣迹图》,并成为历代儒家传承儒家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到目前为止,伯方文庙发现的石刻孔子圣迹图,在晋城地区尚属首例。石刻图文并茂、故事生动、绘制精细、线条流畅、形象传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我们研究晋城庙学发展和《孔子圣迹图》的流传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春红《〈孔子家语·相鲁、始诛〉篇所记孔子事迹言论考》,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2.陈东《释奠制度与孔子崇拜》,《国际儒学研究》,2007年。

3.彭林《祭祀万世师表:释奠礼》,《文史知识》2003年第10期。

4.林宝华《试论三桓世卿的性质及其对鲁国的影响》,《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5.沈津《〈圣迹图〉版本初探》,《孔子研究》2003年第1期。

(作者工作单位:安建峰,山西晋城博物馆;张建军,山西泽州一中)

猜你喜欢
文庙鲁国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柳季与岑鼎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云南文庙介绍
——楚雄文庙
云南文庙介绍
——宾川州城文庙大成门
文庙开笔大典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