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晔
新课程明确提出应赋予课堂以生命气息.生命课堂,理解为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生机灵动的情感、思想、文化的交流活动,形成有德行和有智慧的人.课堂如何焕发生命活力、关注生命的成长和自由呢?要实现生命课堂,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一、生命课堂的教学观和特征
叶澜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生命课堂应该“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在平等对话的交互中自由地思考、想象和创造,学生在灵动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激发潜能.
生命课堂还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愿望,学会独立学习”、“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其实质是把学习者从外部环境运转的工具转换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上来.因此,生命课堂必须具有开放的结构,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二、物理课堂教学伪“生命”现象
当教师在抱怨学生上课不愿意思考,不愿意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学生没有灵性思维时,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是有生命的吗?学生围着圆桌讨论,或是转过头相互讨论一下,是不是就算是合作学习; 是不是每节课都是以问题、猜想、假设、探究、结论等词汇罗列的就是探究学习?为什么上课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在探究出结论后连课后简单的习题都不会做?物理课堂的生命被形式化的探究扼杀,或者说根本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活力.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活力与生命的.有的教师认为,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是有生命的课堂,但这样的课堂真的是学生想要的、能够接受的吗?
三、构建生命课堂的必要条件
1.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若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到有尊严,有一种被信任和愉悦的感觉,这样才能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让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创造出独特而又新颖的教育风格.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修养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洗涤学生的心灵.学生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一是他们没有举手的习惯,二是他们怕举手后站起来回答是错误的,会被大家嘲笑,被老师看不起或责备.“你怎么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我怀疑你刚才有没有在听!”这样的评价,让学生逐渐失去了信心,导致更多的学生不愿意举手.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教师应该创建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自然地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平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有没有问题.
2.吸引学生注意的课堂语言和风格特色
语言是人类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有的人说话悦耳动听,有的人说话让人暴跳如雷,这可能就是语言表达不同的缘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如采取讲故事、说笑话等幽默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时候一味地模仿别人的风格反而是行不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一位好教师就像是一名优秀的演员,除了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来演绎课堂,当然还得加上动作、姿势、表情、甚至是眼神和目光.如果所有的这些都很到位,教师演绎的课堂就足够精彩,就能够把学生带入教师想要呈现给他们的知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会心的微笑、期望的目光、赞许的点头、优雅的动作,都能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教育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养成,用真心关爱学生,用行动尊重学生的情感.
另外,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好充分的预设,但也要有适当的生成性的东西.有些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答案大都比较显而易见,或者说指向性比较明确,一些深层次的或者说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比较缺乏,优秀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在教学中,不仅是学生默默地获得知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也很重要.只有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创造的灵感,使学生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