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龙+付晓明
据中国新闻出版网2015年3月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图书选题分析报告:选题量五年来首降》显示,截至2015年1月31日,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共报送图书选题229968种,比2014年同期少498种,同比下降0.2%。童书是出版社重点投入的板块,相关选题共计48588种,占总量的21.13%,同比减少8092种。教辅、低幼、儿童文学、科普分别占25.5%、13.1%、16.7%、11.6%,引进版图书占5.63%。童书销售量虽增长迅猛,但童书选题数量下降,表明童书出版从追求数量、品类转向提高质量、效益。纵观2015年年度童书出版,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抗战、科幻成为热门题材;科普童书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成人文学名家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围绕名家进行品牌化、系列化营销;立体书、数字出版丰富了童书的表现样式;游戏、影视衍生书异军突起;原创绘本风生水起等。
一、抗战题材作品骤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直接引发了抗战题材童书在2015年7月到9月的出版高潮。抗战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最早可追溯到《华家的儿子》《火线上的孩子们》(陈伯吹,1933),然而,自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创作的重点逐渐转向校园生活和青春成长,抗战题材作品寥寥无几。既因作家的生活距离战争比较遥远,缺乏深切的战争体验,又因以儿童视角书写战争题材的难度让许多作家望而却步。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家书写历史和战争,原因有三:其一,在“红色经典”之后战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匮乏,此类作品可以帮助青少年审视战争。其二,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抵抗外辱等民族精神是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参照。因此,让孩子们“读到那个时代的价值,读到一种成长的责任”[1]是此类作品的书写意旨。其三,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战争题材自然成为儿童文学出版领域的热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印》(曹文轩,天天出版社)、《抗战难童流浪记》(刘兴诗,海燕出版社)和《沙家浜小英雄》(金曾豪,江苏教育出版社)等,“烽火燎原原创少年小说”系列八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抗日红色少年传奇”系列三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以及《神圣抗战·纪念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让孩子们对战争和革命先烈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火印》尤为引人注目。《火印》讲述放羊娃“坡娃”和小马“雪儿”的传奇经历,展现了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该作品有如下特点:其一,崇尚反血腥叙事。如何让读者获得苦难的审美体验?如何避免战争的血腥污染稚嫩的心灵?曹文轩始终贯彻反血腥叙事原则,不随意渲染和丑化苦难,不血淋淋描写战争的残酷与悲苦,用文学的诗性弱化战争裹挟的浓郁的血腥气。其二,反思战争,关照人性。《火印》审视抗战,不夹带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纵深挖掘中日两国迥异的民族心理,试图救赎扭曲的人性。“我们该诅咒的是摧残人性的战争,而不是仅仅诅咒某几个人。”[2]这样的胸襟有助于儿童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其三,纯熟的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双线架构的情节设置、鲜活丰满的人物塑造和丰富细腻的环境描写,无疑使原本略显枯燥的战争题材具有了色泽。
总之,当今的少年儿童虽身处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但70载时空终究阻隔了他们对于那段惨痛历史的了解。因此,以儿童文学的艺术形式促使少年儿童审视战争便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囿于成长背景的差异,面临“隔”与“疏”的写作困境,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且有成人化倾向。如何跨越时代与历史的鸿沟,将战争元素与儿童趣味完美融合是儿童文学作家理应追求的艺术高标。
二、儿童科幻文学勃兴
进入21世纪初,“龙族”“哑舍”等玄幻类作品如日中天,科幻类作品退守边缘。近年来科幻文学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刘慈欣、王晋康、星河、韩松、陈楸帆、翌平等科幻作家颇受关注。“儿童科幻文学”渐露峥嵘,比如,张之路的《非法智慧》和《小猪大侠莫跑跑》强调科幻世界中的是非善恶,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曾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畅销童书奖”的《校园三剑客》(杨鹏)系列以校园神秘事件为背景,以“校园三剑客”的探险为线索,既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又将科幻元素融入跌宕的情节中;翌平的科幻军事小说《燃烧的星球》讲述未来地球少年制止了一场“地月大战”的故事,在大量的科技元素中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唐哲的《未来拯救》洋溢着母子亲情,还观照医药垄断等现实问题;王晋康的《十字》和《替天行道》等作品也颇具影响。
科幻文学为何能够在儿童文学领域逐步占有一席之地?首先,科幻文学与儿童文学之间有着姻亲关系。儿童文学可分为“儿童本位”与“非儿童本位”两类,前者专为儿童而写,后者虽不是为儿童而写,但具有吸引儿童的阅读元素。科幻文学因大多书写宇宙、未来等神秘题材而具有无以复加的想象力和神奇性,自然而然能够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其次,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少年儿童,高科技渗透到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他们不可忽视的成长滋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自然不同于以往。最后,虚拟的网络构建了不同于真实世界的无限想象空间,极大地刺激了青少年对于超现实世界的迷恋,从而使科幻文学在童书市场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15年8月《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无疑为儿童科幻文学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三体》创作的立足点也许并非是为少年儿童,但它在2013年就获得了第9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即可证明颇受儿童青睐。《三体》的确具有吸引青少年读者的诸多亮点。第一,小说兼具宏大的场面和丰富的细节,极易触动青少年读者敏锐的感官和兴奋点。第二,超强的叙事能力和欲扬先抑、伏笔铺垫等叙述手法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不仅调动了小读者们的好奇心,还满足了他们爱探险、求刺激的阅读心理。第三,初高中生作为《三体》的核心读者群,已经具备相对独立的批判能力。作品对于世界格局的详细勾勒、对于人性的深刻剖析足以引发他们对于科技、宇宙和未来的思考。第四,采取游戏通关的故事形式,阅读如同打游戏,不卒读不罢休。《三体》引发了中国的科幻文学热潮,催生了一批儿童科幻作品。比如,陈楸帆的《未来病史》收录了16个题材迥异的短篇科幻故事,内容丰富,耐人寻味。王晋康《四级恐慌》《时空平移》等作品也颇具影响。毫无疑问,科幻文学的逐渐升温丰富了童书市场的品类。但是,目前国内科幻文学整体上仍处于低迷状态,欲迎来真正的繁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科普童书日益升温
在童书出版领域少儿科普类图书相对弱势,作品多因编撰、拼贴而导致内容的枯燥乏味,无意中拒绝了读者的亲近。而且编辑此类图书需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且殊为耗时费力。然而,少年儿童求知求新欲望强烈,少儿科普类图书无疑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源泉。随着全面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少儿科普阅读备受学校和家长关注。很多出版社看到了商机,纷纷抢占科普图书市场,推出了融知识性、游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新品。例如,《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云南教育出版社)、“神奇校车”系列(贵州人民出版社)、“数学小子”系列(新蕾出版社)、《可怕的科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等。这些图书逐渐成为童书畅销书榜的常客,与儿童文学和绘本类童书一争高下。[3]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4月发布的《商报·东方数据2015年3月图书榜单TOP50及出版社单品贡献率分析》显示,2015年少儿科普类图书风生水起。比如,《恐龙真相/解密古生物科普系列丛书》(航空工业出版社)高踞榜单三甲。在《商报·东方数据2015年4月图书榜单及出版社单品贡献率分析》中少儿科普类图书更是密集登榜,包括“中国少年儿童科学阅读”系列7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等。总体而言,2015年科普童书出版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国内原创科普童书日益发展。“酷虫学校”系列(9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属中国原创昆虫科普故事书,由中国科学院昆虫专家刘晔特约审稿推荐,将昆虫们的个性巧妙纳入故事情景中,浑然天成,趣味盎然,已成知名科普品牌。“新小小牛顿”系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3至7岁的孩子量身打造,涉及“幼儿生活中的科学”、幼儿安全教育和性格培养等主题。新蕾出版社将2015年定位为“新蕾科学年”,推出“果壳阅读·生活习惯简史”(第1辑)、“漫画万物起源”等科普系列童书,打造传统品牌,开发科学类新品。其二,引进版科普童书依旧火热。美国版《希利尔儿童世界地理》(东方出版社)全书261幅全彩原版插图和高清实物照片均配以专业的知识图解,堪称精品。法国版“拉鲁斯低幼小百科”系列共18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涉及孩子感兴趣的18个主题,书中还有100多个动手小游戏、700余幅法式插画、2000多个认知事物,让孩子在情景中全面了解百科知识。英国版“孤独星球少儿版”系列之《你所不知道的世界》(海燕出版社)打破了传统地理读物规规矩矩、长篇大论的讲述模式,文章简短明了,在版式和编排上利用大切割和不规则的插入使得图书格外有生气。韩国版“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新书《芬兰寻宝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则借助精彩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们穿越时空,环游世界,探寻珍贵的古代宝物,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法国版《我们,我们的历史》(光明日报出版社)和英国版《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被新京报评为童书板块的“2015年度好书”。此外,新蕾出版社引进了“发现更多”系列,海豚传媒引进了学前教育品牌“巴布工程师”系列等。其三,科普童书与高新科技结合,技术性、功能性增强。欲深入浅出讲述深奥的科技理论,必须借助各种先进科技手段让小读者们身临其境易于接受。近年来科普童书(尤其是引进版)大多改变纯粹纸质书籍的存在形式,将书本与高新科技结合。比如“新小小牛顿”系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平面图书与影音多媒体相结合,采取“五合一”的形式(百科主题书+MP3语音课+DVD影音课+智慧游戏本+亲子手册),开创了一套幼儿进行科普阅读和学习的有效模式。还有接力出版社出版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特别设置了“香蕉火箭AR”应用程序,利用3D动画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
纵观2015年的科普童书,无论是以语言的诙谐吸引读者,还是以设计感夺人眼球,甚至凭借随书附带的体验工具赢得关注,都表明创作者和出版商们逐渐意识到科普童书除了给予儿童们认知功能,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们如何体验世界,激发孩子对于科学的好奇与热情。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未来的科普童书将持续升温,并逐渐由知识灌输转向思维探究,从平面、呆板走向立体、生动,从辅导学习走向生命教育,从严肃向活泼转变。
四、成人文学名家创作儿童文学
纵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成人文学作家从来没有远离过儿童文学。五四时期鲁迅、叶圣陶、周作人、冰心等创作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十七年文学”中一些不受意识形态左右儿童文学作品,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仍有儿童文学的痕迹。近年来一些成人文学名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好评,比如张炜的《少年与海》、虹影的《奥当女孩》、赵丽宏的《童年河》、胡冬林的《巨虫公园》等。2015年马原的《湾格花原》以其特有的“叙事圈套”讲述了一个名叫湾格花原的7岁男孩和“小风叔叔”在南糯山的经历。谷清平以往多书写情感类题材,而“汤小团”系列属历史题材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汤小团意外获得了进入书籍的能力,在书中开始了一次次关于历史的独特冒险之旅。
成人文学名家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无疑说明儿童文学正日益受到重视,儿童文学在思想艺术上亟待注入新鲜血液。儿童文学界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文学功力深厚的作家加入,有利于从当代文学中充分汲取写作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艺术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不是所有的成人文学名家都能写出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毕竟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创作规律的门类,创作时既要考虑题材的局限和不同年龄读者的接受心理,又要揭示生命的真谛,可谓“戴着镣铐跳舞”。况且大多数成人在世俗的打磨中容易丧失宝贵的童心,难以把握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审美需求。因此,出版社和读者不能盲目地认为成人文学大家一定能写出受小读者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且,儿童文学在吸纳更多作家走进来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去”。很明显,中国3.67亿儿童形成的庞大童书市场对任何一个儿童文学创作者来说都是难以抵制的诱惑,可观的发行量意味着可以轻易得到市场回报,但势必容易降低写作的深度,并以速度取代质量。然而,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应该始终保持艺术的进取心,呼吁成人名家写童书正是源于对儿童文学品质的焦虑。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堆积,亦非对小读者的一味取悦,而应在看似清浅的文本中蕴藉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儿童文学创作者们只有跳出儿童文学自给自足的小圈子,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创作修养和人文情怀,才能走得更远。归根结底,中国儿童文学最终需要的是能够把握儿童的成长心理和审美趣味,而只有具有较高创作才能和艺术修养的作家才能够抵抗利润诱惑和浮躁心态,否则,无论有多少成人名家转向童书写作对儿童文学品质的提升都无关痛痒。
五、“系列化”现象引发关注
“系列化”向来是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推广的普遍现象,也是近年来童书市场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笑猫日记”系列(杨红樱)、“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伍美珍)、“丁丁当当”系列(曹文轩)等均是知名畅销系列品牌。2015年这些品牌依旧占据着畅销榜单,同时“优活女孩心灵美读”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作家小书房”系列(作家出版社)、“花季雨季”系列丛书(海天出版社)等也在童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儿童文学作品系列化有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从文学创作来看,系列化产品是展现作家创作深度和广度的有利平台,可以让作家充分挖掘创作潜能和作品价值。优秀的系列化作品通常是名家的代表作,比如“寄小读者”系列(冰心)、“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纯美小说”系列(曹文轩)、“贾里贾梅”系列(秦文君)等;从出版来看,打造“系列化”产品是出版社提升童书出版的专业水平,打造自身品牌优势,增强精品策划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从读者阅读的层面来看,成熟的系列化作品由于相对稳定的人物和主题而具有较好的故事连续性,适合儿童特定的阅读思维习惯。加上不少儿童对于某位作家或者某类作品有着长久的阅读期待,系列化作品可以满足他们的阅读偏好。无论是英美还是日本,但凡童书出版强国都拥有经典的儿童文学“系列化”作品,一流的儿童文学“系列化”作品是儿童文学产业繁荣的表现之一。进入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在探索自身道路的同时逐步迈向世界,优秀的系列化作品无疑可以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
然而,“系列化”存在的合理性并不能掩盖“伪系列化”的诸多硬伤。“伪系列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作方面的。要么将短篇撑成长篇,要么由于某作品市场反响良好,出版社鼓励作者再“创作”,推出数本续篇,从而导致题材重复、情节相似、人物雷同和语言粗糙等。毕竟,一部作品是否优秀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凭借丰富的文本内涵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另一类是出版方面的。出版社通过大量加图、留白的方式将一部长篇进行拆分,将单本硬撑成系列,或将原本不是系列化创作的作品按系列化模式出版,甚至将写给小学高年级甚至中学生的图书改为注音版。此外,出版社把已经出版的作品冠以不同的新系列名称进行反复组装,出现子系列与原著组装出版的“母子”系列(“拼盘式组合系列”),甚至出现一部作品N个版本的乱象。[4]这种“为系列化而系列化”的行为无疑造成出版资源浪费、原创影响力减弱、恶性无序竞争等问题,甚至倒逼作家进行系列化创作,成为阻碍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一颗毒瘤。
“伪系列化”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催生的恶果。出版商无疑应负主要责任。一旦出版社将追求市场利润作为首要目的,降低童书出版门槛,大量滥竽充数的系列化作品难免充斥市场。儿童文学作家也难免跟风,只注重作品数量,忽视作品质量。不够理想的版权环境和童书监督评价体系无形中助长了“伪系列化”这股不正之风。总之,刹住儿童文学“伪系列化”歪风,切实提高“系列化”作品的水准,不仅需要改善童书出版环境,建构良好的儿童文学监督评价体系,倡导儿童文学出版从数量到质量的战略转移,更需要作家和出版社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童书表现形式多样化
随着出版装帧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的普及以及高新科技的发展,童书也在产品形态上发生了转变,由原本单一的纸质童书向全媒体、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更加丰富的品种和表现形式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需求。
首先,传统纸质图书立体化、游戏化和功能化。这在幼儿图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空间创意4D游戏书《洞》(接力出版社)可谓代表。《洞》与传统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书脊处有一个镂空的半圆,平摊开来就在书中间形成一个圆洞。孩子们可以发挥创造力,将各种材料以不同的花样放置在洞中,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进行神奇的4D体验,锻炼立体思维,提升空间认知能力。除此之外,还有文学类的儿童图书一改纸质书籍与平面插图相结合的传统方式,将立体设计引入书籍装帧更好地再现了故事场景。比如,《小王子》立体书中文版(陕西人民出版社)插入了22个立体页和10个立体翻页,并且采用了浮雕、转轮、拉拉页和翻翻页等多种纸艺,借用立体效果展现了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情节。
其次,纸质图书与影音多媒体、网络数字技术相结合,形成有声书、电子书甚至配备专门的APP。这种童书出版方式又可细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将童书与相对传统的影音多媒体(如DVD、CD、MP3)相结合。比如,“新小小牛顿”系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加入了MP3语音课、DVD科学影片等辅助材料,全方位培养孩子读、听、看、说、唱等多种能力。还有被打造成中英双语有声桥梁书的“棚车少年”系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每个故事都配有英文音频,将英语学习功能最大化。二是让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参与到童书出版中来,打造数字化童书。这类图书可谓方兴未艾。绘本诗集《爱》(春风文艺出版社)就是一本加入新媒体MPR(多媒体印刷读物)技术支持的高品质有声读物。APP也成为童书数字化的一大推动因素。比如,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诗》(中信出版社)与其同名APP相继面世,后者如同一本在不断更新扩充的电子书,对纸质书籍进行补充和延伸。还有中文类儿童诗歌APP“竹堑风城童诗”,将地方风土、人文历史和童诗巧妙结合,并根据诗歌内容设计互动游戏,让儿童自觉自愿参与到读诗活动中。至于融合了传统出版内容和新型技术的4D认知卡和可交互的AR动画,皆可视为童书数字化出版的一大佐证。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童书的数字化并非只是纸质书的电子版或纸质版框架下的配图说明,更重要的是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进行再创作。同时,数字化童书固然会随着新媒体等技术的普及而逐渐发展,但并非所有的童书都适合数字化。比较而言,知识科普类、能力训练类和外语学习类童书更具成为数字化童书的潜力。此外,中国庞大的儿童数量、有待提高的家庭经济水平和纸质图书对于幼儿视力的保护等因素决定了纸质童书很难被取代。当然,在大数据时代多媒体阅读必将渗入日常生活,数字化童书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可以断言,纸质童书和数字童书将在共存中增长。
七、游戏、影视衍生书异军突起
在网络游戏和影视媒体盛行的今天,游戏和动漫影视衍生书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不俗的市场效应日渐引起业内关注。这类图书通常根据游戏、动漫或影视改编而成,一般在游戏或者影视上市之后和读者见面,市场影响力与游戏普及程度或影视上映周期有关。2015年根据同名游戏改编的“保卫萝卜”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热卖。该系列作品由多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以游戏形象为主角,用趣味故事传递人生道理,充分调动儿童阅读兴趣。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布的2015年2月图书飙升榜中,该系列中的《嘿!我是瓶子炮》《萝卜萝卜我爱你》分列榜首和榜眼;同时,该系列的其他图书也多次入围飙升榜。而影视和动漫衍生书也受到小读者的欢迎。受同名大电影暑期档上映影响,“赛尔号大电影”系列(北方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在8月入围图书榜单。全真剧照版《超能陆战队终极电影故事》(人民邮电出版社)和影像青少版《狼图腾》(浙江摄影出版社)也借助电影热映,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游戏和影视衍生书之所以热销,一方面,品牌已经成为图书畅销的基本因素。游戏和影视衍生书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和一定的品牌效应基础,以品牌为依托开发产品大大降低了图书出版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影视媒体、网络与图书相结合实现了营销模式的创新。除了在传统书店销售之外,这部分图书通过网络游戏、电影上映与读者进行线上线下互动,销售渠道更加广泛多样。不过,游戏和影视衍生书虽然热销,也存在局限性和潜在问题:不是所有的游戏或动漫、影视都能改编成图书,真正优秀的衍生书除了与游戏本身的受欢迎程度相关,还要求游戏或动漫中的人物、故事有充足的拓展空间;游戏、影视、动漫与出版分属不同产业层面,只有用成熟的构架体系将不同行业完美结合,衍生书才能进一步发展。总体而言,衍生书的出现无疑丰富了童书品种,也为童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由游戏、动漫、影视改编的童书尚处于起步阶段,良莠不齐,盗版混杂,偏重娱乐化,同质化倾向明显。
八、原创绘本(图画书)进一步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童书出版日益崛起,绘本备受瞩目。以2014年为例,中国童书出版品种总量超过40000种,而绘本出版品种超过4000种,占整个童书出版的10%。其中,引进版2000多种,本土原创版2000多种。[5]2015年原创绘本出版更上层楼,聚焦中国文化题材是2015年原创绘本的一大亮点。涉及中国古典文化且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美感的绘本既为孩子们带来了审美体验,又成为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民俗节日和神话传说的重要载体。“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于2014年11月上市,2015年重印,可谓传统文化题材绘本的代表。该系列绘本由知名出版人海飞担任主编和文本编创,选定《窦娥冤》《盗御马》《西厢记》《桃花扇》等剧目作为主要内容,在图画装帧方面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融合了散点透视、工笔人物等表现技法,还吸收了京剧脸谱、民间年画、壁画等艺术特色,并以古韵花纹贯穿全书。整个系列既具有古朴典雅的美感,又成功传递了原著精髓。该社还打造“‘故事中国图画书”系列和“‘小时候中国图画书”系列,前者以水墨画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凭借水粉和铅笔绘图体现老北京食俗文化和市井风貌。《妖怪山》(彭懿著、九儿画)则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妖怪形象与成长主题相结合,既展现了孩子内心成长之路,又在故事讲述和绘画风格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另外,《老糖夫妇去旅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虽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却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自觉勾勒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亦批判人性的弱点。还有一些原创绘本与儿童教育相结合,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0—10岁关键期的关键阅读”系列作品,依托儿童发展心理学实现了文学和教育的有效互动。一些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与插画家联袂参与绘本创作,比如“秦文君温暖绘本系列”“曹文轩纯美绘本”系列、“沈石溪动物绘本”等,其中“沈石溪动物绘本”作为中国第一套动物绘本销量超过44万册版权输往约旦。儿童文学名家涉猎绘本创作既反映了原创绘本的关注度上升,又提高了原创绘本的影响力。
凭借中西跨文化合作的形式创作的绘本也获得了成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自2013年提出“好故事,一起讲”,邀请中国作家(或画家)和外国画家(或作家)联手创作绘本。该社出版的《比利的工厂》由比利时儿童文学作家瓦力·德·邓肯与中国画家徐开云共同打造,无论是构图上色还是人物造型都非常鲜活。快速翻动该书,原本静止的画面就会动起来,更加凸显图画的叙事性,一上市就广受好评。还有俄罗斯插画家安娜斯塔西亚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合作的《河对岸》,亦受好评。中国原创绘本在发掘中国特色、汲取国外先进理念的同时,“走出去”的步伐也逐渐加大。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东方宝宝原创绘本故事”婴幼儿图画书版权输出到越南和英国,“中华原创绘本大系”的版权销往英国,“子涵童书”版权输出至法国、越南。此外,《云朵一样的八哥》(接力出版社,郁蓉)、《辫子》(天天出版社,黑眯)先后获得了布拉迪斯发插图画双年展的金苹果奖。[6]中国原创图画书正逐渐摆脱“积贫积弱”的局面,呈破茧成蝶之势。
然而,本年度外来绘本依旧不容小觑。在新京报评选的“2015年度好书”中,10本童书共有6本是绘本。而在6本绘本中只有《会说话的手》《黑白村庄》属于原创,其余4本《雪晚林边歇马》《极地重生》《旅之绘本·中国篇》《地下水下》则属于引进版。另外,获2015年“凯迪克绘本金奖”的美国作品《小白找朋友》(中信出版社)和日本绘本《朋友》(连环画出版社)等均属热销产品。国外绘本发展已逾百年,而中国绘本却刚刚起步,原创队伍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经典品牌相对较少。所幸的是,原创绘本积极吸收外来经验、开发自身创作潜力,出现了诸如接力出版社、明天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等精心经营绘本的专业出版社,许多本土作家、画家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创作经验。“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原创儿童文学的崛起为标志;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原创图画书的崛起为标志。”[7]我们有理由相信,原创绘本会越来越好。
九、经典童书畅销不衰
近年来时常位列童书畅销书榜单前几十名的图书大多是系列图书和经典图书。本年度名家经典童书依然是童书畅销榜单的常客,尤以杨红樱、曹文轩、沈石溪、雷欧幻像等的作品为主。在《新京报·书评周刊》评选的童书榜单中,杨红樱的《笑猫日记———云朵上的学校》几乎次次上榜,并且排名相对靠前(两次位列榜首,三次位列第二名)。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提供的《商报·东方数据2015年7月图书榜单及出版社单品贡献率分析》中,《笑猫日记———云朵上的学校》位列榜首,《笑猫日记———青蛙合唱团》紧随其后。杨红樱的另一代表作“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推出的新作《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白雪公主小剧团》(典藏版)位列2月畅销榜第六名。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新版)》在童书市场依旧反响良好,“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仍旧畅销。另外,曹文轩的《根鸟》《野风车》《红瓦黑瓦》《山羊不吃天堂草》,以及“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丁丁当当”系列跻身开卷少儿月度榜单前30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5月推出新作《吃狼奶的羊》(明天出版社),在8月的图书榜单中位列第23位。其《狼王梦》《最后一头战象》虽不是2015年新作但仍在畅销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雷欧幻像作为国内奇幻冒险小说新锐,一直以“怪物大师”和“查理九世”系列深受小读者喜爱。2015年雷欧幻像推出《怪物大师(13)———幻惑的荆棘王座》和《怪物大师(14)———邪恶暗影中的迷失者》,甫一上市就热销。“查理九世”系列在2015年保持热销。其中,《查理九世(24):末日浮空城》曾两次占据童书榜单第一名,三次位列第二名,一次位列第三名。《查理九世(23):香巴拉,世界的尽头》一次位列第二名。根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提供的2015年4月图书榜单,雷欧幻像的作品更是占据了包括榜首书在内的半壁江山。此外,《婷婷的树》(金波)、《逃逃》(秦文君)、“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伍美珍)、“熊小雄成长”系列(孙卫卫)等名家经典也引起业界关注。
总之,儿童文学名家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相对成熟的创作技巧和别具一格的审美风格打造出经典品牌,吸引了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具有相当的市场号召力。即使在品种日益多元化、新人辈出的童书市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销量,堪称童书出版和儿童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
回顾本年度的童书出版,无论是题材类型还是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在题材类型上,除经典童书畅销不衰,抗战题材凭借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契机炙手可热,科幻文学依靠《三体》获奖引发市场关注,科普童书突破自身调动读者兴趣,游戏、影视衍生书聚集人气占据畅销榜,原创绘本挖掘自身潜力、打造品牌价值。此外,财商类图书“柠檬水大战”系列和《青柠系列儿童金融知识读本》传达了财商理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填补了多年来童书市场的空白。还有少年武侠小说、生存教育和亲子互动等图书也出现在童书市场,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新切口;在表现形式上,功能书、立体书花样翻新,数字化出版令人眼前一亮。成人作家进入儿童领域创作、童书“系列化”现象也引发人们思考。总的来说,中国童书出版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正在从数量、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方向发展,并且日益国际化。我们笃信终有一天中国会由童书出版大国转变为童书出版强国。
注释
[1]王泉根:《抗战题材少儿小说的历史担当与艺术追求》,《文艺报》2015年5月29日。
[2]桂琳:《访谈曹文轩:用〈火印〉触及人性的底部》,《中华读书报》2015年6月10日。
[3]郑杨:《少儿科普再发力》,《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年1月13日。
[4]韩进:《警惕儿童文学“系列化”两种倾向》,《文艺报》2015年6月19日。
[5]海飞:《图画书与中国印记———写在〈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再版之际》,《中华读书报》2015年3月25日。
[6]海飞:《关于我国童书出版的3个预判》,《中华读书报》2015年11月11日。
[7]陈香:《海飞:让国粹走进孩子心里》,《中华读书报》,2015年5月6日。